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心語

秦非心語,是一個性情女子的真情流露。你若聽得懂,可謂知音人。
正文

不是泡沫的嚴峻經濟挑戰

(2007-09-01 08:31:32) 下一個

轉載:http://cognosechinese.blogspot.com/

林瑞慶
察覺於發生之前
解決於根源之處
(2412 字)
----------------------------------------------------------------------------------------------

有過分的財富[1],沒有製衡,股市價格沒頭沒腦的狂奔猛跌,根本不能作出理性、符合邏輯的交易。最近幾個月裏,重要股市就不斷地、重複地見證了這個海市蜃樓。

這當擴展到一定規模,當流資玩膩了股市,把食糧與工資、材料與能源,地租與稅金、股息與紅利等都如此一般地耍弄,世界將麵對比大蕭條更可怕的災難。

大蕭條還受到理性的思維,有限的財富,分割的國界所調控。

這個沒有製衡力量的市場,必將陷入控製學裏最頭痛的非常不穩定係統。
--------------------------------------------------------------------------------------------

早在2000年前後,我從和各國、各業、各科研領導的交流中,領悟到世界經濟的狀況和前景,因為事關興亡,因此即刻提交了報告給重要領導[2]。明確地斷定了科技,特別是電子科技,已經邁過了迅速擴張的階段,進入成熟期。自70年代,越戰後30年長的經濟蓬勃發展不會再延續下去。

在該報告中,提出隻有三個不同的解決方案:
1。 找到一個比印度、中國更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現在正在大力發展農村消費是其中之一。但中國、印度勤勞的勞動力,生產力遠遠超過了消費量,不但不是解決方法,更是雪上加霜。
2。 打一場毀滅生產力的戰爭。在2001年四月一日,美國偵察機降落海南島後,我書麵明確地警惕某國領導,下個衝突必然在韃靼人的中亞,更可能是阿富汗。不到半年,阿富汗戰火點起,接著開打了西線的伊拉克。幸好世界的政治、經濟領導、人民百姓天天麵對網絡新聞觸目驚心的影像,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不再盲目地攻城掠地逞英雄,擁護和平的心態更增長了。戰爭不但不能造成廣泛、嚴重的生產力破壞,連要延續都有問題。
3。 創立比電子業更大的新產業。經過七年醞釀,國際環境、經濟時機已經成熟,已經提出了八大新動力的方案,推動就業、經濟。由於涉及內容的深入與廣泛性,將做專題討論。

當時肯定了分析,尚未肯定新的產業方向,我明確地向新加坡國家投資最高領導建議大力削減高科技投資,轉向零售、電訊、銀行投資。這不但不投資財富在不明朗、高風險、低回報的產業,更重要是把精力側重在把握住世界的經濟脈搏,以便第一時間看到新產業的冒頭。不到一天就馬上獲得認可。不久,我們就看到了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爾馬家族進入了世界十大巨富的三位。大家應該已經明顯看到這個看法的深入、遠見和對大投資者的經濟效應。

過去三十年不斷有新的、每人每天都用的電子產品麵世,創造了新消費。但種情形已不複存在。十年內,沒有創造出足夠規模的新產業。即使新的替代消費品,如液晶顯示屏、數碼相機取代了複雜的產品,把生產線簡化了,裝配工人被裁退了、鄰裏相館被淘汰了。這是科技帶了的革命。

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帶來了就業和股市的大災難。但與現在的危機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目前潛在更大的危機不在於失業。

第一點,世界最大的人口,印度、中國的過剩勞動力是史無前例的。
第二點,過去三十年電子業的蓬勃發展,累集的財富也是史無前例的。
第三點,科技不但創造不出大規模的新產業,還把需要很多勞動力的經濟活動淘汰了。這把上述第一點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第四點,世界不管你是不是寰宇城市,沒有一塊土地,一件藝術品,一個運動員,一坨茶葉, 一克巧克力,能夠逃過世界有錢人的投資眼光、膨脹價格的手指。落後國的資產價格,在先進國人的財富下,可以迅速倍數增長。

這四點,明顯地指出,現在的經濟局勢,有過剩的勞力、財力作為後盾,可以持久,絕對不是泡沫。

一個空空、輕輕的肥皂泡泡;
還是密密、實實的黃金色硝酸炸藥,擁有更大的破壞力?

