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1987年2月21日下午,在巴黎“牛車水飲食中心”的貴賓廳裏,正舉行一個別開生麵的座談會,氣氛和諧,討論熱烈,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就是旅法華人藝術家雅集。筆者應《龍報》之邀,與該報發行人苑國恩先生,共同主持了這次雅集,並負責整理發言稿,刊於報端。
勤勞園丁 花都雅集
為什麽把這次雅集稱為別開生麵呢?因為在巴黎可能是曆史的第一次。
中華民族是個文明而古老的民族,它具有五千多年的曆史。中華文化藝術在世界曆史的大花園中,是一朵長盛不衰的奇葩,它的芳香深沁五洲四海。為什麽中華文化藝術這朵奇葩越開越豔,愈放愈香?隻緣有無數散居世界各地的炎黃後裔日夜辛勤灌溉,他們是偉大的園丁。這些默默耕耘不計報酬,任勞任怨地獻出他們畢生精力的園丁,很大一部分是旅居海外的畫家、雕塑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歌唱家、武術家、舞蹈家……然而,這些園丁好像是被遺忘的一群,報紙上很少宣傳他們,他們的地位似乎比不上模特兒。因為這些模特兒可以經常在電視、報紙上大展他們的同風姿。我們過去在這方麵注意得不夠,宣傳也不夠。因此,特地邀請巴黎部分藝術家開這個座談會,聽聽大家的意見、主張和要求。
聞風而動 踴躍赴會
這次座談會因時間倉促,本來隻口頭通知幾位書法家和畫家開個小型的座談會,了解一些藝術家的情況。可是消息傳出,藝術家們歡欣雀躍,紛紛赴會,座無虛席。出席座談會的有:中國著名雕塑家、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主任張充仁;“神眼微雕家”戴頑君;攝影大師、書法家吳慶;書法家陳邦仕;廣告設計師黃偉奇;油畫雕刻家陳啟耀;女油畫家楊光素;國畫家吳孔奇;青年國畫家蔡曉曦;工藝美術學院講師彥東;仙佛畫家劉邦良;翻譯家黃湖;武術家陳雷鳴;興藝畫廊負責人龍黎凡女士,還有法國朋友等。
虛心學習 繼承傳統
藝術家們談到第一個問題,就是青年藝術家要向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八十歲老藝術家張充仁說:“要發揚傳統,就得要向老一輩的藝術家學習。學習的範圍是廣泛的,從書本上,傳記中,畫集裏,交談中都可以學習。”他還舉了吳昌碩向任伯年學習的例子:吳三十歲時,書寫甲骨文很出色,可以說五百年來無人出其右。吳向任學畫一段時間後,任對吳說:書畫本是一家。吳得到此一啟發,就把甲骨文融入畫中,自成一格,開創了吳昌碩一代畫風。
戴頑君說:“國際上愛好文化藝術的人都熱心地研究、探索中華文化藝術,我們的年輕人應當努力繼承我們的文化傳統。”
陳啟耀深有感觸地說:“我覺得兩老講的很有道理,敬老是傳統。記得我在學習時,雖然有全國最好的老師,但我們有些年輕人學了西洋畫,就看不起老畫家。來到法國後,我就有點後悔。現在我雖然搞現代雕塑,但有很多題材和思想都是中國傳統的。”
吸收西藝 美化本身
發揮傳統與吸收西洋藝術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大家認為雖然有衝突,但從美的觀念上來說是一致的。我們作為中國人,首先應該把我們的文化藝術發揚光大。引進西洋藝術的精華,最後的目的是充實中華文化藝術,在西洋畫中揉進我們中國畫的優點。我覺得這樣的藝術不但從廣度上、基本上都是非常有前途的。戴頑君說:“我們提倡學習傳統藝術,並不排除外國的長處和美點,所以應該吸取而美化我們的本身。在內容上、道德上來表現我們的精神。”
剛來法國兩個月的彥東說:“我到巴黎來覺得法國的確是個藝術的天地,在這個天地裏,我們中國藝術和法國藝術要並駕齊驅,相互相成方能達到至美!”
