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投身報業 其樂無窮

(2014-01-21 02:24:17) 下一個

投身報業  其樂無

 

——記《歐洲時報》新社長張曉貝先生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1983年元旦,法國巴黎出現兩件事,可謂一喜一怪。喜事,是人們一向認為中華文化沙漠的巴黎,突然有兩份大型中文報紙幾乎同時誕生,一份是《歐洲日報》,另一份是《歐洲時報》。前者是台灣《聯合報》旗下的子報,後者是巴黎印支華人集資創辦的報紙。怪事,是這兩份報紙的名字隻有一字之差,卻涇渭分明,政治立場對立。《歐洲日報》親台灣,《歐洲時報》偏向大陸。它們明爭暗鬥,爭做歐洲報業的龍頭大哥。無庸置疑,創辦前期的《歐洲日報》比較正統、美觀,它的版麵是在台灣做好後傳到巴黎印刷發行;而《歐洲時報》是本地華人白手起家創辦,由於資源、人力、物力所限,版麵略遜一籌,有些內容還是剪報貼上去的,我私下笑它是本地薑。但這本地薑也夠辣,其內容多反映巴黎僑社現實。我喜愛本地薑的《歐洲時報》,喜它愛國愛鄉,愛它是僑社喉舌;佩服它能自編自印,堅忍不拔的精神。因此,自它誕生的那一天起,我就是它的忠實讀者,並以實際行動寫文章投稿支持它。

記得《歐洲時報》成立兩周年時,我寫了一首《願與時報共成長》的長詩,開頭與結尾是這樣的:當我帶著新生的喜悅走下飛機,來到這和平美麗的法蘭西,傳來第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歐洲時報》誕生在巴黎……今天你以勝利的姿態展現眼前,報導正確言論中肯不倚不偏,贏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信任,難怪洛陽紙貴一紙風行!你不斷發展我逐步安定,欣逢你兩周年大喜大慶,我願伴隨你披荊斬棘,去迎接那更燦爛的前程!轉眼30年過去了,我依然如故是它的忠實讀者與投稿者,真可謂是與時報共成長。

30年,說短不短。《歐洲時報》的發展可約分三個階段,可說是十年一番新。從初始階段是使用雙鴿牌打字機選字,手工排版;到中期的電腦打字,與半自動化排版;到近十多年的全自動電子化製作。說來也湊巧,《歐洲時報》30年來也不斷接力,換了三任社長。第一任社長盧家藩先生,他隻做了一年多,由於虧損嚴重,堅持不下去,而由楊詠桔女士接任第二任社長。她長袖善舞,人脈暢旺,又得僑社支持,一直做了20多年,直至2011年正式退休為止,才由張曉貝先生接任第三任新社長。

說張曉貝是新社長,其實並不準確。他不是《歐洲時報》的新兵,早在20年前加盟《歐洲時報》時,就挑綱出任時報常務副社長。2007年初接任報社法人,並升任執行社長,開始獨當一麵地全權處理報社事務。2011年正式接任社長,隻是名義上更上一層樓。

張曉貝祖籍浙江寧波,1953年出生於北京,學生時代一直在北京求學。文革期間曾作為北京知識青年下放陝西延安插隊落戶。大學讀英文,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讀新聞專業。畢業後在英文版的《中國日報》工作了10年。他的夫人趙建女士在法國留學,專攻國際政治,成績優良,畢業後受聘於法國公司工作。為了家庭團聚,張曉貝辭去很有前途的《中國日報》工作,申請來巴黎家庭團聚。因為他是個報業專才,所以很快被《歐洲時報》聘為常務副社長。那時《歐洲時報》剛剛度過了十個春秋,正欲大展鴻圖,躍升至新的台階。張曉貝的加盟,給它帶來了新的力量,更加如虎添翼!張曉貝是學英文的,抵法後自學法文成才,可見他的聰明與毅力。

張曉貝國字口麵,眼大眉粗,皮膚潔白,身材高大,和藹可親,彬彬有禮,處事低調,善於調解糾紛,一口純正的北京音,是典型的帥哥與社長的好材料。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曉貝進入《歐洲時報》時,報紙經過十年的不斷改進,比初期大有進步,已有電腦打字,開始使用電腦取代手工排版,但仍處於半自動化階段。張曉貝與報社同仁勵精圖治,隨著媒體的發展,不斷改進工作與設備。中國的改革開放,僑社的不斷壯大,也對身為僑社喉舌的《歐洲時報》提出更高的要求。僑團活動密集頻繁,使它的廣告激增。從初期的虧損,慢慢達到收支平衡。在海外辦報,開支很大,華人圈小,能收支平衡,已是了不起的大事。身為常務副社長,執行社長與後來的社長,張曉貝深知肩上責任重大,他唯一的做法,就是緊跟形勢,不斷吸收報界專業人才,充實提高團隊能力。現在報社已發展到40多人,除社長、總編外,還有兩位副社長與兩位副總編,業務在不斷創新多元化。隨著科技發展,不僅報紙排版、遠程傳送等已全部實現電子化,並正式登陸蘋果的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移動電腦,實現全球移動看時報、看歐時網。而且業務進一步擴大,增加了《歐洲時報周刊》、《歐洲時報網站》、《歐時網法縱社區子網站》和《巴黎演播室》 視頻訪談節目,2011年底又跨越英吉利海峽,在倫敦創辦了《歐洲時報》英國版,還計劃2012年上半年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分公司,創辦《歐洲時報》東歐·中歐版、下半年計劃創辦《歐洲時報》德國·荷蘭·歐版。明年還打算創《歐洲時報》南歐版。

