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觀音兵

(2007-03-05 22:48:35) 下一個
巴黎隨想錄》文集之

觀音兵

 “觀音兵”是廣州人喜用的代名詞。是指那些專門陪伴在女人左右,不懷好意的男人。我在這裏把自已稱為“觀音兵”,指自己老是要陪“太座”或其他親人,到九十四省桑比意“觀音寺”去拜觀音。這是一種變相的抗議。

一提到叫我做“觀音兵”,心裏總是有點說不出的矛盾,既不想去,又想去。不想去的原因,是浪費我的時間;想去的原因,是想去看看觀音寺的新變化,去品嚐那裏清甜的玉米羹。

今年春暖花開時節,我又來到“觀音寺”。除了寺門口的“解脫門中誰肯入;蓮池會上自知歸。”和寺內的“鹿野苑中演教權乘開覺路:靈山會上宣揚實相悟迷津”的兩聯依舊外,其他一切都變了,變得如此和諧,變得如此善美。整個“觀音寺”的建築已完竣,美輪美奐。一座觀音像直豎於寺中花園。像下的枇杷、修竹、生機蓬勃;杜鵑、玫瑰、蚨蝶花、鬱金香等,爭妍競豔。寺中正麵樓下,有關聖帝廳。右角二樓,供奉著雪白的觀音坐像和為數眾多、金光閃閃的佛像,任善男信女參拜,各適其適。這就使我解答了“觀音寺”的這個奇特的名稱:可能是觀音廟與和尚寺的合稱吧!然而,觀音與佛爺怎能同處一室呢?這可能有兩種解釋。第一、觀音原來是男性的,我在香港時,親眼見過宋代出土的觀音是男的,不知後代如何會變成女的?第二、可能是中國各教派本同源,都是導人向善,因而沒有互相排斥現象。如《關聖帝君救劫文》中有:“百事以孝為先,萬惡以淫為首”。“父母不親誰是親,不重父母重何人?你苦重他十六兩,後代兒孫還一斤。”的警句。又如《大悲咒·心經》中有;“觀音菩薩妙難酬,清靜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偏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觀音同佛爺同處一室,還表明東方各教派比西方教派高明,不相互排斥,鬥得你死我活。“聖觀菩薩本如來,為湣眾生大願開。楊柳甘霖常遍灑,三千世界獲消災。”這不是東方教派和合的體現嗎?

供奉觀音、佛祖的樓下,是個大食堂,齋菜甜品免費任君嚐。我最喜歡的是用玉米粉煮成的甜玉米羹,味道清甜、香滑可口,是別處找不到的。每次到“觀音寺”,非“殺”它兩三碗不可。這是我不拒當“觀音兵“的原因。當然,甜品要吃飽,油香一定要捐足的。這是廟堂免費供應食品的妙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