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春節進行到底

(2008-02-07 16:16:29) 下一個

---2008年春節有感

從來沒有想過要為春節寫點什麽,事實是這個節日對我來說越來越淡漠了。

身在異鄉,如果不上網,不聽收音機,不看電視,簡直就不會意識到這個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的到來,也不覺得自己是這個節日的一分子。

除夕的那天是周三,照舊去送女兒上學,在學校的操場上,看見她的兩個老師都穿著一身的大紅衣服,還帶著大紅的圍巾,塗著大紅的唇膏。乍一看有些突兀,又覺得有些感慨,別人尊重我們的傳統,我們其實卻已經淡漠了。

中午接女兒回家時,見她班上每人都拿著自做的小龍,和一個紅包。紅包裏是鼠年的巧克力金幣。老師們都向我們祝新年好。後來才知道那天的課都是關於春節的,春節的故事,春節的習俗,還有舞獅•••這些都攪動著我的神經,以為又是一個平淡的春節,卻又不同。我覺得很有些慚愧,自己的小孩在課堂上而不是自己的家裏感受了春節。

兒時的我對春節談不上向往,那時很窮,我們在當地並沒什麽親眷,春節就是一家四口這樣過。每到那時候,媽媽就會用花布為我和姐姐做兩套罩衣,初一我們就穿上新衣服神氣地東遊西逛。 有時姑媽們會寄來花花綠綠的糖果,我和姐姐能美滋滋吃上好一陣子•••

我最美好的春節印象要追朔到80年代了,那時沒太多其他娛樂,春晚剛剛興起。每次過年,想著即將有的佳肴,想著壓歲錢,想著引人入勝的春晚,我們就很興奮。吃過爸媽精心準備的年夜飯,圍著火爐,一個不漏地看節目。零點時,點一串鞭炮•••春節的感覺原來可以那樣美妙。新年裏,和兒時的朋友串門,打雪仗,登山•••年少的時光可真是無憂無慮,充滿歡聲笑語。日子還在繼續,年年歲歲依舊,想重拾舊日的感覺,卻不再容易。

有時我想春節定在寒冷的時候,也許是為了圖個喜慶與增添溫暖。如果沒有了熱鬧的氣氛,能感受到的就隻有異常的寒冷了。

我感受過一個很冰冷的春節,冰冷的灶間,冰冷的心境,我和姐姐要自己笨拙地煮年夜飯•••所以我很愛我的姐姐,任何時候都讓我覺得很踏實,有兄姊的人是有福的人。

工作後,能留在父母身邊過年的時候越來越少•••

每到春節,大家都會提及鄉愁。可是什麽又是鄉愁呢? 於我,鄉愁不隻是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還有對歲月記憶的感慨。鄉愁中有的除了思念,還有揮之不去的惆悵。隨著時光的流逝,鄉愁隻會越來越濃•••

很難說究竟是什麽原因,春節漸漸被人們淡化。也許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大了。從前是吃啥都行,現在是吃啥有啥;從前一年穿一次新衣,現在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從前都盯著春晚,現在娛樂的方式太多了;從前走親訪友,現在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連春節的假期,也由於現代生活的要求,變得不那麽固定了•••也許社會發展了,我們過春節的觀念和形式也需要變化了。這樣,我們才能把春節進行到底。

過節自然需要有心情,然而心情是被動的。與其說心情,我想過節需要的其實是一種 spirit(精神,態度)。如果有了這種態度,積極主動地準備春節,會給自己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和慰籍。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緬懷祖先,孝敬長輩,除舊布新,迎喜接福,祈求豐年,這些不止是一種形式,更是對待未來的積極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帶給周圍人的鼓舞和慰籍又是無價的。我想春節或者是其他的傳統節日的意義在於給spirit一個表現和彰顯的機會。

晚上的時候,到朋友家聚會。我的朋友很熱情地做了一桌子的菜,幹了皮,做出了餃子,開了美酒,招待了許多的朋友。大家圍坐一起,聊起家長裏短,格外溫馨。春晚也在這個華人眾多的地區轉播,不過我們終究沒顧得上看•••

這個春節不平常,至少我知道我缺少了什麽,那就是對過節的一種積極態度。我需要更關心自己的親人,讓他們知道我很愛他們;我要祝福我的親朋好友,讓他們知道我牽掛著他們;更主要的是,我有責任用心地為我的孩子準備每一個溫馨熱鬧的春節,讓她們了解這個中國的傳統的節日。也許有一天,她們能真正懂得這個節日的真正意義,讓她們感受到我曾從我的父母那裏感受到的東西。

我這裏也要感謝我女兒的老師們,為她們辛勤地傳播中國的文化,最終觸動了我這顆淡漠的心。

恭祝大家鼠年吉祥,萬事如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