除了主業辦報,《歐洲時報》還辦有以華僑華人子弟為主的中文學校和教法國人學漢語的孔子課堂,學生已達700多人。旗下還辦有旅行社和出版社,並在歐洲地區獨家代理《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印刷發行。張曉貝還說,今年底我們的網站將要推出法文網頁,明年會順勢推出英縱社區子網站。

前麵提及巴黎有《歐洲日報》與《歐洲時報》兩間大報社,互相比拚爭著做歐洲報業龍頭一哥。但起初占盡優勢的《歐洲日報》,終因後勁不足,虧損嚴重,於幾年前關門大吉!現在隻有《歐洲時報》一枝獨秀,而且其子報很快遍布歐洲,成為真正歐洲的時報。從《歐洲時報》到歐洲時報集團從中可以看到張曉貝的進取精神。

在談到報紙的特點時,張曉貝說:時報是紮根僑社,服務僑社的華文報紙,報導他們的消息,向他們提供所需資訊,支持僑團活動,並堅定站在僑胞立場,捍衛僑胞合法權益,為之鼓與呼。與此同時,時報也努力促進中法、中歐友誼,呼籲華人遵紀守法,積極融入法國社會。張曉貝自豪地說,時報就是深植於歐羅巴大陸的一份正統,嚴肅,客觀,專業,又具有深厚濃重字色彩的華文報紙。法國僑團眾多,在與僑團華商打交道時,我們均以平常心態麵對僑社事物和所有朋友,無論僑團大小,都一碗水端平,一樣尊重,因而贏得了僑團和讀者的認同,信賴與支持。

問到對報紙與網絡的關係時,張曉貝說:現在科技發達,新聞傳播神速,特別是微博和3G手機的出現,人人都是信息源,每天信息多到爆炸。但這些信息多是碎片化,五花八門,真偽並存。網絡時代意味著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進入碎閱讀淺閱讀時代。而報紙主要針對的還是整閱讀深閱讀的需求者,就此而言,報紙在當下並不過時,隻是不能墨守成規,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和僑界發展的需要。我們的報紙要善於把碎片化的海量信息去蕪存菁地組織拚整起來,加以綜合歸納、分析前因後果,讓每天忙於生計,閑暇有限的讀者,在有限時間裏讀到最有用,最完整,也最有趣的信息。我們的讀者對象多是有一定文化知識,又多少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這些人是我們報紙的主要服務對象。當前社會高度多元化,讀者興趣也日益多元化,報紙篇幅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必須明確定位,做我們力所能及之事,影響那些關心喜愛本報,相對比較成熟嚴肅,對當地僑社和華商經濟有一定影響力的讀者。我們要做的是一份相對嚴肅、權威,實用價值較大的綜合性信息日報。

張曉貝研究生攻讀新聞專業,畢業後在《中國日報》工作10年,僑居巴黎後又在《歐洲時報》做了20年的媒體人,可說是與報紙媒體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在新聞行業摸爬滾打這麽久,不知他有別的想法嗎?他說:我大學畢業後幹過旅遊,搞過商業談判,也有很多機會進入商圈。但我還是選擇了學新聞幹新聞。環顧我當年的許多新聞係同窗,能不受引誘堅守此業到今天的已不多也。我知道報紙這行不是個高收入的職業,相對清貧,辛苦有加。但這行鍛煉大,交友廣,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無論海內海外,都要打交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在旁邊冷眼相觀,指點江山,甚感有趣。我真是喜愛這個行業,其樂無窮!

好一句其樂無窮!《歐洲時報》明年11日就迎來30周年的而立之年。有這樣一位其樂無窮的掌門人,業務定然會更加發展。相信在而立不惑的十年間,在張曉貝的帶領下,《歐洲時報》將更加煥發青春,邁步向前,這是毫無疑問的。

                    陳湃 2012428作於巴黎

《法國華人風采錄》已出版,內有60位華人,從現在起陸續帖出。為了保持完整,先從後麵貼出。如要購買,每本國內30元人民幣;海外10歐元(包寄費)。聯絡處QQ36925448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