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與民主黨有各自的政府理念 : 共和黨提倡小政府 , 民主黨提倡大政府 , 看似政策上差異很大 , 往往是總統大選的政策主軸 . 但是 , 兩黨的國策基本是一致的 , 那就是美國要做世界經濟的大腦 (Brain) ,為世界他國經濟提供理念,技術和資金,指導和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並以此獲取最大的利潤。
因此,對美國來說,全球化時代商品在哪裏生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商品中的美國理念,美國專利,美國品牌和以此為美國公司帶來的利潤。這一國策由前總統克靈頓視為國師的哈佛大學教授 Reich 提出。在克靈頓總統任內, Reich 曾被任命為內閣勞工部部長。
Reich 的理念,如果作為一家大型跨國企業的遠景目標(Vision),可能非常合適,但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策,則有諸多問題。因為,企業的盈利並不意味國家整體財富的必然增加。
這裏涉及到經濟學上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何理解財富。按 Reich 的理解,財富是基於財產的所有權和由此所分取的利潤,隻要現行的資本主義製度在全球化下暢通無阻,無論美國的財富分散到那裏,它都將是美國的財富。
但是,財富有它更深刻的含義,財富本身是一種互惠的社會關係,它的基本元素是就業,就業機會多的社會必然是繁榮和富裕的社會。美國的國策將大量的工作機會流失到國外,無論美國占主導地位的跨國公司取得多少盈利,它對美國國家的整體財富增長是個巨大的傷害。
經濟學家們必然會質疑說,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這些年來的失業率並不高,全球化的同時也為美國創造很多工作機會,尤其是高端的工作機會,沒必要妄談工作機會流失。實際情況是,過分重視高端智力勞動,而忽視了製造業,導致國家產業結構的失衡。 產業結構失衡,一旦經濟上出事,受傷害的倍數效應非常大。要理解這個倍數效應,看看華爾街那些失去工作的那些金融專家們,那些 Brain 們,那些占有高端工作機會的人,昔日他們年薪動輒百萬美金,他們今天能做什麽?
結果我們看到曾以美國為基地的生產製造和服務業毫無節製地移出美國本土,分散到世界各地。後果是東西方貿易的不平衡,亞洲國家占有大量貿易結餘,西方國家則出現大量貿易赤字。
另一方麵,政府鼓勵那些受教育水平低,失去工作機會的國人借錢貸款買國外運來的產品,還允許華爾街扒一層皮賺錢,這種經濟模式必有破局的一天。
在現行世界經濟結構中, Reich 的國策導致必然的結局,就是今日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