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半生大事如追記 最是中法建交時(得獎文章)

(2006-06-14 13:54:13) 下一個

蘇東坡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桔綠時。”我是個為稻粱謀而奔波的凡夫俗子,沒有心情像蘇東坡那麽灑脫,去勸人記住那些好景。如若一定要寫的話,那就是:半生大事如追記,最是中法建交時。

1964年,我就讀於上海名校“控江中學”。1月26日傍晚,我從上海乘坐第49次列車南下廣州過春節。第二天27號早晨,當火車行駛至江西鷹潭附近時,車上的高音喇叭把全車的人喚醒,說八點整新聞聯播時有重要消息宣布,車廂內頓時鴉雀無聲,靜候佳音,人們猜測可能中央有重要決定宣布。八點正,揚聲器播放“東方紅”樂曲後,出人意表地竟然是中法兩國建交的重大新聞公布。這意外的驚喜,頓時使整列火車內的人群沸騰起來,歡呼聲與列車汽笛的長鳴聲,匯成歡樂的海洋。車內的解放軍領著大家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國際歌》、《東方紅》等歌曲,有些旅客還哼著《馬賽曲》,我亦控製不住心中的激動,把歌詞中的“青春的活力”改成“建交的喜悅”,唱出:“時代的列車,隆隆地響,建交的喜悅,充滿車廂……在這歡樂的時刻,我的心嗬,激蕩地跳動!”。人們還以茶當酒,舉杯共祝中法建交,共祝中國外交的偉大勝利!這種自發的歡樂而壯觀的珍貴鏡頭,是我第一次看到,也很難用筆墨來形容!

從一滴水中可以看大千。整輛列車的乘客是來自全國各個階層,他們不約而同地歡呼,反映出此次的中法建交,贏得工、農、兵、學、商和僑胞們的擁護。 

 人們如此地歡呼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國內“三麵紅旗”的政策受到挫折,經濟困難時期還有未完全過去;在國際上,1962年10月20日,在國土的西南與印度打了一仗,北方與蘇聯大論戰,東麵的日本、南韓等國與美國臭味相投,形成對中國的包圍圈。在這嚴峻時刻,法國的戴高樂將軍以高瞻遠矚的政治家卓見,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決定與中國建交。這是西方第一個經濟強國與中國建交,從而打破了美國慫恿各國反對與中國建交的鴕鳥政策,這是一件劃時代的大喜事!

我能為親睹中法建交時,中國民間如此熱烈擁護的曆史見證人而欣喜。真想不到時隔二十年後的1983年底,我竟然定居巴黎,無意中又成為中法建交40年中的後20年,中法關係發展的曆史見證人。

今天,中法友誼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看吧,中國文化年已在法國的開幕;以往在13區舉行的巴黎華人春節遊行活動,今年已不同,在即將到來的中國猴年,法國政府竟然破天荒地批準在香舍麗榭大道舉行,這將大大地提高法國華僑、華人的地位。這是中法友好最佳的反映,無不使人歡欣鼓舞。但是,這豐碩成果的得來,實在不易,它是經過幾代雙方領導人的共同努力,經過民間友好各團體長期的促進而得來的。而中法友好的前進軌跡,往往從民間的小事情上反映出來。

記得1984年春,我剛到巴黎不久,一天在地鐵裏,有位法國人畢恭畢敬地走過來,很有禮貌地問我:“先生,您是日本人嗎?”當他聽到“不,我是中國人”的回答後,竟然立刻把頭轉向另一邊而走開,使我內心受到極大的創傷,也堅定我要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決心。

幾個月後,我在一間教會技工學校找到一份工作。那裏收容了一些印支難民子弟學生,也有幾個亞洲人在做工,但工人們一律報說自己是柬埔寨難民,以博同情。我是正宗的柬埔寨難民,且有一張柬國政府頒發,上麵印有柬、法兩種文字的華文教師證,但我偏說我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想不到因此惹上不少麻煩:有人問我:“你是毛澤東還是蔣介石”?更有的說:“中國這麽窮,你是為了擺脫窮困而來法國同我們爭飯碗的嗎?”幾年後,隨著中國地位的提高,隨著我良好的工作表現,他們都不敢再看小我這個中國人,連學校總管在雇請新工人時,都要找我幫忙,指定要找那些像我一樣的勤勞、聽話的中國人。

1990年,我在凡爾賽宮旁邊開了一間《金荷酒家》,一做就是十一年長!這期間,有幸目睹中法友好和中國人地位逐漸提高的全過程。

初期,拖著八字腳,在皇宮後花園傲慢地閑遊的多是日本遊客。皇宮管理局出版的多種語言宣傳刊物中,唯獨沒有中文,使我耿耿於懷。到本人餐館用膳的亞洲人,也幾乎全是財大氣粗的日本人。為了求財,我隻好經常點頭彎腰“阿裏加多”地請他們再來。可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中國國力的增強,對外貿易的擴大,中法關係漸入佳境,來我餐館就餐的豪客逐漸換成中國貴賓,尤其是在關西大地震、日本經濟的萎縮之後。法國各大企業的主管,都要求我以最好的美酒佳肴款待中國客人,因為這些人是來法國洽購飛機、火車、鋼鐵、醫療、石油、電子等設備的專才。這些中國人腰纏萬貫,是為他們企業注入“強心針”的“財神爺”。此後,參觀皇宮的多是中國遊客,宣傳品上也有中文了。可以看出,在法國人心目中,中國人已逐步取代日本人。特別是在近日中國文化年在法國的舉行和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往返,更增添了中國人的威望。現在我坐地鐵,已再沒有人問我是否日本人,也沒有人再問我來法國做什麽了,有的卻是:“我想去中國,我要學中文,先生能教我嗎?”

回顧我在法國20年的滄桑,深深體會到“強大的祖國是華僑有力的靠山”這句話一點不假。今天我們能在可愛的法蘭西土地上和平生活,是跟法國政府的保護和友善的法國人民關懷,也是和中法外交關係的逐步升溫分不開的,我們要珍惜今天得來不易的祥和生活環境。

現在,中法建交40周年的良辰吉日即將到來,讓我們以積極融入法國社會的肥料,用模範遵守當地法律的沃土,來培育這棵已枝榮葉茂的中法友誼青鬆,讓它更蒼勁,更鬱鬱蔥蔥!

                  2004年1月11作於巴黎  

  此文獲《歐洲時報》“紀念中法建交40周年”作文公開賽冠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