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轉載)家書變遷
文:馮兒
女兒雖遠在大洋彼岸求學,但有了網絡和電腦、電子郵件、MSN和電話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緩解了我們母女分別之思念。有人說“地球變小了”。可不是,鼠標一點,幾秒種就可以把郵件發送到女兒的郵箱;若在網上巧遇女兒,就像在路上看見朋友一樣,敲打鍵盤,就能和女兒輕鬆聊天 ,拿起話筒,那熟悉的聲音讓我頓覺女兒近在咫尺。 我不禁想起當年少小離家時,隻能靠郵寄書信與家人聯係的往事。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從印尼回國讀書,在學校裏,寫信收信成了我生活裏的重要內容。那時寄一封航空信到印尼,需半個月時間,這樣寄信收信,要一個多月。為此,我常算計著日子,期盼著家信的到來。看到班上的生活委員拿著一疊的信件從收發室回來,我會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我可以一眼就認出我的信。看到父親那方正的字體,就像看到金子似的,令我雙眼發光。掂著那厚厚的信,猶如親人的陪伴,感到無比親切和溫馨。父親的信總是寫得很長,除告知家裏的近況外,他還喜歡談談感想,說說時事,鼓勵我克服困難,努力學習;讓我積極參加勞動和鍛煉身體。父親的每封信都給我帶來激 勵和鞭策。同樣,我寫的家信也有好幾張。那時寫信如作文,寫完了還要檢查修改,除寫得內容豐富多彩外,我還注意用詞和修辭,為此,我的“文筆”常得到父親的讚許。 我的信總是“報喜不報憂”,使遠在異國的父母放心。
有時候,思念親人的思緒襲來時,惟獨家信給予我慰藉。看著它,讀著它,似乎獲得了父母的愛撫嗬護。那不是普普通通的信呀,它跨越高山海洋,千裏迢迢而來,捎來了問候,傳遞著音信,借以維係情感;它承載著太多太深的內涵,所有的相思,擔憂,關愛和期望,都盛在那裏麵,沉甸甸的。我不能與父母通話,更談不上見麵,我隻能從那字裏行間,去感受體會那濃濃的親情,那千山萬水割不斷的愛。真可謂是“家書抵萬金 ”啊!
現在,我和女兒最常用的是電子郵件。我們幾乎天天收發郵件,因此也就“有話則 長,無話則短”,缺少了過去我和父母通信的那種深長。我因為有空閑,有時還會“囉嗦”,而女兒的回複往往隻是三言兩語,言簡意賅。網絡改變了我們書寫家信的習慣。 雖然女兒也和我當年一樣,離開親人,遠涉重洋去求學,但我們可以隨時交談溝通,互通信息,“見麵”對話啊!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時代變了,感受截然不一 樣,我們的故事也就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