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
2005 (1)
2007 (104)
2008 (95)
2009 (105)
2010 (66)
2011 (37)
2012 (44)
2013 (36)
2014 (56)
2015 (33)
2016 (62)
2018 (34)
2021 (36)
2022 (36)
7) ∙ 黃金甲∙
那個周二,我說下班後要去看電影,中國電影 CURSE OF GOLDEN FLOWERS《滿城盡帶黃金甲》。老板是個電影迷,聽了名字很詫異於自己居然不知道有這個電影正在上映,於是馬上跑到蒙城的電影網站上找了出來。看了一下TRAILER,順便看了一下觀眾的評分評論。分不低,十分裏也有個七、八分了。評論吧,最記得的就是說,挺值得一看,就算你看不懂故事講什麽,光看畫麵場麵也值了。
其實,雖然直白,不過挺能概括“張氏電影”的特色,特別是總結鬼佬們的觀後感。
中國人要看懂這個故事大約不算是難事吧。皇宮裏的背信棄義、父子妻兒相殘、兄弟姐妹亂倫的故事,大家隻要是看武打書,看電影電視,怎麽都是看得眼熟了的。
如果把皇宮這個背景拿開,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強做歡笑喝下鴆飲的女人作最後的掙紮;一個老謀深算的男人為了麵子和規矩殺妻軾子;一個情夫因為懦弱夫不敢承擔責任;還有一個孩子為了報答生養而取孝舍忠。
而這個故事放在了宮廷,就賦予了另一種更重要的意味,就是王權和夫權的不可違,“天圓地方,不給你的你不能要”,權力是至高無上的。電影的結尾,能死的人全都死,活下的人雖然成了孤家寡人,但仍繼續他的榮光。屍體挪開了,血被洗盡了,黃菊又擺上了,天圓地方的桌子依舊繁華美麗,直到由彩色變成黑白。他既然一直那麽狠毒,大概此時也不會痛苦。活在最後的人是最狠的那一個,說真的,我不能問,這到底是要給大家什麽啟示?我們現在崇尚的又是怎麽樣一種文化?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有朋友說起過,現在對這個片子,流傳著一種說它是在影射什麽的說法,現在好象有些明白是什麽意思了)
其實,如果不是現在碼字,故做深沉狀,我看電影一直是看個熱鬧多過看意義的。記得曾經跟朋友玩笑,電影嘛,沒有吸引人的情節,就看漂亮的人、出色的演員;如果人沒什麽好看,就看美麗的色彩、特色的風景;如果風景也沒得看,那就看看劇中人華麗、時髦或是前衛,總之是不一般的服飾…這樣一來, 電影基本上怎麽都有個看頭的。黃金甲嘛,因為情節是耳詳目熟的,所以當然就從人看起了。
無可置疑,這片子,我們的張導的演員真是選得很有心思。發哥、鞏俐他們是對海外和中年人市場的很有影響的;周傑倫更是內地、香港、台灣三地的青少年市場通殺;劉燁的FANS也頗為可觀。
發哥的威風霸氣、心狠手辣演得很出彩。鞏俐呢,不知怎的,總讓我想到她的藝伎形象。可能是她的表演有些定了型,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後和那個過氣的藝伎有許多的共通性,至少都挺瘋狂。 周傑倫的傑王子,得到好評不少,不過我倒覺得主要是這個角色本身挺討巧,重孝重義而不愚忠,果斷而剛烈,最後的自刎而死讓觀眾起憐惜之心,是片子最正麵的一個人。當然,他的表演也中規中矩,沒啥閃失。劉燁的太子曖昧軟弱可悲也演出來了,卻是有些誇大,難怪他的那句“你,你這個瘋子”會引起觀眾的笑聲。新的謀女郎李曼,演的那個太醫女兒看著總覺得少了些前任謀女郎的鋒芒或靈氣。
片子的亮點當然一如既往的是色彩的飽和,鮮明和華麗。皇室服裝的金燦燦,宮廷走廊的地毯、柱子的五彩彩和宮廷大地上菊花的黃豔豔,色彩用得很細致,很精巧,不過也很貪婪,反正在某一些瞬間,我是很有些被所有的豔色放在一塊晃得有些頭暈的。
整個片子我最不喜歡的不是它的殺氣,而是它的血腥。宮外刺殺追殺、宮內小王子暗殺王兄,王鞭撻小王子,尤其是最後那場極盛大的血腥屠戮,真得看得我觸目驚心,雖然場麵其實看得出挺具有電腦製作的效果。
不過,就算不從個人的感觀感覺出發,我仍然會認為這大規模的戰爭在這個影片中是失敗之舉。影片沒有在任何地方有任何鋪墊, 所以,我看不到這麽大的戰爭後的足夠原由。且不說,後哪裏來的這麽大的影響力,來動用如此大的武力,故事中後要的也不過是暗地裏逼王退位,所以,要得應該是出其不意,而不是武力規模。二者,王在整個片子裏是一個為了體顯王者之風,禮儀天下,時刻不忘維護王室麵子和規矩的人,是個隱忍而具有大將風範的角色。大王子既然告密,他應該迅速將這場殺戮消於無形,對外展示一番重陽的和睦,但他卻如此布下這個殺戮的局,而被殺戮的兵於王不過隻是一群道具,何必呢?所以總覺得這麽大場麵的戰爭真的是有些為了戰爭而戰爭,為了場麵而場麵了。
說到場麵,場麵是真的很大。除了最後的殺戮,開場的宮女起床、大王征戰回來、重陽慶典場麵都很大。就連宮中的“子醜寅夘”的報時,和太醫房的煎藥也是很有氣勢,雖然場麵鋪的不大。 整齊是一大要素,撿藥、碾藥、煎藥、倒藥,都是一字排開,宮女們的一字排開,太監們的一字排開,還有盆菊的一字排開,武士們的一字排開…,如此整齊有序,搞的我和CONNIE一邊看一邊侃:我們張導在預演他的奧運會開幕式呀,怎麽都是團體操的意味?
