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西呂梁晉中等疑環境汙染致新生兒缺陷率高發

(2009-07-11 19:54:07) 下一個
央視《經濟半小時》7月11日播出節目“山西驚現怪病兒童,削峰行動全麵啟動,央視記者追查幕後元凶”,以下為節目實錄:

  防治出生缺陷,事關我們這個大國的人口素質,關係到民族興衰與國家未來,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的突出社會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出生缺陷,必須要加強社會健康教育,保護生態,減少汙染,改善百姓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這更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人人有責,需要人人參與。

  國務院剛剛啟動並部署了9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而其中有三項內容都針對減少新生兒出生缺陷,包括,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係統管理,為孕產婦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誕生的新生兒約有2000萬左右,但是命運對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孩子卻是殘酷的。根據國家統計,我國每年新增先天殘疾兒童高達80萬人到120萬人,而山西省又是我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最高的省份,特別是神經管畸形發生率達到超過百分之一,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在這些沉甸甸的數字背後,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又在經受著怎樣的磨難呢?我們先來看看。

  山西:高出生缺陷率之痛

  這是一個剛剛出生100天的嬰兒,但是這個可憐的孩子卻患有先天性雙軌唇齶裂,因為合不上嘴,躺在媽媽的懷裏,她連嬰兒最本能的吃奶都不行,整天被餓的不停地哭叫。孩子的外婆,山西省榆社縣河峪鄉魚頭村村民趙煥娥告訴記者,外孫女出生大家都很高興,但因為是唇齶裂,孩子連母乳都沒法吸,隻有吃最便宜的奶粉。

  悲慘的遭遇不僅僅發生在這個剛滿100天的嬰兒身上,在距離小錦程家不足4裏地的河峪村,剛剛9個月大的小蓉蓉,也得了一種怪病-----先天性腦積液膨出。出生時,小蓉蓉的腦袋下麵,長著一個雞蛋大的包塊,包塊裏麵全是腦脊液。

  蓉蓉的媽媽郝靜是山西省榆社縣河峪鄉河峪村村民,她同樣是一個患怪病的人,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由於小的時候沒有錢治病,20多年裏,積液從椎管中不斷滲出,壓迫在她的腰部,造成雙腿長短不一。她告訴記者,因為這個原因,她連一天學都沒上過。

  在箕城鎮板坡村,記者還見到了另一種怪病,這是一個3歲大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髒病,不僅心髒長到了右側,而且還是雞胸。山西省衛生廳婦幼衛生與社區衛生處工作人員賈麗告訴記者,孩子活動一下就會覺得特別吃力,喘氣喘得特別厲害,而且這個病還導致了他營養不良。

  剛剛1歲的小天宇,整天就是這樣躺在媽媽的懷裏。悶熱的夏天,天宇渾身是汗,但是最讓記者不忍心看下去的是,孩子胸口上留下的四個手術刀口。天宇的奶奶山西省榆社縣河峪鄉西形彰村村民劉翠仙告訴記者,小天宇生出來時,後腦勺就長了一個包塊,而且越長越大。奶奶將小天宇帶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孫女得了先天性腦積膜膨出,如不盡快手術,孩子將活不了多久。不得已的情況下,小天宇從半歲開始不斷地接受手術。

  先天性腦積液膨出又叫腦積水,是因為腦脊髓液循環與分泌吸收發生障礙,過多的腦脊液積於顱內和脊髓所致。

  在蘭峪鄉苗牛欄村記者看到,14歲的郝雪峰就是患有先天性腦積液膨出的病人,如今她的腰部,不僅有一個碗口大的硬包塊,而且還伴有左足內翻。賈麗告訴記者,這也屬於新生兒出生缺陷,但“她的發育腳趾還是完整的,有的腳趾頭就剩下幾個,所以她做手術是可以的,她現在兩個腿是一樣長的”,“她本身骨頭發育就是異常的,她是多處的畸形”。

  在山西的晉中和呂梁地區,得怪病的孩子屢見不鮮,根據山西省衛生廳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和神經管畸形發生率分別是萬分之99.62和萬分之23.96,但是山西省出生缺陷率和神經管畸形發生率就高達萬分之189.96和萬分之102.27,遠遠高出國家最高水平。山西省衛生廳副廳長王峻告訴記者,這個數據是動態的,對新生兒來說還是高。

  這樣的煎熬伴隨著每一個患病的孩子,在山西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科主任靳文告訴記者,僅在兒童醫院,每一年都至少要為200多例患有先天性神經方麵疾病的嬰幼兒進行手術。山西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靳文指著一位患兒說:“這是一個腰底部的積膜膨出,可以看這兒非常大的一個積膜膨出,但是我們做過的還有比它還要大的”,而且這種情況“很多見,非常多見。我們一年要做200例(神經管畸形)的手術”。

  幕後元凶:環境汙染 飲食習慣

  出生缺陷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提高我們人口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為了控製和幹預先天性生理缺陷,山西省政府實施了“削峰工程”,2008年和2009年國家在山西省10個市的52個貧困縣分別投入了452萬元和468萬元實施“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項目,覆蓋到600個鄉鎮,13292個行政村。那麽山西省為什麽會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重災區呢?

