愛是不需要什麽理由的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們這一代:77+78級、老三屆(上)

(2011-09-19 14:36:17) 下一個

我們這一代:77+78級、老三屆(上)  2011-9-15

到明年年初,77級就畢業30周年了。大學的同學們早早就開始著手準備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班同學的聚會了。我雖還沒定下來是否回國參加這次聚會,但心裏總有些衝動,想寫點什麽出來,回憶、紀念一下這三十年。隻是這個題目太大,跨越的時空太廣,牽涉事物、人物太多。隻能泛泛地聊聊吧,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了。

 

Cowboy的一句留言,把我帶到了他的網上家園,他的《人生的起伏跌宕 》引起了不少77級同學的注目,尤其是在77+78級出了國的同學們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共鳴。

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經曆都大同小異的緣故吧:反右,“三年自然災害”,文革,下鄉,回城,考大學,上大學,工作或是攻讀學位,出國,適應國外生活,創業,立業,。。。

 

我們這一代,出生在反右運動前後,我們父母,能說會道的,好寫愛想的,免不了戴上“右派”的帽子;雪上加霜的“三年自然災害”讓我們身體上的先天不足得不到補償;接踵而至的霜上加冰淩的文革,奪取了我們學習知識的權利,因為“知識越多越反動”,所以很清一色:除了毛澤東思想之外,沒有別的思想來摻雜,不得不佩服毛澤東的偉大:他幾乎是統一了當時中國六億人的思想,那時候人們的思想是那樣的單純,真真是沒有什麽私心雜念的,人與人的關係也不像如今這樣複雜。後來是文革中派別鬥爭,從文鬥發展到武鬥,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搞得緊張起來,人們的私心雜念,在毛澤東思想的“滋潤”下,讓那些剛剛有了一點點權力的人就耀武揚威起來,借機打擊報複曾跟自己鬧過點別扭的人,致使那麽多人才毀於一旦。許多人因為一念之差,走上了絕路。

所以,文革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說是一場浩劫,一點兒也不過分。尤其老三屆,是受害最甚的了。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被這場浩劫劫走,一去不複返不說,留下的後遺症,後患無窮!

 

77+78級中也有一些老三屆的同學,他們可以說是老三屆中的佼佼者了,我一直都很欽佩他們,他們不僅學習成績好,為人處事也成熟,在我眼裏他們是“胸有大誌”的一代人。可惜的是他們這一代人太受壓抑了,最後真正成器的,相比起後幾年出生的人來要相對少得多。

 

77級是文革後第一次經考試被錄取入學的大學生,十多年來高中畢業生都被送到“廣闊天地”去練“紅心”了。那些享受父母身邊留一個子女的政策留城的人群裏,大多數也是在工廠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呢。參軍是那個年代的青年人很想往的出路,起碼可以免去下鄉,口糧有保證,還有軍裝穿。可就是當兵,也要看是當上什麽兵了,家裏沒點兒關係的,免不了被送去修鐵路,架橋梁。加上那個年代,憑著手上的幾個血泡、老繭就能被推薦上大學,沒有點兒關係,會走後門的,大學的門朝那離開恐怕都不知道。因此,曆年的高中畢業生們畢業後大都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下鄉的想方設法辦回城,在城裏的,就一心一意幹活吃飯,結婚生子。

 

當然,有心勁兒、努力刻苦學習的人還是有的,他們不信知識無用論,他們樂於去找大自然的秘密。我知道的一位是高我好幾屆老三屆,一直很喜歡學英語,下鄉後,仍堅持背英語單詞、看英文書籍,回城後,被分配到長江航運公司當跟船的,在甲板上,他一邊洗抹甲板,一邊背誦英文詩書,不跑船的時間裏,他翻譯了許多書籍。因為他隻是偏重於英語,其他各科成績都不行,大學,他沒考上。多年以後,我來德國,聽說他也在魯爾大學學習呢,看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那時還有一些人是在父母的啟發、督促下繼續學習的。記得那是我母親私下帶了好幾個學生,都是家長們托我母親教他們的孩子,跟她學日語,好讓自己的孩子多少有一技之長,今後上進的機會就會多一些。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武漢市有名的一家醫院的醫生,他每周都親自陪他女兒倩倩來我家兩次,一次學日語,一次學發聲;此外,這位父親還給他女兒請了家庭教師,在家學彈琵琶、揚琴。學日語時,是父女倆一起學,學發聲時,當父親的也跟著體會如何運氣,找共鳴腔,等等,很有股鑽研勁兒。他女兒總是文文靜靜的,隻是每次好像都是很精疲力竭的樣子,學習進度上不去。

