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衣少女,那個年代,那首歌,閃亮的珍珠。輕快活潑,而場景卻是安然的同學,最後環視她最後的將要離開的熟悉的教室和校園。她最後一次擦黑板的時候哭了。淡淡的感傷和這樣的輕快,使我再也難忘這支歌。甚至,我在家裏的後院澆院子,喜歡水噴灑下來,滴在青草上,一邊哼著這首歌,以為那青草上就有如此純淨美麗的珍珠。
看著這段畫麵,這首歌,我想起我們教室牆壁上貼的那些名人名言,那些名人就是那樣凝視著大家。還有人記得,成功是98%的汗水+2%的靈感嗎?那些畫像如今還貼在教室的牆壁上,凝望著誰嗎?
純潔的學生時代,就是這樣的閃亮的珍珠,象一棵棵美麗的春天裏麵綠色的小白楊,朝氣蓬勃。那樣美好那樣讓我想起來如此懷念和心疼。。。。。。
我們踏出了原野的小路,
看見小樹上有許多新芽吐出,
雖然是匆匆,匆匆而過,
卻總願回頭再看看每顆小樹,
一顆新芽就是一個夢呀,
一顆新芽就是一顆閃光的珍珠。
我們遙望著神秘的夜幕,
看見夜空上有無數星星閃爍,
雖然是悠閑,悠閑而過,
卻總願把繁星,把繁星數了又數,
一顆星星就是一個夢呀,
一顆星星就是一顆閃光的珍珠。
我們常常到海岸上漫步,
看見海上奔騰的波峰浪穀,
雖然是漫步,漫步而過,
卻總願唱著,唱著向大海祝福,
一聲祝願就是一個夢呀,
一聲祝願就是一顆閃光的珍珠。
我們剛踏入人生的旅途,
常擔憂純真的心會感到孤獨,
雖然是路途,路途遙遙,
卻總會有朋友,有朋友和我會晤,
一顆童心就是一個夢呀,
一顆童心就是一顆閃光的珍珠。
《紅衣少女》:給大人的青春寓言
作者:賽人
1984年峨影廠出品影片《紅衣少女》榮獲“金雞”、“百花”電影雙獎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女作家鐵凝的中篇小說《沒有鈕扣的紅襯衫》在文壇掀起一次不大不小的風波,女導演陸小雅改編並執導電影《紅衣少女》,非常敏感地描述了一個少女在生活中青春懵懂的意識和不諳世事的單純,卻又在朦朧中感到大人世界的不可知,這種細膩的手法不論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很有新意的。
當年有評論稱該片“像生活那樣平淡;像生活那樣複雜;像生活本身那麽嚴峻。”本報記者尋訪到遠在深圳的該片導演陸小雅,她認為《紅衣少女》並不單純是一部青春片,實際上是她心底裏拍給大人們看的青春寓言。
據導演陸小雅回憶,當時在校園合唱隊中發現了扮演安然的鄒倚天,
她的長相很生動,短短頭發,眉宇開闊,表情特別純淨,透過大眼睛發現這個孩子很有靈性。
在我心裏是拍給大人們看的
對於《紅衣少女》很多人單純認為它僅僅是一部青春片,記得當時《紅衣少女》上映時,有很多評論文章出來,夏衍老前輩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他說“至今沒有一篇評論文章把《紅衣少女》真正讀懂。”他這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個人也並沒有把它僅僅作為一部青少年題材的影片來拍,雖然是青少年為主角,實際上在我心裏是拍給大人們看的。
成年人看得直流眼淚
或許我有些狂妄,但是那時人們開始覺醒思考如何提高獨立人格和提高民主意識,我想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的民族需要什麽樣的後代”?
