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活中沒大事,全是一地雞毛蒜皮。這次從雞身上拔出了孔雀翎,好歹得記錄在案,也許不久這雞長多了孔雀翎,一日忽然變鳳凰,落了梧桐枝,翻看往日黑白母雞之舊照片,也會感歎,咱曾經也清純懵懂過。
孔雀翎之一:父母回國。
他們一陣風的來了,一陣風的又回去了。他們揮了揮手,沒有帶走一片這裏清潔柔軟的雲彩。
家裏冰箱滿了。每個不明包裹上都貼滿了標簽,包括生產日期,有效日期,組成成分,適用範圍,一日分幾次食,最好和什麽一起食,最好不和什麽一起食,食完要間隔多久才可以跑步等等。為了搜索方便,冰箱門上還仿效時髦搜索,另貼列表,羅列所有食品之關鍵詞,隻是缺了點擊率。
我早上起來習慣的等著飯菜香把我叫醒,可叫醒我的是刺耳的鬧鍾。我打開冰箱凝視良久,各種食物整齊列隊凝神靜氣等待自己的命運歸宿。我竟然菩薩心腸,隨手關了冰箱門。燈火漸漸熄滅,聽見裏麵食物歡呼雀躍,它們在黑暗中拍手慶賀,又躲過一劫。
電視機旁邊有一株綠葉植物。我養花數年,此地的花木受各種英文中文電視台輪番轟炸,學識愈加豐厚的同時日漸枯萎。每每超不過三個月,就羽化成仙,滿身綠葉轉為枯黃,但也不落,頗有抱香枝頭死的崇高氣節。我最終懶得再給電視機配新婦,一直用枯黃有氣節之草木配他。電視,死樹,還有我,構成穩定之三角,一派相安和諧。
父母來施行新政,換了一盆鮮綠養眼的做擺設。我事先說好,這顆新樹必死無疑。他們不覺得樹聽多了中國新聞會傷心到自絕,觀察數日,在其稍微表露抑鬱低頭喪氣思考人生之時,果斷診斷說:缺陽光。我沒有能力在對麵牆壁上鑿壁偷光,實話實說後,他們就每天早上搬花盆,到有光的窗口前,晚上在搬回來讓其接著上電視夜大,數月如一日。
如今,花木智商增高,且依然翠綠,實屬奇跡。我早上猶豫良久,拖花盆於窗前,氣喘噓噓。我減肥之艱巨課程,就此拉開序幕。
哪天我一定要買個玻璃房,外麵安四個人造太陽,四個人造月亮。讓所有角落都能要光有光,要雨有雨,要情調有情調。隻是不能要父母就有父母,人生遺憾,莫過於此。
孔雀翎之二:傳道,授業和迷惑
本地中文學校勢力範圍很廣,凡中國人有孩子的都和其有千絲萬縷的瓜葛,除非孩子不學中文。本地孩子們,應該說孩子們的家長們,學習中文熱情特別高漲,一下要多開好些班。於是,需要一些老師教中文。
有些喜歡看我博客的,就推薦了我,理由大概是我中文講得還可以,尤其重點是喜歡我可以節外生枝浮想聯翩生動活潑。我心頭一喜,本來我就喜歡孩子,這下有人專門請我和一群孩子玩,天降的餃子真是香。消息傳出,有孩子的媽媽們又是奔走相告,她們的反應讓我隨之又很是惶恐。
有的媽媽直接說,“目前中文學校老師教學太死板,孩子們什麽興趣都沒有,我女兒就去你班上了。”我一再降低她們的期望,“我沒孩子,可真沒經驗教什麽的。”她們說,“隻要你把她們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就行。”“隻要把你博客的活波幽默帶到課堂上就可以了。”那麽,俺琢磨,我之道是屬於邪門歪道,如此一脈單傳下去,未來的花骨朵長歪了怎麽辦?
還有的媽媽看得更遠了一些,“你就喜歡玩,教孩子是個辛苦的長期的活,我看你沒耐心。”她決定自己也報名當老師,授更正經的業了。
如若數遍天下職業,我比較不喜歡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了。連時髦風行的Q&A,都覺得是瞎掰。你憑何種智慧能力就可以隔山對人家人生困惱指點江山?人都要過自己的一輩子,外人的經驗永遠是外人自己局限的眼界和經驗,各人有各人的命數活法,何必要重複要灌輸。
不過教育孩子就不同了,孩子畢竟需要扶持和善導。我以為,當家長老師最大的職責是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而後有意識的引導。孩子畢竟天生就有差異,可怎樣才能發現,倒是個很難的難題。
而且教孩子,還得用他們能懂的語言,遠遠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自己都是從孩子長大的,我點點手指頭,也難數到真對我影響很大的教師。不對,這樣說算是埋沒了那個考場算我作文不及格的教師。雖未謀麵,還是那個教師對我一生影響最大。
我隻好多看一些幼兒節目和動畫片,而且,打算以後寫博客,也把閱讀對象當7歲兒童,請大家不要因此委屈並提前有所準備。但我自己覺得也不會太難,目前我說話水平也就10歲上下,喜歡我博客的,多半也都是學齡前大兒童,學齡後的都去文化走廊了。
阿小豐,好,我琢磨琢磨。我目前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興趣,孩子在這邊沒動力沒興趣,得想個什麽辦法。噢,這個中文學校,是用的一個叫馬力平的人的教材,加州那邊流傳出來的,據說特有效,等我找找資料給大家貼貼。賺錢當然會想著你的,要是真有那麽一天把這個科技難關攻下了,我就帶領歌兒胖妮餅還有大家,建個向陽院。平地上一個,山坡上一個,海麵上在一個。哈哈。
小閑媽,我看你們怎麽忽然間全變成“推媽”了,這幾句不是說得挺好的。才三歲啊,別急了。:)
哈哈,屁孩,我發現看我博客的媽媽們不光童心未泯,還都特懶,能省力氣就省力氣啊。我把你的要求記下來了。
秋月啊,你的娃兒多大了?是不是也才1歲啊?:)
紅月,對啊,我成了光榮的人民教師了,嚇得小臉都綠了。:)
暖薑,你給的網站我去看了,謝謝你。很受啟發。其實孩子們讓他們有興趣還是得從其他感覺入手,音樂啊,撫摸啊,感覺啊,色彩啊等等。單純認字是太枯燥了。
餅,我一周交一次,2個小時,還有寒暑假。應該還好,要不我也浪費去睡覺了。我先試試看。謝謝你這麽體貼啊。那餅你以前教什麽呢?:)
嗯,橄欖樹,我也覺得重點是寓教於樂。還是能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最重要。
