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的翻譯狀況及其他
(2010-03-21 12:28:39)
下一個
中國和美國的翻譯狀況及其他
03-21-2010
最近看到許多關注兩會“美女翻譯”的文章,野鶴過來湊湊熱鬧。差不多10年前,給朱鎔基總理當過翻譯的朱彤,因為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翻譯得很妥當,也被追捧過一陣子,不知為什麽第二年起,以後就沒有再一睹其風采了。國內的翻譯真是人才濟濟,一代新人換舊人呐。
能當翻譯的人很多,可能當口譯員的人就不那麽多了,行業裏有不成文的標準將口譯員分為三等:第三等的叫“陪同”,多由大學高年級學生和同等水平的人擔當,從事雙語導遊,接待,企業內工作交流等。第二等叫“交傳”,由受過專業翻譯訓練的從業人員擔當,就是“專職翻譯”,從事各級政府,國家級會談會議的翻譯,大中型企業正式的商業談判會議等等,上麵提到的“美女翻譯”們就是交傳口譯員。第一等的叫“同傳”,同聲傳譯員始終是翻譯行業中的佼佼者。需要具備某些特有的語言專長和接受特殊的訓練。有報道說,在中國大陸,能做英語同傳的隻有100人左右。外文局網站公布的曆年通過人事部和外文局共同舉辦的《專業翻譯資格認證英語同傳2級考試》的人,截至2009年10月也就20幾人。他們的月薪應該在5位數人民幣以上。
美國加州也有類似的口譯考試——《加州高等法院認證口譯員考試》,考試內容包括筆試,視譯,交傳,同傳等內容。截至2009年底。通過中文普通話認證資格的口譯員隻有40幾人。收入每小時60-90美元。如果能給一些商務會談,會議當口譯的話,每小時應該超過100美元。國內翻譯行業內暗示,同傳譯員是吃青春飯的,35以上者因為大腦反映和其他身體原因就不適合從事一線工作了,但美國的口譯員年輕人很少,也許是經驗問題,在翻譯一線工作的同傳很多人年齡在40-60歲之間。
學同傳的淘汰率很高,大多數人放棄的原因卻是因為中文底子不紮實。中文是我們的母語,由於他們從小沒有注意使用正確的語法和正確的用詞進行表達,沒有“清晰,準確,直接,明了,無增減,無竄改”的表達習慣。可要糾正已經養成了二三十年的毛病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有的人語言表達有障礙,盡管單詞量大,筆譯水平高,但聽了一段英文後問他什麽意思時,他會說,這有什麽好說的,不就那個意思嘛,搞得你哭笑不得。最終不適合擔當口譯的工作,所以有60%以上者是因此放棄的。
筆試不難通過,記單詞學語法是中國人的強項,很多中國學生的單詞量比美國學生多已不是稀罕事。但如何在合適的場合向合適的人群使用合適的詞句,就要看口譯員的遣詞能力,與平時下的功夫了。這裏不得不提出一個“語級”的概念。簡單舉個例子——打招呼:
胡錦濤總書記說——同誌們好——同誌們辛苦了。高語級。
普通人在正式場合說——你好——好久不見——見到你很高興。中語級
平民百姓的大白話——吃了嗎——嗨哥們——哪兒逛去了。低語級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語級顛倒會鬧出什麽樣的笑話,同時這個出錯的口譯員還能在圈子裏混下去嗎。所以翻譯時一定遵守語級對等原則。但不能無中生有。
口譯員要經過一係列的艱苦訓練,其中一項“魔鬼訓練”是“磁帶小時Tape Hour”訓練。精聽內容為每分鍾語速120-150字,時間長度為1小時的英語聽力資料,直到能將其中90%以上的信息點用英文表達出來,才算完成“1個磁帶小時”的訓練。為了這“1小時”反複聽上50遍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150-200磁帶小時”的訓練,是當不了稱職的口譯員的。
學好英語並不難,但貴在堅持,正是由於《美語世界》裏各位的現有水平,學習熱情和鑽研精神吸引野鶴來此,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