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筆自清芳,意亦濃醇”——訪法國名畫家高醇芳女士

(2015-02-13 14:15:25) 下一個

“筆自清芳,意亦濃醇”

——訪法國名畫家高醇芳女士



 

我認識畫家高醇芳女士,是在198767日。那天由本人提議,《歐洲時報》發起“救濟東北小興安嶺火災”的現場上,她拿了作品來義賣,她的小貓畫得栩栩如生,一幅小螞蟻卻售得2000法郎,一時傳為佳話。

歲月如歌,時隔25年的她,依然美麗如昔,其名更響亮:她除了成為名畫家外,還成為社會活動家,對推廣中華文化與電影事業作出貢獻。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我應邀到巴黎第15區一幢安靜的住宅區裏與她聚舊,共話家常。這間四房一廳的豪華住宅,是他自置物業。家中大大小小的相框、畫幅,記錄著她不平凡的經曆。

我到時,高女士正在上繪畫課,她首先向我介紹正在她家學習作畫的兩位法國弟子:“這位女士已經學習中國畫五年了,看她的作品,已經頗有樣子了”。我順著看過去,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畫,遠山、近景,柔和在水墨的調和中。很難想象這畫出自一個未出道的外國女士之手。

“這位很喜愛畫花鳥,這朵花的葉子……”說到這,她輕聲對洋學生說“這個地方還要注意一下。”然後她轉過身來,引我落座。

 

“像花一樣美麗”

 

大廳中央的大桌子,當做洋弟子的工作台,用來習字作畫。四周的椅子上堆放著畫作和卷軸,牆角擺著一架鋼琴,牆壁四周則懸掛著她辦畫展,以及電影節的展覽、照片。

在這一堆照片裏麵,我注意到一張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是高醇芳與中國國家副主席宋慶齡的合影:手持絹花的宋慶齡左手挽著高醇芳,臉上洋溢著微笑。高醇芳個子高挑,長卷發飄逸靈動,襯托著深邃明亮的大眼睛,格外地年輕而秀麗。

“這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1980年‘三八’婦女節聯歡會上”,高醇芳向我解釋道:宋慶齡主席把在那次聯歡會上佩戴的絹花後來送給了我,希望我像花一樣美麗。

高醇芳出生於中國,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英國人。她的父母在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跟隨宋慶齡,積極參加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中國福利會前身的)的活動,與宋慶齡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高醇芳向我們展示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其中包含宋慶齡與她的親筆信,熱忱感人,對她藝術創作表示全力支持,並予以極大的肯定和鼓勵。

1977年,高女士在巴黎舉辦第一次畫展之後,她把印有水墨山水畫的請柬寄給了宋慶齡,宋慶齡非常高興地寫到:“我為你圓滿成功的畫展向你致以最熱烈的祝賀!我多麽希望能在那兒欣賞你的藝術作品”。

高醇芳說,宋慶齡那麽喜歡我,那麽支持我,是要我們下一代繼承並發展優秀的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世界上發揚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這反映了她的精神思想,也反映了我們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正是帶著對中華傳統文化這麽一份滿腔的愛,高醇芳在巴黎這個世界藝術之都,開啟了她自己在藝術上、在交流中漫漫的探索之路。

 

“依於仁 遊於藝”

 

下午的陽光灑進來,很柔和地照在沙發上,伴著一杯茶,我們從輕鬆地聊天。

高醇芳女士自幼喜愛繪畫,她6歲時的作品《小白兔》就曾入選全國優秀兒童作品。尤其是她的《貓畫》,以憨態可掬的樣子深得法國民眾的喜愛,曾經在法國被印製成掛曆發行。

當我問起高醇芳繪畫藝術創作的訣竅時,她笑了笑說,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遊於藝”。

看著我有些迷惑,高醇芳給我展示了一副貓畫的原作,兩隻小貓,一黑一白,倚靠嬉鬧著,眼睛裏流露著濃濃愛意,這哪裏是貓咪,分明是把感情把愛放了進去。這擬人的姿態和傳神的勾勒,怪不得能讓細膩古典的法國文化也為之動容。有一本法國的工具書就專門記載了高醇芳的貓,同一頁記載的,還有畢加索的作品介紹。

這“遊”的原來是一份心境,更是一份功力。

1973年,高醇芳離開她出生生長的上海,她說“自己是非常傷心的,我能帶什麽去國外呢?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當時在他父親和弟弟以及他們的朋友的幫助下,她拜了四位老師學國畫。其中,恩師著名畫家鮑亞輝先生,指點她山水人物,對她的影響最大。

“鮑亞輝先生告訴我要‘眼饞手勤’”,我記住了這句話。在1973年嚴冬離開上海時,口袋裏沒有多少錢,但筆墨紙硯、國畫顏料一件不少。

1975年轉到巴黎後,她便開始了一個人在異鄉艱苦而又快樂的繪畫創作與文化交流工作。

孔子有言:“誌於道,據於德,衣於仁,遊於藝”。人生對於道、德、仁、藝這四種文化思想上修養的要點都要懂,以“誌於道,據於德”作為精神思想,以“依於仁,遊於藝”作為生活處世的準繩。