中華藝術 傳遍全球
在座談中,我們聽到一個可喜的消息:大家一致認為要把中華文化藝術傳遍全球。
青年畫家蔡曉曦說:“無論是搞西洋畫還是國畫,我們都要有一種責任感,就是要把中華藝術,介紹給法國人和國際人士,使他們知道中華文化藝術偉大的一麵。”
陳啟耀說:“在巴黎搞藝術,一方麵要學西洋的東西;另一方麵,要盡可能把中國的東西介紹給洋人,這是我們住在外國的中國人的責任。”
興藝畫廊聯絡人龍黎凡女士說:“我們開畫廊的目的,就是要具體地宣傳中華文化藝術。我們歡迎大家經常來我們的畫廊互相研究,交流經驗,傳播文化藝術。”
陳雷鳴師傅說:“中國氣功可以強身療病,含有哲學理論,是古老文化之一。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沒有中國精神。中國武術亦屬中國文化範疇,把功夫傳授給外國人,也是發揚中華文化藝術的行為。”
吳孔奇說:“中華文化藝術有悠久的曆史,經過考驗,證明確是優秀的。因此,不但要向外國人傳播,我們和我們的後代更要學習和發揚光大。”
翻譯家黃湖感慨地說:“我的主要工作是文化交流,大部分在音樂和歌曲方麵。但要把中國藝術廣泛宣傳,做起來卻不容易。有一次我想把中國畫家、小提琴家和香港的歌唱家介紹到法國電視台演出,但失敗了!原因是沒有一個有力的團體支持。我們生活在法國,就有這種任務:把中國的東西向法國介紹。要介紹,光要通過法國報紙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有華文報紙法文版宣傳,就更理想。”(眾人插嘴:“《龍報》就是中、法雙語刊。”)
放棄辦校 報改雙語
當眾人提到《龍報》的雙語刊時,《龍報》發行人苑國恩先生說出了為什麽要增加法語版這個鮮為人知的秘密。
苑先生說:“我是很注重下一代教育的,因此辦了一所學校,學生有一百多人,後來停辦了。原因不是怕虧錢,隻覺得每個星期六,隻上四小時的課,教他們說話已經困難了,教他們寫字比登天還難。若迫得太急,孩子們連法語也不會說了,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嗎?因此我停辦,用這些錢改辦《龍報》中法雙語刊,宣揚中華文化,書法、畫法、詩歌,甚至連象棋都有。對象是不懂中文的華裔後代和外國人。結果訂戶突增,最多的還是法國人,因為他們要了解中國情況。有些事情要使法國人知道的,我們就登在法文版上。”
基礎風格 品德情操
在討論中,大家還談到藝術家的基礎、風格、品德、情操問題。
在談到創作基礎時,蔡曉曦認為:“有些年輕人認為基礎的東西已過時,不夠時尚,因此就想投機取巧找捷徑,走另外的路程。但他們不知道畫畫也像建築那樣,如果根基不好就會塌下來。要想做出一些成績,就要讓他們在自然的條件下演變。”
在談到創作風格時,張充仁先生說:“作為一個藝術家,應把自己心裏的感情告訴人家。藝術家要比普通人敏感,他要把想法用藝術表達出來,這就是藝術。自己有了想法、境界,那就會產生自己的技法。因此,技法就是風格。沒有風格,光抄別人的技法,那就沒有創造性。用抄別人的技法來表現自己,就沒有意境。”
一個藝術家應該有怎樣的情操呢?戴頑君認為:“藝術工作者,要把生活看得淡薄些,不要為名利所左右。”
張充仁認為:“一個藝術家畫一張畫來表現自己的思想與感情時,應該把所有的雜念拋棄,否則他將走上歧途。”
以藝會友 以友輔愛
在座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藝術家應該走互相溝通的道路。大家滿意地表示:這次雅集很好,交流了思想和經驗,結識了新朋友。希望這樣的雅集,以後要不斷地舉行。戴老高興地說:“我們應當‘以藝會友,以友輔愛’。”
1987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