市井裏的平民百姓擁有很多常識,沒有被經濟學詞匯弄傻。很多人,把很多錢收好,戰戰兢兢地投資,見好就收。人們以現金投資在如房地產,股票等可以擁在手上、多久都不會必然腐爛的資產。每個人都知道雖然價格上得快,但總是提醒自己要小心,因此雖然價格劇烈地上下了好幾回,也沒有像日本泡沫那樣,讓人沉醉於不落的太陽,結果措手不及而沉於穀底近十年。

投資機會不能靠政治家、經濟學家來創立,因為他們還沒有看出。隻有最近才有一兩個如德龍等[3],要在七年後的今天才寫下這明顯的現象, 但原因他還不能斷定,規模隻從數目字裏尋。經濟學家還不知道數目字在迅速膨脹的關鍵時刻,根本是遲遲落在市價的背後。其他眾諾貝爾經濟獎人,根本沒有如此的深察遠見。管理學大師如麥克博得在給新加坡的投資指導時還強調化肥、塑料,沒有了解到,當農產品過剩,電子業遲怠,肥料、塑料根本是供過於求。這是看統計數字而不察因果的必然後遺症。

遊資過剩,但科研領導沒有發明新產業、產品,因此投資罕有在工廠、商場等製造就業的資產上。財富排行榜首十位以銀行業和零售業為主,這些不是製造財富,隻是增進效率、輔助經濟活動的產業。不但沒有經濟學裏的倍增效應,更會把全部可以交易的東西,甚至普洱茶葉,巧克力抬到離譜的價位。

這顯示專家如果沒有掌握問題的根源,不但不可能有先見之明,更絕對不可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因為,富人過分的財富,會把任何資產的價格抬高,還能夠撐得很久,不是曇花一現的泡沫。這把窮人的基本生活條件蹂躪了。沒有新的產業,就沒有新的就業機會,不但沒有製造新的真財富,更沒有廣大窮人的慷慨購買力,富人的財富也不能長期地、大規模地、有實質的增長。

以經濟學的詞匯,財富過剩會把必需品變成奢侈品,抬得越高,越好賣。把手機電話變成高貴奢侈的設計,把珍貴的自來水灌進高層公寓的每一戶私用遊泳池,把巧克力、茶葉抬到工人幾個月的收入水平就是一個大家看到的事實,但有多少人領悟到?

以常識來說,這是價格和價值脫離關係的經濟,一個沒有供求製衡、提高效率來管理的市場,不久必將造成高度浪費資源。


有過分的財富,沒有製衡,股市價格沒頭沒腦的狂奔猛跌,根本不能作出理性、符合邏輯的交易。最近幾個月裏,重要股市就不斷地、重複地見證了這個海市蜃樓。

這當擴展到一定規模,當流資玩膩了股市,把食糧與工資、材料與能源,地租與稅金、股息與紅利等都如此一般地耍弄,世界將麵對比大蕭條更可怕的災難。

大蕭條還受到理性的思維,有限的財富,分割的國界所調控。

這個沒有製衡力量的市場,必將陷入控製學裏最頭痛的非常不穩定係統。


總結一下,現有的資產價格的長期過度膨脹,是因為過去三十年累積的財富沒有新的產業、新的投資機會來吸納、來促進經濟發展。

解決的規模、難度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挑戰。我們必須尋求並聯合經濟學家以外的智慧,回顧真正有智慧、有遠見的忠告的來源、照顧民生、製造龐大的新產業就業,災難不但可以避免,更能夠更多、快、好、省地化解經濟、社會、自然等重大危機。

經過七年醞釀,國際環境、經濟時機已經成熟,已經提出了八大新動力的方案,推動就業、經濟。由於涉及內容的深入與廣泛性,將做專題討論。

[1] US$1.2 trillion foreign exchange, increasing at $1billion every day, EIU, NY, May 25, 2007
[2] Real Economy, Realities of Economy, Economic Realities, June 2001, edited February 2003. “Cognose – Recover the Lost Key to Infinite Wisdom, Chapter 2, Seeking Truth”. Winter 2005. ISBN 9810-313757, also published at cognose.blogspot.com.
[3] DeLong, Bradford,2007. “ Fear of Finance”, Project Syndicate,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