畫由心生。在高女士的筆下,山水畫、工筆畫、人物畫,這三個不同的繪畫領域,她從不同的側麵和角度,以不同的筆觸和情懷,開啟了一扇展示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窗口。

巴黎集美博物館約翰?保羅?德羅士曾這樣評價高醇芳的作品:

郭熙有言:“山水有可遊者,有可居者……”樹木水泉中之隱寂,湖中漁翁之幽灑,都刻畫在其本然內在特性之線條中,而並無外部華飾。其用墨自如,意韻無窮;其用筆有力而多變:刻畫峭壁枯樹時,剛勁有力;勾畫雲霧漣漪時,又柔婉流轉。

其花鳥畫則是風景畫的片段。與西方“靜物畫”藝術不同,東方畫家總是力求宇宙萬物的協調。一個簡單的花鳥組合,一朵牡丹,幾遍是截畫於方寸之上,也反映了造物之全部。這宇宙之音樂常常非常含蓄。一塊岩石對她來說,已足夠把我們帶到江南園林之腹地。這兒生出一支莖幹,那兒又一朵花蕾,都從內部塑造了其迎風招展之態。栩栩如生到處顯現,一對喜鵲在楊柳枝頭歡然呢語……

 其人物畫是精神狀態之體現。每個構圖,融化在高雅的化合中,含有一種統一的感情,直導向細微的細節。應承於此脈韻,其色彩結晶於人物周圍而後又四射光芒。畫上題詩又讓畫像成為一件文學作品。在文字與圖畫中間,留有一定“空白”,給人以想象之餘地。

     在把中國世界之生活圈閉於形式之籠框中時,高醇芳給我們帶來的認識就是這個世界之本體。

     麵對這盛讚,高淳芳始終擁有一份恬淡、知足與美好的心境,她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一隻小螞蟻扛著一根很大的稻草,形象真實地刻畫出她頑強又堅毅的個性,她孤身於異國他鄉為自己心愛的中國書畫藝術和中國電影文化藝術長途跋涉,而又淡然快樂。

 

中法文化交流使者

 

高醇芳不僅自己作畫,而且,她在法國乃至國際繪畫藝術舞台上的影響力,吸引了許多喜愛中國書畫的法國弟子前來拜師學藝。

她是在法國教授中國畫的使者。

1974年起,高醇芳就在海外致力於中國書畫和中文的教學工作。她精通法語、英語,在巴黎及各地作過數百次中國書畫、漢字講座。

據高女士介紹,在她的學生當中,法國人占大多數,最小的五歲,而最大的已經85歲,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而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摩納哥王妃葛麗絲凱莉,在1982年春夏曾隨高女士學書畫、中文。

她是在法國弘揚中國文化的使者。

1984年,她創辦了法中文化協會,舉辦了多次藝術表演和電影放映會、專題講座,介紹中國文學、書畫、音樂、舞蹈、電影、雜記、建築、雕塑等。19801983年,她最早把《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介紹到海外。

     多年來,她作為“法中文化協會”的創辦主席,不遺餘力地為中法文化交流事業奔走,促成許多中國藝術家到法國參展、辦展。

     她是在法國弘揚中國電影的使者。

     2004年法國中國文化年間,她創辦了巴黎中國電影節。至今,電影節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播放了一大批優秀的國產電影,邀請了眾多代表性的中國電影人前來巴黎與法國藝術家及民眾麵對麵的交流。

法國電影中心主任菲荷尼?蓋拉女士曾這樣為“中國電影節”致辭:“貫穿著特別熱忱的精神,巴黎中國電影節向我們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電影藝術。”

巴黎市長曾這樣說:“這些電影傑作展示了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的活力,圍繞展映所舉辦的交流活動則為增進巴黎人民與偉大的中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加深友誼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20002月,巴黎市長授予她巴黎市政府金質大獎章。

20016月,高醇芳榮獲法國政府學術教育騎士勳章。

10124月,高醇芳應邀赴北京參加第二屆中國電影節。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授予她“中國電影優秀推廣人榮譽獎”。

高醇芳給我展示了不少名人給她題字,其中畫家範曾的“筆自清芳,意亦濃醇”我最欣賞,因為它藏有“醇芳”二字。

高醇芳以多樣的視角,走進中國廣闊深刻的文化,走進中國人民五彩繽紛的生活,走進中國普通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向法國向世界人民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淵遠文化,展示著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創造幸福明天的不懈努力。

一下午的會麵很快就結束了,此時她家中的兩位洋弟子的作品也告一段落,一副副清麗的山水彩繪工筆畫大功告成,在高醇芳與她們相視而笑的表情裏,我們讀懂了這份藝術傳播的快樂。

她開啟了一扇門,構建了一個櫥窗,搭起了一座橋梁,她就像自畫像上那個小螞蟻,扛起一端中華文化長長的麥穗,在異國他鄉,在中法曆史文化的交融裏,在一個更廣大的空間裏探索前行。

                                            陳湃2012529 於巴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inzhengping 回複 悄悄話 最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的媽媽。
桔楓 回複 悄悄話 這不是阿扁照片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