說起血腥,還有件很讓我意外的事。在國內的網上看到篇觀後感,寫他帶著四歲的孩子、一家三口快樂的一天。 當中的重頭戲就是去看這片子,孩子看得興高采烈,父母也是開開心心,完全沒有任何覺得小小孩子看有什麽不妥。但是, 這部片子,在這裏是限製十三歲以上才能看的。為此,我隻能把同樣四歲的小朋友給BABYSITTER,不能帶他同去。看過之後連自己都覺得太血腥,當然覺得小朋友幸好沒看。國內的人們對血腥的感受力就這麽低,承受力就這麽強?莫非就是這麽從“娃娃抓起“來的?
最後,當然要說一下最具爭議的“性感”的女服了。印象中唐代仕女圖還真是低胸服飾為主,也崇尚豐腴,不過看起來挺自然的。而這片子裏的“波濤洶湧”就來得過於誇張了,所以讓人覺得不自然。不過,說吸引了注意力而讓人忽略了情節和表演那倒不至於,至少沒有妨礙著我看戲。當然,如果換個熱血男生,不知他的觀感又會如何了,或許直呼過癮而忘了戲?
8)∙植物園∙
這裏一年難得放兩場講中文的電影,那天《黃金甲》之後居然還有一場,BOTANIST’S DAUGHTER 《植物園》,我們當然接著看了。
這是旅法導演戴思傑的一部即《巴爾紮克與小裁縫》之後的新片。在去年夏天的蒙特利爾電影節,該片得了“最受觀眾歡迎大獎”。片子講了在一個封閉小島上的兩個女孩間一段微妙的感情故事。在當時的大背景下,這樣的不倫的深情隻能有一種結局,不可避免的是個挺慘的悲劇收場。
從我身邊的人的反應看起來,不太能接受同性戀的人,會覺得這個片子比《斷臂山》好。一來因為本來接受女同性戀的人好象就多過接受男同性戀的,二來因為這部片子完全沒有直接的SEX的鏡頭,不象《斷臂山》那樣開場沒多久就有一回(雖然是整個片子唯一的一回)直白的表演來挑戰人們對同性戀的心理接受程度。不過,我本人還是覺得《斷臂山》給人的感覺更震撼,人物刻劃得更生動、更鮮明。
李小冉是而在張曼玉、周迅無法加盟劇組後而擔任女主角的,不過,演得感情很豐富,感情流露也很自然。反倒是那個另一個混血的女主角,表演比較平淡,表情有些平板,本覺得應該很會說話的灰眼睛也是朦朦的時候居多。
《植物園》拍的很唯美,風景也應該是優美的,雖然看起來挺眼熟,所以不似《斷臂山》裏風景更讓我向往。可惜看的時候,色彩總好象蒙上了一層灰似的不清爽,不知是拍攝的原因,還是本來那裏的自然風光就是比較多塵的。按說那麽多青山綠水的,本不應該如此的呀? 不過實情如何,那隻有在越南或去過越南的朋友才知道了,因為片子的外景是在那拍的。
又,或許是眼球剛被《黃金甲》刺激過,什麽樣的色彩都變得不夠鮮明、清晰和飽和了吧。
有人說,張曼玉和周訊出演這樣的幽閉環境下的深情、需要安靜的演繹,會顯得太刺眼了。我卻總禁不起要想,如果真是她們出演那兩個女主角,又會是怎麽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