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民主同盟在美國會山成立
----台獨、藏獨、蒙獨、民運聚會華盛頓
【大紀元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薛利報導)魏京生基金會以及來自台灣、西藏、蒙古及越南等亞洲自由民主團體領袖在美國國會山宣布成立亞洲民主同盟。為了推動東亞的民主與人權進步,一致對抗中共的獨裁專製,魏京生基金會於9月19日下午,在美國國會山大樓內,主持召開了亞洲自由民主領袖會議。
中國民運海外聯席會主席魏京生以及來自台灣、西藏、蒙古及越南等亞洲自由民主團體的代表,經過了前一天的討論協商,達成了共識。
9月19日,中國民運海外聯席會主席魏京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執行長陳文彥博士、國際西藏獨立運動協會發言人蔣擁羅布、越南民主運動代表,以及蒙古人民黨主席席海明等五位團體的領袖在國會山大樓內簽署了協議書。正式宣布成立亞洲民主同盟。
魏京生先生說,共產黨的規則是誰是老大誰說了算,用武力強迫大家服從他的領導。我們要建立一個新的規則,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見,可以爭論,但仍然可以互相諒解,互相妥協,然後可以團結在一起工作。
美國國會議員弗蘭克•沃夫到場表示祝賀。沃夫議員說,亞洲民主團體長期以來是四分五裂的,我今天很高興看到這些受中共迫害的團體能夠聯合起來,齊心協力的為中國的民主自由共同努力。
沃夫議員說,“在你們感到灰心的時候,要想到當年柏林牆倒塌之前,沒有人能想到它一夜就垮了,奇奧塞斯庫最後訪問的國家是中國,他一定把他的劇本留在了中國,因為中國正在重演他的曆史。
他強調,“你們要緊緊的聯合在一起,堅持下去,你們團結起來,那麽中共要麽改變,要麽垮台。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國實現民主自由。”
蒙古人民黨主席席海明說:“共產黨破壞了我們的草原,全世界都知到沙塵暴,我們的民族文化也快消滅了。我們蒙古人在共產黨的統治下活不下去了,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關心我們的命運。我很高興我們在這裏聯合起來,為爭取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魏京生先生說,其實很多民族想要獨立出來,是因為被中共迫害得受不了了,這和我們很多漢人人受不了中共的壓迫想要逃亡出來的情況是一樣的。這些團體的領袖在一起合作很長時間了,但成立這樣的聯盟卻很不容易,中共非常害怕這些團體聯合起來,用各種手段搞分裂,製造混亂,然後分而治之。這次維吾爾國民大會總書記多力坤就因中共暗中破壞而未能趕上飛機參加會議。
魏京生先生說,在最艱難的時期,這些團體的領袖對中共的垮台也是充滿信心的。而目前的形勢更是說明了中共的末日不遠了,大紀元搞的這個退黨活動,其實就是一種征兆,那麽多人表示願意退出這個黨了,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這表示共產黨的一黨專製已經是搖搖欲墜了。
東京論壇研討中國的民主化與東亞的安保
----台獨、藏獨、蒙獨、民運聚會日本
日本舉辦“東京論壇”----“中國的民主化與東亞的安保”,在日的流亡藏人代表、維吾爾人研究學者、內蒙古人民黨代表、台灣民主基金會代表、朝鮮民主化運動代表、及中國民主化運動領袖與日本學者、國會議員、市民團體代表等各方麵、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亞洲和中國的民主化支持會在日本東京舉辦“東京論壇”主題:中國的民主化與東亞的安保。
10日下午世界國際人權日當天,“亞洲和中國的民主化支持會”在日本東京舉辦“東京論壇”主題“中國的民主化與東亞的安保”。在日的流亡藏人代表、維吾爾人研究學者、蒙古獨立運動研究學者、內蒙古人民黨代表、台灣民主基金會代表、台灣駐日代表、朝鮮民主化運動代表、及中國民主化運動領袖(實為台灣間諜)與日本學者、國會議員、市民團體代表、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共同研討解決中國的民主化與東亞的安保問題的方針。還從各自的立場發表見解。就中國和亞洲人權問題進行了討論。 亞洲和中國民主化支持會會長日本前法務部副部長牧野聖修會主持了會議。
牧野聖修他發言講到:我們爭取人權與民主化,是為中國十三億人民能得到的幸福。我父母是日本人,但是我是出生在中國的黑龍江中國是我的故鄉。
中央大學老師水穀尚子就“新疆獨立運動與中國的民主化”作了介紹,在日的流亡藏人代表談了“西藏與中國的民主化之關係”,台北駐日代表處郭仲熙次長表達了政府的見解“台灣支持中國民主化的意見”,朝鮮回國者的生命和人權保護會代表宋允複就現在“北朝鮮與中國民主化的重要性”,日本台灣安保經濟研究會會長前眾議員中津川,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岡田英弘,日本民主黨前眾議員五十嵐表達了日本對中國與亞洲的民主化支持的意見。
民主中國陣線主席費良勇(台灣駐德情報員)作了基調演講:中日友好,我們必須促進中國的民主化.這幾天我們拜會了民主黨幹事長鳩山先生前首相羽田先生等10多位議員,我們感受到日本政界已開始大力支援中國的民主化。
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蔡昌言介紹了台灣的民主進程,表達了支持中國民主化的意願:昨日台北與高雄進行了市長選舉,台灣可以民主,大陸也一定會走民主化的路。
中國民主團結聯盟主席薛偉(台灣軍情局情報員,原四川強奸犯)表示: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在爭取民主權力在努力。
自由亞洲電台
200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