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今天一打開QQ,發現一網友發來一封精美的留言,祝我情人節快樂!頓時使我莫明其妙,情人節在今年二月不是過了嗎,為何今天發來,是不是搞錯了?我心裏這樣想。
可是打開我在搜狐網上的博客,發現好多博友在我的旅遊相片欄中,寫上祝我七夕情人節快樂的賀語,有位“味著”的博友還寫了這樣的一首詩:“七夕老偶會西洋,雨伴風隨路也長;不棄不離攜手過,羨煞織女與牛郎。”使我很感動,這時我才知道原來七夕在中國已被定為情人節了!我隨即在相片上端開玩笑地加上:“謝謝博友的七夕祝福。玉皇大帝隻能管東勝神洲,管不了西牛賀洲,所以這對牛織隻好到大西洋海邊會合,但已等得老了,哈哈!海灘全是石卵,拾些回家留念。祝博友的愛情之棱石,經得起海浪長久的衝擊,磨成圓圓的愛情之卵珠,美好永恒!”
中國有五千多年曆史,文化沉澱層豐厚,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早在幾千年前已流傳民間,今天把舊曆七月初七的七夕定為情人節,是最貼切不過的,何必要用洋人的日子做情人節?中國七夕情人節萬歲!
提出七夕牛郎織女的相會的故事,我腦海中記得最深刻:我小時住在柬埔寨的農村,隻有幾戶人家,但家鄉東莞的習俗完好地保存。我有幾個大姐,每年七夕之夜,都擺上鮮花、生果、針線等“拜七姐”,乞求七姐賜予精巧的女紅手藝,名曰“乞巧”。第二天一早,媽媽和姐們指著鴿子對我說:你看鴿子的頭上少了不少毛,是它昨晚去“鵲架銀橋”,給牛郎織女渡銀河相會的。說也奇怪,七夕後的第二天,鴿子頭上的毛真的有一處是光的,年年如是。
後來,由於戰亂,我家遷至北燕鄉,這鄉有近一百戶人家,全是東莞人的,人們把它叫做“東莞”鄉。此鄉“拜七姐”的風氣更盛。那些待字閨房未出閣的少女,幾乎把七夕當成她們的節日了。按習慣,一般“拜七姐”都是少女們於七夕晚上關起門來拜,不準男士進入。少女直到出嫁後,才退出“拜七姐”行列。
此鄉“拜七姐”不但久盛不衰,而且越演越烈,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竟然將“拜七姐”的活動公開化:七夕之夜竟然將鮮花、生果、美酒、佳肴等祭品擺到街上,張燈結彩,樂聲悠揚地慶祝,成為一個特別的節日,引來四鄉狂蜂浪蝶赴會,在月色朦朧之夜,狂歡跳舞,單等桃花運的到來。真有點像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三月三節那樣浪漫,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可惜我六十年代初回國升學,再沒有看到這亮麗的風景線;更可惜的是七十年代初,一場慘無人道的戰火,把整個北燕鄉移為平地,東莞鄉從柬埔寨消失,這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從地球上消失!真是:烏乎哀哉,烏乎哀哉!
可喜的是,近年的七夕又在中國民間興起,而且演變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情人節,中國愛情文化又得到升華。真是:幸矣哉,幸矣哉!
2006年7月31日星期一 作於巴黎
重溫昔日新婚香甜 坐坐煙台月老秋千
陳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