我高中畢業後按政策留城在家待業,後來進工廠當了學徒工,那段時間裏,母親也鼓勵我跟著她的學生一起學。一般來說,自己的孩子是教不出來的,我那時又是玩心頗重,成天跟街道上、工廠裏的同齡人玩耍瘋鬧,也不為自己的前途操心。母親就說我不像個姑娘家的,讓我好好跟她的這個女學生倩倩學學那股文靜勁兒。在母親的催促下,我倒是還真的靜下了心來,陪著倩倩學了一陣子的日語,主要是覺得倩倩有些特別,我隻不過是好奇,陪著她學日語,接近她,了解她。

可母親給她講語法時,她很難理解,母親要講好多遍,舉列出很多列句來,她才能理解一些,進度很慢。她的醫生父親也很著急,看得出來她父母回家後又跟她說過多次的,可她還是不能好好理解。母親幹脆就說,那就死記硬背了,--母親教學還是很有一套的,什麽樣的學生就用什麽樣的教法。

後來我才發現,倩倩的語文和算術基礎都很差,其他學科就更不用提了。在她應該學習的時期裏,父母被關押,她成了沒人照看的孩子。去上學時,在學校裏受氣,她就幹脆不上學了,以至於連初中都沒能畢業,留城後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當父親的才這樣費盡心思讓她多少能學點兒“一技之長”,希望她在今後的生活好好生存下去。

我那時心態浮躁,這樣的學習進度我無法再跟著學了,就放棄了日語學習。

倒是我父親找來不少算術題,我又很喜歡解題,代數、三角、甚至解析幾何,級數,等等,很讓我上癮。因而高考時,數學我幾乎沒怎麽複習,上了大學後,入學的摸底考試,我很輕鬆地得了120分,班同學們很驚訝,我卻不以為然,那些題目我都做過好多遍了的。我喜歡數學,喜歡數學的嚴密性、答案的唯一性。父親看我解題有些死板,就找些有好幾種方法都可以解答的題目來,讓我做他是想啟發我不要太死板了。

後來我上了大學,父親也鼓勵我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學一些“模糊數學”的原理。可我怎麽就不喜歡不起來“模糊”!殊不知如今“模糊數學”的理論已經廣泛應用在實際生產、生活中了。看來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

 

大學畢業後,各人走的路也差不多,出國的路子雖各有所不同了,可剛到國外時的感受都差不多。比如打工、撿家具等。

 

 

牛仔說,我們這一代人是這不可重塑的一代,其實那一代人都是不可重塑的,都有那代人的特征。或許是我們這一代人現在上了年紀,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就會覺得是那麽的不可思議,那麽“滄海桑田”。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假期裏在家複習功課時,偶爾看到小汽車從樓房邊的道路開過,曾幻想過:什麽時候能有小車來接我?那個時候家裏要是什麽級別的領導才能安上電話啊,我父母隻不是窮教書的,那裏敢奢望坐小車!如今,自己也住上了洋房,開上了小車,。。。

 

想想那時也挺矛盾的,其實大學畢業後我隻想找個安穩的工作,安安靜靜地過日子,可一個接一個的升學機會又舍不得放棄,考了研究生,被送到國外讀碩士;博士課程就在前麵招手,就又接著讀博士,。。。學無止境啊!對我們這一代飽嚐了知識饑荒的人來說,不會輕易放過每一個可能的學習機會。估計這就是77級同學的共同點。

學習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上。課堂上的學習,學的是一些基礎的理論,雖然不怎麽切合實際,可一旦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就會覺得“原來如此”。實踐中學到的東西遠遠比在課堂學到的要實用。

 

 

我們這一代:77+78級、老三屆(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