胖妮,嗬嗬,要是你們都在的話,我真會先拿你們練手了。就像新理發師一樣。:)
給海外孩子編的中文書,TNND, 特別傻。沒法用。
要能總結出一套教這些小鬼子中文的有效方法,放到網上,網站過幾年肯定賺錢。隻有一條,等你賺錢的時候,別忘了俺。。。
對了,你們幾個活潑可愛的聰明孩子,以後開什麽大會的時候,聊帥哥之餘 (俺估計的哈)合計合計,怎麽才能把中文教好,這是大事啊。
我也問一句,幾歲可以送中文學校了啊?我這有一三歲的,盡說些“這不是錢,是money”,“我不好餓,我不好困”之類的中文。最近還變口吃了,經常“我,我,我,我”十幾個我還我不出來想說什麽。
可不是麽。明亮是造福大眾啊 ^^
嗬嗬,突然腦海裏冒出個"鄉村女教師"形象,一屋子的小娃娃,從2歲到7歲不等,按年齡分組坐著,等著明老師分時段上課,好玩好玩 :)
用這個在線網站可以打中文
http://dict.cn/ime.html
錯字:得省 ;))
你幹脆寫博對4歲兒童的,我叫俺家妞直接上來看,剩得自己教了.哈哈.
這可是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啊
明亮,教唱歌吧:-) 還有這個,我覺得挺好的:http://mypaper.pchome.com.tw/components/class_list.htm?class_no=209203&s_id=lovekyoto1&kind=3
至於中文老師嘛, 我認識一個同事(ABC)一句中文都不會, 原因是其小時候的中文學校裏: 1 老師太醜(看來賣像至少占50%),2 教學太枯燥. 明亮 第一點,我不擔心; 第二點,最好教點實用的就行. 要讓他們喜歡中國,一定要覺得好玩FOR FUN.那個"功夫熊貓" 就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個很好的宣傳手法.
明亮,你去教中文,把你課上講的都放到博客上吧.--zt
最喜歡和明亮小老師學了:-)
南山鬆,好的,我會記錄一些。我還是覺得教孩子不用急,平時還是多和孩子玩,讓他們覺得有人愛就好了。
一來我們也見識見識,二來我們也跟著學學在家教教孩子.
worlding, 嗬嗬,沒問題。我看了看,都是什麽小蝌蚪找媽媽之類的故事,很好玩的。
Mousa,你孩子還兩個月,你這就急啊?還有applaud,你也真性急。我認為目前就教他們喝奶就行了。要不你們在奶瓶上寫幾個中文大字?最好圖象明顯的。:)))
麥片,我是想輕裝的,怕家長們有意見啊。:)
嗬嗬,jwayne_1,下次我寫會多注意這些用詞錯別字什麽的,你要看見就指出來好了。文化走廊是文學城論壇,裏麵都是有學問的文章。:)
applaud,嗬嗬,其實角色也不複雜,不是那個蒙特梭若方法是大孩子可以教小孩子的,就是這個意思。:)))
你媽媽太professional,我回頭得讓我媽看看你博客,等她回北京的時候爭取我的冰箱也能達到同樣的水準。:)
傳道,授業和----“迷惑”,哈哈,大人們就是幹這些在行:)
我這裏還有快2個月的。 請教明老師,中文怎麽教比較好?
我是學齡後的,但我是不去論壇的,hehe.
喜歡我博客的,多半也都是學齡前大兒童,學齡後的都去文化走廊了。 agree. i don't even know what is 文化走廊 and how to 去.
那個,明老師,你說,這個一歲前的中文怎麽教比較好?
嘿嘿,你角色複雜啊。
hiahiahia,你這裏沒啥叟的吧 ;-)
不少同學對“的”、“地”、“得”這三個詞的用法含混不清,亂用一通。為幫助同學們掌握它們的用法,筆者進行了如下嚐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確用法
這裏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湧,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的”前麵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製“的”後麵的事物,說明“的”後麵的事物怎麽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地”前麵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麵的動作,說明“地”後麵的動作怎麽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得”後麵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麵的動作怎麽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二、修改病句,強化認識
這裏有一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請大家來當“醫生”,給這些句子治治病,以強化已有認識。
1. 由於李紅同學學習勤奮,這次語文測試,她考的特別出色。
2. 田野裏,農民伯伯正在緊張得收割麥子。
3. 助人為樂地小華被市少工委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正確用法應為“考得”、“緊張地”和“助人為樂的”。)
要當老師了,能問個特學齡前的問題嗎?怎麽區別“的得地”的用法啊?
亮亮,咱倆要好,你把年齡再調低些吧,讓我跟我發小家的也能跟學齡前大兒童一起上課,3歲好不好?她家的正合適,我家的就拔一下苗吧:)
晚上來看
我真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