影片中16歲的女孩子安然喜歡踢足球,喜歡吹口哨,喜歡佐羅的下巴,喜歡自由地穿一件自己喜歡的紅襯衫,這些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可能根本算不上是“個性獨立”,但是能夠在課堂上當眾指出班主任老師在讀音上的錯誤,揭穿班長的虛偽,恐怕在現在的孩子中也很少見。
記得當時影片上映時,你可以看到很多成年人看得直流眼淚,他們對我說“你賺了我們的眼淚”,為什麽?他們明白我的心意,安然的獨立人格和困惑正是幫助這一代人反思和反省的。
“第四代”遲到10年的爆發力
拍《紅衣少女》時我四十出頭,我們這一代導演的成熟期應該往後推十年,當時正雄心勃勃準備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時,因為“文革”而凍結了我們最寶貴的藝術青春期,如果說“三十而立”的話,我們這一代都是將近四十歲才真正得到獨立拍片的機會,所以也特別珍惜,從“第四代”導演拍攝的電影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一種“責任感”,嚴肅、真誠地做一件你積蓄許久才盼來的事情。
每個電影都是一個“寓言”
所以我一直在想或許正是壓抑了你的激情和才能,在無意識中積累了思考,一旦給你說話的機會,才會這麽熱切地在影片中承載你方方麵麵的想表達的東西,我們這一代人麵對電影時有太多的沉痛在裏麵,每個電影都是一個“寓言”,每個人物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
給予我們這群人真正拍電影的機會其實也隻有10年,就是80年代那一段,現在大多已經沉寂了,即使自己想拍,機會在這個商品社會也非常少,但我不抱怨,認為自己仍然很幸運,我最輝煌的時候也是藝術空氣最自由的時候,我認為那個時期的電影最合乎藝術規律,也最合乎市場規律。
合唱隊中找到大眼睛安然
在《十月》的刊物上我無意中讀到了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那時她初出茅廬,我覺得這部文學作品於自己當時在某些情感上氣質相通。尋找影片幾位主演也花費了一番工夫,演安然姐姐的羅燕,我是看到史蜀君導演的《女大學生宿舍》中她的表演後找到她的,覺得她身上有一種書卷氣,很適合女編輯的身份,她當時大學剛畢業不久,我們到她上海的家去找她,很快就確定下來。
演安然的鄒倚天是我們在北京八中的合唱隊發現的,攝影師當時選了幾個孩子,發現鄒倚天長相很生動,短短頭發,眉宇開闊,表情特別純淨,透過大眼睛發現這個孩子很有靈性。但是故事裏的安然是一個16歲的孩子,當時鄒倚天剛剛上初二,年齡偏小,我擔心她閱曆淺不明白我的意圖,結果經過磨合她的表演很出色。演安然父親的朱旭那時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很儒雅,非常適合演那種懷才不遇、不得誌的知識分子角色,透出那種“漠然”的情緒,其實很像我的父親。後來我把朱旭推薦給我先生從連文,在他的電影《小巷名流》中朱旭也有上佳表現。
現在我仍然為一些未知的機會準備著
在《紅衣少女》後我還拍了影片《紅與白》(1987)和《熱戀》(1989),應該說1993年對我的命運是有很大轉折的一年,那年我先生患癌症病重,同時電視劇《年輪》準備投拍,找到我,我推掉了選擇陪在親人身邊,後來先生能夠渡過難關,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現在我仍然為一些未知的機會準備著,這是我現在的快樂。
口述:陸小雅(現居深圳,現年64歲,《紅衣少女》、《法庭內外》、《熱戀》等片導演)
采寫:本報記者張悅
■人物
羅燕:從“女大學生”到“紅衣少女”
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獨立製作的合拍片《庭院裏的女人》(2001)使觀眾不禁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以少女形象活躍在銀幕上的女演員羅燕。
16歲被分配到上海棉紡廠做女工的羅燕1977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畢業分配到上海人藝,1984年上影女導演史蜀君為拍《女大學生宿舍》找到羅燕飾演匡亞蘭一角,戲中的5個女孩,3個剛從上戲畢業,兩個還正在上學,基本屬於演自己,當時的影壇還沒有真正代表新一代大學生形象的影片,該片被稱為中國“青春片”的開始。
《女大學生宿舍》中羅燕的出色發揮使得同為女導演的陸小雅在拍《紅衣少女》時考慮由她飾演“紅衣少女”安然的姐姐安靜,在雜誌社任編輯的角色因為與羅燕自身氣質接近,所以演起來駕輕就熟。羅燕與陸小雅、鄒倚天(“安然”)一直保持著聯係,當年的“安靜”、“安然”二人同在美國,兩人經常通話,也會在所在的城市見麵。
整理:張悅
■電影筆記
沒有紐扣的青蔥歲月
王朔談起他的文學夢,會提到他的北京老鄉鐵凝的這篇叫《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的小說。王朔補充說,有的小說是嚇你一跳,有的小說不是不好,而是給你以信心,他指的就是鐵凝的這篇。
小說當時也頗有影響,鐵凝的文筆也幹淨,那種舒朗的理想主義也不是那麽強迫人。第四代女導演陸小雅將它搬上銀幕,據說為了找小說中的安然,她的副導演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小中學,才算找到了鄒倚天。這小妮子看上去發育良好,極其健康,尤其是一雙眼睛,既有懷疑又有好奇,卻出人意料的幹淨。演完《紅衣少女》後,上了《大眾電影》的封麵,接著還上了《中學生》,也算是小紅了一陣。後來見到她,是和韓童生、馮憲珍合演的一部電視劇裏,忘了名字,演一個可能引爆家庭危機的時尚女性,但怎麽看,還是有點學生氣。我看《紅衣少女》時,也是名中學生。對愣頭愣腦的安然談不上太大的興趣,但對她姐姐安靜動了心思,苗條清爽,透出那種沉穩閑定的勁兒,一顰一笑讓人覺得踏實。
記得當時剛時興演講,可能是從“牧馬人”曲嘯那兒學來的。我所在的那個小城,也經常在學生中間舉辦這樣的活動。
《紅衣少女》是學校組織看的,看完了以後,人人寫了觀後感。我隨便寫了一個,基本是個故事大綱的形式,外加點做人要誠實之類的感受。老師看了不滿意,叫我重寫,還給我分析這片子是“四人幫”餘毒影響,人們都不敢講真話,而現在改革了,人們有了講真話的機會,就該多講,就得像片中的安然那樣。我說我是這個意思呀,老師說我寫得不夠透,但怎麽個透法,卻沒有說清楚,隻得重寫。我知道,我要寫真話,隻能寫安靜的小腿是多麽漂亮,能這樣寫嗎?
