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1)
2008 (100)
2009 (457)
2010 (459)
2011 (331)
2012 (221)
2013 (220)
2014 (230)
2015 (135)
2016 (184)
血色浪漫 2011-05-04
這個電視劇看完了有一段時間了,正好今天是五四節,有種衝動想寫點兒什麽,(--不甘認老,還想年輕年輕呢,跟年輕人湊熱鬧,過過青年節,嗬嗬)可又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就想到哪兒寫到那兒吧。
這個電視劇寫的是我的同齡人的故事,盡管我並不喜歡鍾躍民這個形象,不過這是個很有代表性人物,尤其在那個年代裏,年輕人的理想、追求都被洗劫一清,隻有統一的“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不許有什麽個人的追求,不然就會被說成是“追求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雲雲,隻能是做一塊“革命”的磚,“哪裏需要那裏搬”;做一顆“革命”的螺絲釘,“黨把我擰到哪裏就在那裏閃亮、發光”。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被說成是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沒有個性、沒有追求的一代人也不冤枉。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確不知道還有什麽可以相信的了,理想也隻不過是個漂亮的詞藻,太不現實了: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我們受過的饑荒,不僅僅是在食/實物上的,精神上的饑荒更叫人難耐。
或許沒有個性也是件好事,共性多的人群更容易抱團。事實上也是這樣:在我們這一代人之間,不需用很多的話語就能“臭氣相投”地走到一起來了;很多情感,也隻需交換幾個眼神就能體會到。
精確地來說,不能說我們沒有追求,隻是我們不知道該去追求什麽。像劇中的主角鍾躍民那樣,一生都是漂泊不定的,一會兒追著這個,一會兒又追著那個,心裏沒個準繩。有許多人認為這就是一種浪漫,一生永遠是“在路上”。的確,許多事情都是過程比結果更有味道,更讓人難以忘懷。尤其當我們還年輕時,可以去試著過各種各樣的生活,所有的經曆都可以成為將來的一種資本,甚至就連坐牢也能算是一種可以作為資本的經曆。要知道,人的每種經曆都會在心靈上留下痕跡的。這些痕跡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淡化、消失,反而會在人們自己都查覺不到的冥冥之中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和言行,左右著自己的人生。
就電視劇的名字來看,劇中的“血色”的確有一些,可就像劇中女主角周曉白說的,怎麽也跟“浪漫”掛不上勾。鍾躍民拎著菜刀作詩能叫做“浪漫”?打群架是很“血色”,可是一點兒都不浪漫;鍾躍民講述他對柴科夫斯基的樂曲的理解,那種浪漫,打動了周曉白,後來鍾躍民跟秦嶺對歌可以說是很浪漫的了,但這些跟“血色”並無關。鍾躍民說到這個血色浪漫時,是在周曉白說看他打群架打得滿頭流血,怎麽也不能想象鍾躍民還能有對柴科夫斯基的樂曲的那樣浪漫的理解時,而將這兩個詞硬拉到一起的—實在是生硬了一些。
劇中的人物出身於一個北京的軍區大院,這讓我想起了在北京的一個軍區大院長大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