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有個民主黨

(2006-06-07 20:05:14) 下一個

香港的民主黨是名副其實的反對黨,不論是過去的董建華,還是現在的曾蔭權時代,隻要是政府發出的聲音,就一定要跳出來反對.至於這個聲音是於香港社會和民眾有利還是無益,不是重點,先反對再說.你說是不是名副其實的反對黨?可能在香港人的眼裏,民主就是反對政府,不反對就是不民主.

記不清是這個黨還是別的民主聯盟有個叫什麽雄的議員,很有藝術家的氣質,留著一頭長長的秀發,經常穿著印有為六四平反字樣的汗衫,燒點什麽東西或者喊幾句口號什麽的,估計此人曾經是紅衛兵小將,懂得用振臂高呼來吸引眼球.除了喊口號和別人都宣誓的時候他裝傻充愣,似乎沒聽過此人有什麽屁股上掛暖瓶的演說之類.香港真是個好地方,哪天我也去喊幾句打倒**的口號,說不定也可以弄個議員幹幹?

每到六四,香港必定有遊行,喊著各種各樣的口號,我是87年上的大學,作為親曆過六四的過來人,我想對香港的年輕人說,六四最初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其實是厭學的產物,去參加遊行就不用上課了,不用考試了,結果還是逃不掉.至於後來聽到許多許多什麽官倒,腦體倒掛,腐敗… …,年輕的我們也被自己狠狠的感動了一把.可是回頭看看, 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公沒有多少深刻的體驗,那時候考上大學是不需要學費的,即使你家裏很窮,也可以靠人民助學金(生活費)完成大學學業,比起現在起碼在教育機會上還算是平等的. 當然有許多的教授出於憂國憂民而聲淚俱下的演說,當時媒體的輿論導向,社會各方麵的支持,說明當時社會確實有問題,最終也推動了運動走到六四,是不是有政客利用現在也不得而知.當然定位為反革命暴亂,出動軍隊真槍實彈的鎮壓對於一個靠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起家的政黨也確實有極大的諷刺意味.

客觀的說,當時社會主要是對比毛澤東時代的清廉,覺得社會問題嚴重,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患貧而患不均,翻開中國曆史從陳勝/吳廣起義到毛澤東的打土豪,分田地,都是均貧富而使擁者眾,毛澤東之所以能讓老百姓饑寒交迫而沒有多少怨言,正是懂得中國人的心理的結果.如果放到現在,社會就能容忍了,因為參照標準不同了.說到底香港人大可不必為一個六四那麽激動,還推出一個長發議員為大家娛樂,多關心一些香港的民生問題吧,畢竟這裏才是你們的家.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