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獨幕劇
謬 語 如 珠人 物:
甲、龍班特:原寮國華僑,男,年約四十五歲。有點神經質,人稱“十一點”。又因起了個“班特”的寮國名,所以人們又稱他是“班特龍( Pantalon法語·西裝褲)。
乙、洪 紅:原越南華僑,女,三十五歲出頭,仍嫁杏無期。因她有點八卦,又曾參加過越共,“共”字下麵有雙八字腳,人稱“八婆”,背後稱她“老姑婆”。
丙、黃子佐:香港移民,男,年約三十歲。喜歡詩詞,特別喜歡唱毛語錄歌,人稱“佐仔”(左仔)。
地 點:法國巴黎第十三區A.D.A.P.(職業培訓學校)。
時 間:初秋的一個中午近十二時下課後。
幕 啟:(三人站在操場上,議論著剛才考試的情形。)
洪 紅:“喂,左仔!這次你考得怎樣?”
黃子佐:(有點自豪而傲慢地唱起毛語錄中的《西江月》)“敵軍圍困千萬重,我自巋然不動,我自──巋然──不──動。”
班特龍:“哈哈,這次的試題可把你困住了,像隻烏龜那樣‘龜然不動’!”
黃子佐:“你估,老子青山依舊在。”(像個老學究那樣搖頭吟起詞句,表示他的成績仍然頂呱呱。)。
班特龍:(捧腹大笑)“哈哈,這個傻佬仍然住在青山(指設在香港新界青山的瘋人院)。”
洪 紅:(出其不意地奪了左仔手中的試卷,像發現新大陸地挖苦他)“雖然‘青山依舊在’,隻是‘幾度夕陽紅’,你的試卷上有幾度地方打了紅交叉,錯了幾題。”
黃子佐:(給人揭了老底,有點怒惱地)“你好叻咩(厲害)八婆!”
洪 紅:“你都知,我一向都係咁叻架啦,這回還去到Marseilles(馬賽)添!”
班特龍:“你去馬賽做什麽,想進天體營呀?”
洪 紅:(大聲地)“死傻佬,Marseilles廣州話讀音即係‘墨哂’,是指全軍盡墨的意思,知道嗎?”
黃子佐:“好!‘墨哂’這個詞用得好,這叫零零,墨墨,冷冷,清清,淒淒,楚楚,戚戚。你呢,西裝褲?你也許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吧?”
班特龍:“我比八婆去得近點,她去 Marseilles,我隻去Versailles(凡爾賽)。那些verde(動詞),全部錯哂啦!法文真抵死,一會兒簡單得出奇,好像沒有別的字可用了,以第一人稱單數為例,拿叫Prands,坐叫Prands,吃叫Prands,喝叫Prands,洗澡也叫Prands,真像打鑼那樣磅!磅!磅!磅!磅;一會兒又像孫悟空那樣七十二變,變到後來,沒有變了,就把‘是’寫成ete,把‘有’字寫成eu。例如個“去”字,我去,你去,他們去,本來隻要寫Aller就可以了,因為前麵已指明我、你、他們了,又不依照第一組動詞變化,還要變成Je Vais,Tu Vas,Ils Vont,這簡直是脫褲放屁──多此一舉。唉,這些‘鬼’字,邊度(哪裏)係人來讀架!”
黃子佐:“未必,法文有時比中文更簡單 ,法文用個 Oncle就可以表示叔伯或舅父了。更沒有姨媽、姑爹、姑表骨頭親,姨表當閑人那樣複雜。”
班特龍:(有點不服而幽默地)“那未必,以後大陸比他們更簡單,什麽兄弟姐妹,叔父、伯父、姨媽、姑爹、表兄、表妹等稱謂,將從辭典中通通消失,隻剩下父母、嶽父、嶽母、內外祖父母、兒、女幾個稱謂了。”
洪 紅:“你又發神經了,信口開河,真是名副其實的‘十一點’。”
班特龍:“你再動腦筋想清楚啦,老姑婆。你呢,聰明仔,你想出了嗎?”
黃子佐:“傻人講傻話,我不是傻佬,點想呢?”
班特龍:“你們蠢就真,你們想想,目前大陸隻準每個家庭養一個孩子,長此下,久而久之,會變成什麽樣子?”
黃子佐:(想了一會,恍然大悟)“是呀,如果每個家庭隻準養一個孩子,以後什麽叔伯兄弟都沒有了。嚇,你這一世人,最叻係今次啦!”
班特龍:(得意地)“使嘜講(何用說)。”
洪 紅:(想了一下)“不過不止這幾個稱謂,還有家公、家婆。”
班特龍:(挖苦地)“你嫁不出去,所以沒有家公、家婆。”
黃子佐:“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洪 紅:“去死啦你哋!”
班特龍:“去死?十二點啦,去食飯就真。”
黃子佐:“啊!你不是十一點嗎?”
班特龍:“你估我經常係十一點嘅咩!”
黃子佐:(把手搭在班特龍的肩上,邊走邊唱語錄歌)“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班特龍:“唉!什麽共同目標,我已經四十五歲啦,還談什麽職業培訓,倒不如把它改唱成‘我們都是來自失業大軍,為了能夠得到鈔票,走到一起來了’!”
洪 紅:“我不是失業,我進學校也不是全為鈔票。”
班特龍:“你好,你革命,你就唱你的‘解放南方,堅決向前進’吧。前進,前進,竟前進到巴黎來了,哈哈!”
黃子佐:“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洪 紅:(氣急敗壞地)“死左仔,死十一點……”
幕急下。
( 1987年1月16日 原載《歐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