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歐華學會現狀與未來

(2007-05-10 22:22:16) 下一個
歐華學會現狀與未來

1981年8月27日 在法國裏昂宣布成立的,曾被世界各地華文報紙爭相報道,譽為“歐洲一盞明燈”的歐洲華人高級知識分子學術組織“歐洲華人學會”(以下簡稱“歐華會)現在的情況怎樣了?這是各地華人特別關心的。在此,可向關心者傳遞個信息:“歐華學會”正在不斷地成長壯大。

為華人學者爭口氣

“歐華學會”之所以能茁壯成長,因為它是一個為歐洲華人知識分子爭口氣的學會。這點,可在 1978年“歐洲漢學會”在意大利開會期間,瑞典哥德堡大學任教的黃祖瑜等十餘位華人學者的座談會上反映出來。他們認為:華人學者在歐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漢學界。當時在歐洲出版的有關中國文化的著作,哪一本沒有中國人參與?但是,華人學者往往隻限於助手的工作。一些歐洲的學者也不尊重中國的學者,認為他們隻配當助手。就以“歐洲漢學會”這一個國際組織為例,二十多名理事中,竟沒有一個華人。

這一席話,竟然成為成立“歐華學會”的推動力。 1979年成立了籌備會,1981年,“歐華學會”便宣布成立。

“歐華學會”的章程

《歐洲華人學會章程》共十一章,簡明扼要。第一章是名稱:中文是“歐洲華人學會”;英文是“歐洲華人學者學會”;法文是“歐洲華人文化學會”。

“歐華學會”的宗旨是:“本會為學術性非營利性及非政治性之學人組織,以提倡學術研究,彼此交換教研心得與經驗,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與合作為宗旨。”

會員的資格是:“凡在歐洲各大學或研究所及其他機構以及個人從事教學或研究之華籍(即有中國國籍)與非華籍之華裔學人,皆得為本會會員。”在第四章的第七條中還有榮譽會員之設立。其條件是:“凡在學術界有成就、貢獻或對本會特別支持者,經由理事會議決聘請為榮譽會員。”

從“歐華學會”的章程中,可以看出該會對宗旨與財政運用的限製是非常嚴格的,這是促進該會沿著健康途徑發展的保證。

學會成立以來的工作

一個學術組織最重要的工作,是組織召開會員大會和出版學術刊物,“歐華學會”在這兩方麵都做到了。按會章規定是兩年召開會員大會的。第一屆會員大會於 1981年在法國裏昂召開,決定成立“歐華學會”及出版《歐華學報》;第二屆會員大會於 1983年7月25日 至 29日在巴黎召開;第三屆會員大會於 1985年7月19日 至 25日在西德科隆召開;第四屆全員大會於 1987年7月19日 至 25日在西柏林召開;第五屆會員大會於1989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在各屆會員大會上,不少會員都作了學術報告。

盡管“歐華學會”的經濟非常困難,但是在各會員的紛紛解囊下和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 1983年《歐華學報》創刊號終於在香港和西德同時發行,行銷至全世界。第二期的《歐華學報》也於1987年出版。它那高質量的內容,備受各方麵的垂注與歡迎。雖然這些刊物未能定期出版,但在經濟重重困難的條件下,“歐華學會”各屆同仁,已做出了他們應有的工作。

學會今後發展方向

“歐華學會”成立八年來,已開展了多次學術活動 ,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這是可喜可賀的。但是,正像任何事物都在不斷改革、不斷更新那樣,“歐華學會”的工作也要適應潮流,不斷改革、不斷前進。許多關心“歐華學會”的人士認為,“歐華學會”應當考慮下列數項工作:

要適當放寬入會界限,重視培養人才,把寄居歐洲各國在科學、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麵做出成績的華人,吸收入會;

《歐華學報》要定期出版(每年出一期或兩期),以適合世界大圖書館長期訂閱,並向世界大書店分發發售,以方便讀者采購、訂閱。《歐華學報》在內容上要改變方針,揚棄太過專門的古典、考據、學術性太重的大塊文章,而偏重有關近代的曆史、科學、文學、藝術、技術、教育乃至人情、風俗等介紹文章,這樣才容易被廣大讀者接受。

要設立《歐華學會基金會》,以作為出版學報之用。籌款可以各方捐款、書畫展覽或書畫義賣等方式。在《歐華學報》上要廣泛招收商業廣告,以減輕學報費之開支;

根據會章中“對本會特別支持者,經由理事會決議聘請為榮譽會員”之規定,要吸收大力支持“歐華學會”的商家和各界人士為榮譽會員或其他榮譽資格。

不要關門辦會,要加強宣傳,給歐洲華人知道有個華人精英之學會存在,並促合他們以能加入“歐華學會”為榮之感。

要適當增多理事人數,以便進行更有效的工作。要成立一個堅強的《歐華學報》編輯部,為了便於集中審閱稿件,編輯人員的人選,應以該屆會址設在哪國,就在那國多挑選為宜。

本人欣喜的是,本屆“歐華學會”選出了經驗豐富、主張改革的著名翻譯家、作家周慶陶(流螢)教授為會長,可說是深慶得人。本人深信,在他的領導下,“歐華學會”必將做出更大的成績,以更嶄新的麵貌,迎接 1991年“歐華學會”成立十周年大慶!

( 1989年12月11日 原載新加坡《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