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4 (1)
詩詞書法欣賞 --- 雲在青天水在瓶
< 未知年 > 元 - 趙孟fu《行書 · 李翱七絕詩 · 冊 》
《七絕詩》冊,元,趙孟fu書,紙本,行書,縱4.7cm,橫35.3cm
釋文: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事,雲在青天水在瓶。子昂爲中庭老書。 有 “ 張珩私印 ” 、 “ 博山 ” 、 “ 潘厚審定 ” 等藏印。
此帖雖僅短短五行大字,卻筆力深沉穩健,氣勢恢弘傲放,結體嚴謹端莊,首尾富於變化。書風老辣,雍容灑脫,是趙氏晚年大行書中的精品。
練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鬆下兩幽經。
我來問道無餘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
--- 唐 李翱
李翱非常向往惟嚴禪師的德行,任朗州刺史時,親身去拜見惟嚴禪師,去的那一天,巧遇禪師正在山邊樹下看經。
雖然是太守親自來拜訪自己,禪師毫無起迎之意,對李翱不理不睬。
李翱看禪師這種不理睬態度,忍不住怒聲斥道: “ 真是見麵不如聞名! ” 說完便拂袖欲去。
惟嚴禪師這時候慢慢睜開眼睛,慢條斯理地問: “ 太守為何看中遠的耳朵,而輕視近的眼睛呢? ”
這話是針對李翱 “ 眼之所見不如耳之所聞 ” 而說的。李翱聽了亦驚,忙轉身拱手謝罪,並請教什麽是 “ 戒定慧 ” 。
“ 戒定慧 ” 是北宗神秀倡導的漸修形式,即先戒而後定,再由定生慧。但惟嚴禪師是石頭希遷禪師的法嗣,屬於惠能的南宗,講究的不是漸修,而是頓悟法門。
因此惟嚴禪師回答說: “ 我這裏沒有這種無用的 東西 ! ”
他又問禪師什麽是道。惟嚴禪師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後問他: “ 理會了嗎? ” 李翱搖搖頭說: “ 沒有理會。 ”
這時,突然一道陽光射了下來,正巧照見瓶中的淨水,李翱頓有所悟,不禁隨口念了一偈:
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鬆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他是領會了惟嚴說的禪機呢,還是在讚美老禪師說得好,抑或是說老禪師道行高。反正這首詩成了千古絕唱的禪偈。
惟嚴禪師的 “ 雲在青天水在瓶 ” 大約有兩層意思,一是說,雲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橫鼻直一樣,都是事物的本來麵貌,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你隻要領會事物的本質、悟見自己本來麵目,也就明白什麽是道了。二是說,瓶中之水,猶如人的心一樣,隻要保持清淨不染,心就像水一樣清澈,不論裝在什麽瓶中,都能隨方就圓,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剛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雲一樣,自由自在。
「智慧小語」
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種修養,古有明相範仲淹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今有李嘉誠先生的 “ 好景時,決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也不過分悲觀 ” ,這都是平常心的真實寫照。
平常心源於對現實的清醒認識,追求的是沉靜和安然,是洞悉人世之後的明智與平和,是用超然的心態看待苦樂年華,以平和的心境迎接一切挑戰,奮鬥之後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擁有平常心,人生將變得更加平靜而從容。
(改編自網絡)
鬆前問道兩函經。
僧人已去隨雲鶴,
留下人間水半瓶。
喜歡你的博克, 胡謅幾句,以博一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境界,對自身的要求之高,俺想不是修煉一下就能達到的,你好厲害呀。
————————————————
這兩句是奮鬥者的平常心耶~
“ 雲在青天水在瓶 ”
阿蘭,這是含著智慧的禪機,隻能意會,不能解說。
看了這幅字,感覺文徵明跟趙孟(FU)非常接近,你看這幅字,和文的赤壁賦簡直分不出是不同年代,兩個不同的人寫的.
哈哈,你也沒找到(FU)字,看來遍中文輸入的人,小學功夫還有點欠缺.我說的小學,是指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