我僅有的少年老成不允許我這樣嘩眾取寵,就隻有引經據典了一大通,什麽指鹿為馬誤國,什麽布魯諾寧願燒死,也要告訴我們這地球並非世界中心一類的。總之,要真理,咱堅持,沒有真理,咱還堅持。後來這稿老師基本滿意,還請我們學校一個嗓音和容貌都相當出色的女生到禮堂上去念,我也去了,坐在觀眾席上,聽這女生慷慨激昂。她得了個二等獎吧,有筆記本和鋼筆。那女生還找過我,說和我平分,我說我什麽也不要,就這還引起了她對我的好感,拉著我探討文學,也就是把語文課本裏沒有的作家和作品背一遍。背完了,又找不到別的話說,我其實要說她的裙帶挺漂亮,說不定還能繼續談下去。但當時說這種話,有調戲之嫌,也就作罷。再見麵,兩人也隻比形同陌路好那麽一點。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我都是很喜歡《紅衣少女》這部電影的,我喜歡安然的女同學離校後歌唱的場麵,那種淡淡的感傷是我那個年齡能夠體會,卻無法表述出來的。還有安然送自己姐姐安靜找心上人的那個早上,薄薄的霧,也有一種暖人心的味道。可我當時,覺得這種美不易言說,更嚴重的是,我還沒有找到表達這種美的方法。另外安然憑自己眼睛看世事的態度,誠然精神可嘉,但安然還是偏於理想化,她要再頑皮一點,具體說她學習不那麽好,我就更喜歡她了。
陸小雅後來拍了《熱戀》,也非常不錯,在商業大潮下對弄潮兒情感的裂變,既寬容又惋惜的態度,可以說特別動人。而演安靜的羅燕去了美國,後來演了什麽《陝北大嫂》和《庭院裏的女人》後,也沒了動靜。演安然媽媽的王頻大概是去年去世了,是位演技精湛的上海演員。演爸爸的朱旭,是我特別喜歡的演員,他演戲一旦好起來,是能讓人無話可說的。至於那位念過我演講稿的女生,聽說已離了兩次婚,但還準備再接(結)再厲(離)。我想起來了,我寫的那個演講稿叫《安然不止是安然》。
“咱們真是太象了,你遇上了既公,那時皮皮豬是我高中同桌。。。還有其他很多同學事情 ” 啊??驚歎,真像啊!既公也是我的同桌!那個時候真的是太純了。。。現在讓我再去愛一個人,也不會像那時一樣了。 而且有時候我覺得那個時候的心情好像成就了我今後始終持有的愛情觀“人生觀”之類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日後成為的那一類人。 :))
不知為什麽我也是一懷舊就懷到高中時代去了。那個年代好像是一生中最敏感,最善感的階段,記憶很深。而且。。。我們那個學校確實挺好的,現在想起來,我好像把大半輩子(目前為止)裏能遇到的那些“帥哥”們都在中學裏遇完了。還有遇到了既公。。。。
既MM,師大附中也是名校,你別謙虛了,我寫的也多是流水帳,沒多少文化,愛寫倒是真的。WXC裏麵有文化有學問的人真多。不過我寫博客最高興還是能認識你們這些好朋友。:)
“看來咱們喜歡的東西都差不多”,發現了。。。好久前你貼的那幾個愛吃的菜,咱倆能點到一塊去。你的專業和我也差不多,也是轉而投奔了IT的。
不過你比我勤快多了,愛讀書,然後看你的文章,好像比較“有文化”的樣子,我寫得多半兒都是“家長裏短”,嗬嗬嗬。
都是名校啊!嗬嗬。我。。。我不是北京的。。。不過我好歹沾上是個師大附中的,聽上去也有點“學究氣”,嗬嗬。 :))
不管了,我這就把它轉到我博客了,不許生氣啊
一激動,剛才貼錯地了
既MM,嗬嗬,看來咱們喜歡的東西都差不多。孤草和sqcai是北京八中的,我是人大附中的。該你交代你是哪裏的了。:)
孤草和明亮都是北京八中的?哇,牛啊。
最後一次見到鄒倚天是在小劇場看思凡,大概是十二年前了。Google上查到鄒小姐2001年去了紐約,現在大概在香港。我並不屬於他的朋友圈,他和老狼(同窗的你)的太太屬於死黨姐妹淘。孤草同學,握握手!
clip是從那個電影網站經過我破解挖出來的。裏麵還有好多別的讓我回憶的歌曲電影片段。你去看看吧。
http://www.lidicity.com/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