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夏日隨想
—— 有感於工地之所見
文:馮兒
我住的住宅樓斜對麵,約半米處是在建工地。在那裏,一座漂亮的樓房將拔地而立,這座城市又將增添一道美麗的景色。
站在我家的陽台上,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地上勞作的那些民工們。
正是酷暑時節,人們狠不得躲在屋裏吹著空調或電扇,他們卻要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勞作。中午時分,烈日當空,當我走到那西曬的陽台上時,一股熱浪撲來,熱氣騰騰令人退縮。而那工地卻早已“叮叮當當”的,民工們正在那裏忙碌。樓房現已蓋了六層高,在火辣辣的陽光直射下,他們站在已澆好水泥的樓板上,幹著各自的活兒。烈日的曝曬和散發著熱氣的水泥樓板,炙烤著他們的身軀,那種酷熱難耐的煎熬,恐怕隻有他們最懂得個中滋味。
那天實在太悶熱了,傍晚,下起了雷陣雨。我趕緊跑到陽台關窗戶,看到工地上的民工,仍在風雨中從汽車上吃力地卸下那些長長的條條鋼筋。對他們來說,風吹雨打日曬是家常便飯,承包“任務”沒完成,能因高溫天氣或陣雨而誤工嗎?又不是鐵飯碗,而是做多少得多少,再熱再苦再累也得撐也得忍啊!他們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沒有周末雙休日,是不可能討價還價的。為了謀生,他們離鄉背井進城務工,許多人來自貧困鄉村,他們由於沒有多少文化,沒有技術特長,隻能幹著城裏人不願幹的最重最髒最苦的體力活。
一幢幢高樓平地起,他們為此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在報刊上就不時有報道某工人“從高處墜落死亡”,“觸電而死”等這樣的慘劇。人們都這樣說,城市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他們也是城市的建設者。可這些“偉大”的建設者們,是“自豪”不起來的。他們難道能昂首挺胸地過著城裏人的日子嗎?他們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適優越嗎?在城市裏,他們的身份是“農民工”,隻是“暫住”罷了,他們的工作也隻是“臨時”的,沒有任何保障。甚至連那麽點可憐的工錢,也有被拖欠的危機。他們沒有戶口,沒有住房,更不要說什麽福利。許多人隻能住在搭蓋的簡易工棚裏,或租住在“城中村”便宜狹小的民房裏,盡管那裏擁擠陰暗悶熱潮濕。在城市裏,他們是生活在低層的群體,他們的生活環境極差,生存極艱辛。過去,是“工農兵學商”,“工農”是老大老二,是值得驕傲的身份和出身,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看來,該是要倒過來。
我還看到這樣的一幕,一前一後扛著長條鋼筋的中年民工,他們的背都明顯的駝了,即使站在那裏,也已是直不起腰,而是彎腰弓背。是長年累月背負著重物,導致了他們的脊背變形。記得有次買洗衣機,送貨的工人一人背著那貨物,當他上樓梯的時候,腰幾乎快彎到90度。當他把東西放下來後,我發現他也有駝背。“這麽重的東西,怎麽不兩個人抬呢?”,當我這樣問他的時候,他苦笑說,“再叫一個人抬,我就隻能拿一半工錢啊,有的貨比這還重呢!”,我默然。為多幾元錢的收入,為了養家糊口,他們寧可“超載”,就像超負荷的舊機器那樣艱難地運轉。生活的重擔壓彎了他們的脊背,生活的困苦麻木了他們的精神。
各種噪音不絕於耳,工地一片繁忙,無論寒暑,民工們都在那裏不輟勞作。樓房快速地往上竄,當這棟樓房蓋好以後,他們就要離開這兒各奔前程。有的人可能會奔赴新的工地,有的人可能會前往其他城市,而有的人可能要回老家或失業。這座城市沒有他們的“名分”,他們隻是為生計而漂泊在異鄉的“流動人口”;這座城市美麗又可愛,固然令人留戀,但不是他們永遠的驛站。 2006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