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不需要什麽理由的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父母和孩子是一輩子的冤家?

(2010-10-31 17:28:07) 下一個

臨外出度假前,在視頻裏跟母親爭執了起來,因為今年秋假沒回去,改在冬假,母親認為有個聖誕節,我們的假期應該能長一些,怎麽也接受不了我們在她那裏隻呆十天的這一“殘酷”決定,我跟她解釋也解釋不通,還惹得老媽生起氣來,沒能給老母親消氣我們就一下子外出去一個海島度假兩周,沒法跟母親聯係了。度假前母親也沒在上網來,我跟她打了電話,告訴了她我們度假時沒法與她視頻了,老媽媽也老小孩脾氣地帶答不理的:你們一度假,我就得寂寞了,你們就這樣自私,忍心讓我受寂寞!唉,真讓我不知該說什麽。

 

度假回來後,公司裏的活兒忙了一氣,到了周末才的空(有時間)跟老媽媽聯係。可她老人家也沒在約好時間上網來,我給她打去電話,她接了可說是聽不見我的聲音,不知道我是誰,可我能清楚地聽到她的聲音!我想,老媽還不至於這麽耳背,肯定是故意不理我了。老媽就是這麽個倔脾氣!

 

我跟女兒嘮叨了幾句,女兒說,她跟他老爸也矛盾著呢,真是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冤家,你惦記他們,他們要麽就是不惦記你,要麽就是太“惦記”你。

 

母親說,孩子是母親心上的肉鉤子,那父母就是孩子們的什麽呢?

 

我一時找不出很合適的形象地比喻來,我隻覺得是一種壓力,心理上的負債--父母的養育之恩施一輩子都無法還完的。

 

女兒上大學時感覺到,她被父母“光環”曾壓得難以喘氣,因為有父母留學的“榜樣”,她也被要求去走這條路。

 

實際上,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就是一種壓力,一種束縛。壓力,妥善利用的話可以成為一種動力,鼓舞和激勵孩子不斷努力;但束縛就會讓孩子喘不過氣來。給孩子們自由,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哪怕就是很片麵,很單純的,父母應該給他們指出單純和片麵,若孩子們還是要堅持的話,那他們必定是有他們的理由的,這些理由,我們這一輩子的人恐怕理解不了了。即使就是那些孩子們常犯的毛病和錯誤,家長說了多少遍他們也改正不過來時,就隻能讓他們親身吃吃苦頭,經曆一下“碰壁”滋味,他們就能“切身”體會到了。

 

按孔孟之道的“父母在,不遠遊”(三字經裏的吧?)來說的話,我們這些海外遊子都是不孝順的了。母親每次提到她那裏是“空巢家庭”好像都是在責怪我,我問老媽:當初我出國時,您不是大力支持的嗎?

 

做父母當然都希望兒女們有個好生活,那個時候都認為,實際上也是,出國的生活比在國內好,所以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

 

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行千裏而不愁”,在我這裏卻是“兒行千裏心係母,母卻不解女兒愁”。

 

父母這對兒冤家,對兒女們來說,“孝敬”二字該如何理解,如何做好呢?

 

母親說我是她的想頭,現在的生活中,除了兒女的親情,子孫的天倫之樂,還能有什麽想頭呢?

這話我聽起來怎麽有些像無法擺脫的“緊箍咒”呢?

女兒說:“這是我姥姥需要你的Attention!”

可我的Attention,也給了她了,隻是沒有、也不可能給她全部,除了母親,我畢竟還有去我自己的生活。

人老了真的就像小孩子似的,需要兒女們很多很多的Attention嗎?我想我不會的,--同樣,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兒女們有兒女們的生活。

我認為,父母是在兒女們受到挫折,遇到困難時才想得到的,是為兒女們安撫傷痛,增添勇氣的,而在平常的日子裏,不要用兒女們太多的Attention日語裏有句話“便りのないのは、一番良い便りだ”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我跟老媽說這句話,老母親卻不能接受。

 

跟老公商量,老公說我過於遷就我媽,可他自己埋怨他媽埋怨歸埋怨,還是乖乖地聽他媽的,那些不滿的嘮叨,也就敢跟我說,不敢跟他媽頂嘴,連兒子也要避著點兒,不然兒子也會跟他奶奶學舌的。

 

唉,按女兒的話來說,還是“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