  記者在左權縣人民醫院B超室拍攝到這樣一組畫麵,這是孕婦懷孕4—6個月時來醫院做B超檢查時的登記,記者看到,登記表上共有23名孕婦,其中就有4名孕婦腹中胎兒患有腦癱、積膜膨出、唇齶裂等疾病。山西省左權縣人們醫院B超室醫生路紅霞說:“咱們這為啥偏高了?就是因為她在鄉鎮裏麵查的有問題,到咱們這再進一步複查,這樣比例出來就偏高一點,是這個原因”。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如此多的新生兒患有出生缺陷呢?采訪時記者了解到,山西省出生缺陷高發區主要分布在呂梁、晉中等地區。當地衛生部門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與環境汙染有關,特別是在煤礦礦區居住的育齡產婦,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山西省左權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申曉萍認為主要是因為環境汙染。他們在1997年做過一次調查,該縣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萬分之420多,也就是說一萬人當中有四百多人有出生缺陷,主要是神經管的畸形。

  在左權縣衛生局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位於左權縣境內的一個煤礦,記者看到,唯一的一條小河幾乎已經幹涸,河溝裏的少的可憐的水,早已被這些白色的混濁物所掩蓋。記者發現,盡管煤礦停產了很久,但是空氣中還是充斥著煤渣難聞的氣味,小河溝裏也在不斷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惡臭。申曉萍說:“煤礦的汙染,再加上拉煤車來回的跑,空氣就黑黑的一片。煤礦它就是個礦區,多少年的礦區,村莊裏到處都是黑黑的一片,就沒有見過白的地方”。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以煤礦開采為支柱產業的山西,環境汙染給百姓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衛生主管部門更是直言不諱,新生兒出生缺陷的問題,環境汙染難逃幹係。申曉萍告訴記者,她們曾經做過調查,在鐵礦、煤礦一帶居住的發病率比較高,“相當於就是,有一百多人發病有3到4個。像別的地方一百多人就基本上不發病”。

  這是一個6歲的孩子,他的家距離礦區大約隻有3公裏,他從生下來的那天起就患有先天性腦癱,他整天隻能坐在這個嬰兒車裏玩耍,雙手雙腳還不停地抽搐。

  今年21歲的要海亮,同樣住在距離礦區不遠的地方,他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在他的身上大大小小共做了6次手術,但是盡管如此,也沒有治好他的病,留給他的是一生的痛苦。他說:“手術做完失敗以後我很失望,還有一個對未來的迷茫,不知道以後不知道該怎麽生活”。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山西省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一直以來位居全國之首,除遺傳、育齡婦女在懷孕期間因病大量服用藥物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之外,環境汙染是第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此外,采訪時記者還發現,當地群眾的生活習慣同樣是引發各種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飲食單一,造成很多守著農田菜地過日子的農民,竟然長期缺乏維生素。

  這是山西境內的農田,放眼望去,除了玉米、大豆之外,滿山遍野中,記者竟看不到一片農田是用來種蔬菜的。在左權縣記者多次走訪村裏的百姓,為什麽在田地裏看不見蔬菜?村民們告訴記者,他們不在田地裏種蔬菜,隻在自家的小院裏種,隨後便帶著記者去看。記者來到山西省左權縣龍泉鄉東村一家村民家中,發現在院子裏一平米見方的土地上種著韭菜。院裏子種著一家人全年吃的蔬菜:3顆圓白菜,兩顆韭菜,9顆西紅柿。村民們說,由於這裏的氣候,常年缺水,能有這些蔬菜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他們一年四季可以連續不斷吃的菜,就隻有土豆。

  采訪中記者看到,不僅僅是這一戶人家,幾乎整個區域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生活在這裏的百姓對此更是習以為常。 一位村民說他種了三棵菜,主要還是吃土豆。

  土豆中含有極高的澱粉,加上山西普遍以麵食為主,同樣含有大量的澱粉,所以飲食單一,長期缺乏維生素,是導致孕婦營養失調的原因所在。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張雪梅認為,當地的神經管缺陷率發病率高於全國水平,可能就跟當地的飲食習慣有關。

