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秋回眸

(2006-10-13 10:27:26) 下一個

                中秋回眸

10ed472ee5e.jpg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剛過。對一個飽經滄桑,浪跡亞歐的我來說,自然是回憶多多。回眸中秋,也是很自然的。

八月十五是中秋,菱角花生共芋頭。

月餅紅柿到處有,香蕉禾碌(柚子)擺滿枱頭。

這是我小時候大人教我唱的順口溜。

我雖然生活在柬埔寨小鄉鎮,但那裏全是東莞人,家鄉習俗都原原本本地保存下來。上麵這首順口溜,就反映出我們對中秋節的重視。

在這些供品中,最難找的是月餅、菱角和紅杮,但還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從遙遠的越南西貢買回來。我最愛吃的是五仁月餅,菱角雖然不大好吃,但用它的硬殼製成旋轉的玩具,與人鬥菱的兩角,看誰的角夠硬,也是很有趣的。

中秋比春節玩耍的時間還長,從“初三初四娥眉月,一直玩到“十四十五月團圓”。晚上兒童提著自製的花燈出外玩,少女玩“迷魂”,大人玩“降八仙”,全村一片熱鬧。

所謂“迷魂”,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的魂魄迷住。幾個女子關起門來,伏在一張桌子上,頭上各插上一柱香,然後由一個人將燒著的元寶、奚錢在她們的頭上圈幾圈,反複不斷地“七有秋,八有秋,同群姐妹降秋秋。姐妹請齊七八個,列位宗神來降秋……聞著香煙阿姐到,點著明燈阿姐到台。阿姐到台開口講,講完幾句轉回居…”地唱起歌來。讓魂魄脫離身軀到天上與她們的偶像“七姐”相會;或到地獄與自家親人見麵。雖然是迷信活動,但有些玄妙之處,似乎用科學眼光很難解答的。

至於“降八仙”,就熱鬧得多了。在廣場草席上躺滿青年小夥子,其他的人(男女不拘)每人拿著一柱香,圍著他們打轉,齊聲高唱:“請一請,請一心。奉請歸王裏,請到龍王來扶持,扶持生太子,太子老將軍。豬八戒,馬騮精。唐三藏,取西經。龍蛇竄草地,草地竄蛇龍。紅棍,綠棍,一棍打開天下無敵手,二棍打開天下無敵長。”

他們主要是請齊天大聖下來“上身”。上了身的人就在地上打滾,火燒手足都不知痛。人們把他扶起來坐在椅上,說聲“師傅打洪拳”,他就會真的耍起拳術來;叫他打棍,他就舞起花棍來,耍得頭頭是道,真像個武術高超的師傅。這時,全村男女老少都圍起來觀看,高聲喝采,熱鬧非常。但他隻能耍一兩個回合就跌倒在地上,需要人們扶起,重新下命令,他才能再耍技。想要他“醒魂”,隻要用冷水給他洗個臉,就恢複原來麵目。問他剛才幹什麽?他全然不知,隻說是睡了一覺。

隨著年齡漸長,環境的變遷,中秋在我腦海中,另有一番滋味了。

最使我銘心刻骨,永不難忘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困難時期在上海讀書時,吃的是雙蒸飯,爛糊麵,半饑半飽的過活,中秋節到了,八個華僑學生才分到一合桔子罐頭,還算是上級十分照顧華僑學生了!冬天晚上睡覺時開玩笑地把《國際歌》的頭一句改唱成“睡覺,饑寒交迫的學生!”但我們還是鬥誌昂揚,與全國人民共艱苦,不要求出國,決心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

七十年代在香港時,由於物質極度豐富,中秋節雖然也是個大節日,但人們不大吃月餅了,隻是買來送禮,求個團圓的好意頭。香港的人情豐厚,禮節是要做足的,因而月餅的需求甚殷,而月餅的價錢不菲,因此市民多到酒樓或餅家供月餅會,每月供上一定的錢,到中秋供滿一年時,就會領到近十盒的月餅。

二十年前的巴黎,華人還是有做中秋,互相送月餅的,但人數不多。近十年來,因糖、油對人體不利,且月餅的價錢也不便宜,故吃的人也不多,拿它送禮的也少了。在我家,也隻有我與小兒吃一點。因為在國外,工作繁忙,有時侯把節日推遲到周末或周日做,加上月餅的價錢昂貴,於是有的人出現八月十六買月餅吃的現象。原因很簡單,過了八月十五後,月餅就過時而大減價至三、五折。

10ed64e7705.jpg

         北京郊區中秋前夕之夜燈如晝

最有回味的是:2004年中秋前夕,我在北京與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在她的陽台上吃月餅賞月,雖然默默無語,也另有一種滋味在心頭!中秋之夜在青島海邊的五月風塔前靜坐,雖然對著皓月,迎著海風,但還有一點輕愁。可能是我人生這麽多個中秋節中,唯一感到有點寂寞的一個節日。

隨著歲月推移,隨著飄流越遠,中秋節對我似乎越來越淡,月餅也肯定越來越少吃了!但不管如何,中秋還是中秋,這個中國傳統節日將會永存。今後,我的思鄉念友之情,隨著淡淡的中秋,肯定越來越重,這是毫無疑議的。

      陳湃20061012日於巴黎

10ed652726a.jpg

                   中秋之夜的青島五月風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