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心語

秦非心語,是一個性情女子的真情流露。你若聽得懂,可謂知音人。
正文

貧富懸殊的根源

(2007-05-26 09:39:09) 下一個

林瑞慶

麻省理工工程碩士 

南大管理法學碩士

發明家,以哲理來解決科技人文的重要挑戰

sweekeng@alum.mit.edu

ideas@cts-ideas.com

www.cts-ideas.com

登載於http://www.solverechinese.blogspot.com/

此文分析貧富懸殊的根源, 下文提出解決貧富懸殊的處方。

七十年代中期,漫長殘酷的越戰結束了。電子工業從萌芽到2000年資訊業的成熟,貧富懸殊並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家把科技實踐成許多快速更新、大眾喜愛、對文明生活有積極貢獻的新產品,給很多窮人製造了就業機會。很多窮人都就業,富了起來,新就業的平民百姓購買了新的電視、電腦、流動電話。這龐大的工作人口提供了巨無霸的購買力,這與新產品互相延續、相互扶搖直上。這些平民百姓的普通購買欲望給企業界帶來繼由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後、由非石油起家的一大批億萬富翁。 盡管大都會的貧民窟,第三世界國家裏,有很多無家可歸的、赤貧如洗的窮人。窮人、富人都一起分頭地忙。貧富懸殊沒有帶來社會的緊張。 這一忙,忙了三十年。這是近代史上,比較長的和平經濟蓬勃發展期。因為協作帶來更大的利益,因此沒有聰明的企業家、 利益集團會說服政治家以血腥衝突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但,2000 年以後,再也沒有新的、規模宏大的、有延續力的新產業。科技把很多產品都簡化了,如非常複雜的匣帶錄音機被非常簡單、純粹電子電路、沒有機械的MP3所取代。數碼相機把鄰裏的相館漸漸淘汰。雪上加霜的是中印的龐大人口的加入,很多人都失業,即使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大型電腦的專才,也要高才屈就於低增值的崗位、一些他們根本不懂、沒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崗位上工作。

缺乏就業機會不是最主要的禍原。占有領導地位的人, 通常都有高智慧、心機的人,因為沒有明顯的高回報投資機會,便把心機用在投機取巧的勾當上。美國的Enron、台灣的陳水扁、中國的社保基金案等,都是權勢集團、 聰明的野心家所作出的明顯例子。雖然雪中送炭常常見報,但實際上,劫貧濟富、弱肉強食是動物野性裸露的典範、比較常見的現象, 小的案子不是新聞,大的案子被利益集團所封殺。當經濟遲怠剛開始,很少受到廣大社會的重視。但當很多人失業,特別是工程師,電腦工程師失業時,這些問題開始被登錄在網上,受到大眾的注意。貧富懸殊變成了關心人民的領導人所重視的首要課題。

現在麵對的貧富懸殊不可以從政治製度來看,盡管各國政製不同,全世界都 一樣貧富懸殊。

這也不能從自然資源、經濟架構來看, 盡管各國工、農、礦、商、服務業側重不同,全世界也是一樣貧富懸殊。

更不能用環球化經濟、結構性失業來解析,因為這根本是把更複雜的名詞來解析一個普通老百姓身曆的困境。不但沒有找出根源,越弄越糊塗,不但普通老百姓不明白,當講演這些複雜名堂的人被問得深一點,一定支吾以對。

世界上,不管什麽政治體製、經濟力量、宗教信仰,其目的不外乎提高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資本主義社會對文明的最大貢獻就是提高資金累積的效率。工業化需要史無前例的大資金來建工廠、機械、交通和水電。沒有資本主義體製,工業化絕對不能達到今天的成績 全世界的人可以橫飛地球,或跨越大陸,或即刻兩地通話、麵談。

但, 工程師太成功了,大多數器材都可以大批量自動化生產。簡單易用,所以不需要小公司、個體戶的銷售、上門裝置和訓練。 而且越先進越便宜,壞了就丟,以往的個體戶電視技工上門服務已經罕見了。連以往可以自己組裝的個人電腦,規模次一點的公司,如惠普、IBM都競爭失敗,而要合並成少過五指可數、環球性的大廠商。如果大公司,如惠普、IBM都不能競爭,個體戶、普通人當然也要被這殘酷的現實所蹂躪。這不是各個國家、政製、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所能更改的事實。所以不能怪政治家,更不能依賴新的政策來改變這存在已久,但很少提到的事實。近代史證明了務實創新是唯一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力量。但,經濟學家已經沉迷於複雜虛擬的方程式,而不覺察簡單麵前的現實,因為推動現實的動力是永遠跑在統計數字的前麵,所以經濟學家的理論、了解,越來越脫軌。 隻有錯誤百出後,經濟學家才開始質疑先前的理論。即使沒有真正領悟到上述的論點,都已經被認為是突破,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近代文明的進步帶來的高科技企業必須要大的資金,所以經濟發展的方向由大財團壟斷,因此, 富者越富。但,突然間現有的思維沒有辦法持續地創造出新的、有相當規模的、有延續生命力的新企業,再加上新的、世界一半的中印勞動力的加入,造成勞動力過剩,貧者越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