  削峰工程初見成效

  被稱為出生缺陷的“珠穆朗瑪峰頂峰”的山西省,出生缺陷問題嚴重影響著全省出生人口素質,給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沉重的負擔。1997年開始,啟動了“削峰工程”。那麽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效果又怎樣哪?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由於孕婦嚴重缺少維生素,導致神經管畸形率曾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在“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項目”中,對山西給予了政策性的傾斜。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院長告訴記者,1997年以來用於新生兒出生缺陷防控的經費大約是兩千多萬元。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加大對出生缺陷的幹預力度,是山西“削峰工程”最關鍵的手段。除了對群眾進行健康教育之外,為育齡婦女增補葉酸是現在必須要做的工作。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院長說, 2008年全國的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控項目啟動以後,在山西省的52個貧困縣覆蓋了600多個鄉鎮,每年為9萬多準備懷孕的婦女免費服用葉酸。

  葉酸是一種補充維生素的藥品,那麽增補葉酸到底有怎樣的療效呢?在左權縣麻田鎮上麻田村記者見到了村民王二萍。1996年王二萍懷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初為人母的王二萍喜出望外,但是孩子生下後才發現是一個無腦兒,孩子隻活了一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1999年,王二萍第二次懷孕,但是孩子生下來後,卻又因為脊椎膨出,腦積膜膨出而夭折。打那以後,王二萍有了嚴重的心理障礙,不再敢要孩子,隻要提到懷孕,心理就會有一個巨大的陰影。

  2006年,王二萍第三次準備懷孕,麻田鎮婦幼保健院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開始進行幹預,在王二萍懷孕的前三個月開始用葉酸,婦幼(保健院)的醫生讓她吃了六七個月,補充維生素。這一次,王二萍終於有了自己健康的孩子。,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針對出生缺陷的問題,僅在山西省,國家拿出近500萬元的資金予以幹預,其中大約300萬元的資金用到了葉酸的采購,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落實,為此山西省製定了三級預防保健網絡。這是榆社縣河峪鄉衛生院,劉利榮每個月最重要的一份工作就是從榆社縣衛生局拿到葉酸,然後下發到所管轄的每一個行政村。她說:“我把大部分葉酸發到村醫的手裏,也可以來我這裏領,來我這裏領的時候,首先讓她們簽上這個知情同意書,讓人家看了這個,人家願意吃那就給人家吃”。

  山西省婦幼保健院是幹預全省出生缺陷的專家單位之一,專家們表示,目前世界醫學界公認葉酸是快速補充維生素最佳藥品,但這隻是一種手段,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出生缺陷,必須要加強群眾的健康教育,改善生存環境,這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張雪梅告訴記者:“出生缺陷的預防涉及到好多好多方麵。衛生係統是一個方麵,整體社會的環境、政府的幹預、還有孕婦的參與,就大家整體來說,各個係統合作起來,改善我們周圍的環境,給她好的信息,讓孕婦知道怎麽樣健康的生活,再生一個健康的孩子”。

  不僅如此,整治汙染嚴重的小煤礦也是削峰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山西省在2005年以來,共關閉了上萬個小煤礦,並計劃在2010年前再關閉上千座小煤礦。

  7月5日,在山西省衛生廳記者拿到了這樣一份數據,經過多方努力,1997年前,在沒有啟動削峰工程之前,山西省新生兒出生缺陷為萬分之189.96,2008年下降至萬分之112.30,其中神經管畸形發生率下降的幅度最快,從1997年的萬分之102.27下降到萬分之19.82。目前這一數據還在下降之中。王峻認為:“

  第一個是宣傳教育,第二是政策保障,第三是科學實施,通過這三個步驟,應該這三個環節,才能有效地減少新生兒的出生缺陷”。

  半小時觀察:人的問題是最大的經濟問題

  無論是山西省實施的削峰工程,還是國家展開的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項目,都是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不過,如何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需要作出努力的,不僅僅是山西一個省份。有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因新生兒神經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用於先天愚型的治療費超過20億元,用於先天性心髒病的治療費高達120億元。如果再加上其他先天缺陷兒童的治療生活費用,這一定是一個驚人的天文數字。

  防治出生缺陷,事關我們這個大國的人口素質,關係到民族興衰與國家未來,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且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的突出社會問題。現在看來,應該將預防出生缺陷和殘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納入到各級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部門職責,建立長效運作機製。除了節目中看到的發放葉酸這種手段,還應逐步為貧困農村的孕婦和先天缺陷兒童建立更完善的保健、救助網絡,提供孕前專項檢查、產前篩查、先天缺陷兒童治療康複等一係列服務,提高生命的質量。

  從我們的調查看,導致先天缺陷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從根本上解決出生缺陷,必須要加強社會健康教育,保護生態,減少汙染,改善百姓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這更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人人有責,需要人人參與。主編:周人傑 編導:王亞丹 攝像:徐勝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