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之二:蓮名輯釋
編輯整理/清源
在2至3千年以前,湘中已種植蓮藕。戰國時期有,著名詩人、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在《離騷》中就曾寫道:“帛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這大概可以算作文字依據了。但因蓮花曆史悠久,曆朝曆代文人雅士、各地各方對蓮花俗名雅稱不勝枚舉。
【荷】即蓮花。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夏日開花,有紅、白等色。《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江東呼荷。”釋文雲:“荷之言何也,負荷言其葉大。”
【芙蓉】1、蓮花的別稱。《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亦作夫容。”《說文》:“芙蓉花未發為菡萏,已發未為夫容。”李時珍《本草綱目》:“芙蓉,敷布容豔之意。”2、指拒霜花。南朝陳江總《南越木-槿賦》:“千株芙蓉詎相似,百枝燈花複羞燃。”宋代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千株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為有別於蓮花亦稱芙蓉,又稱木芙蓉、地芙蓉、木槿花。
【芙蕖】荷花的別稱。《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疏:“皆分別蓮莖、葉、華、實之名。芙蕖,未發為菡萏。”漢王褒《九懷-尊嘉》:“抽蒲兮陳坐,援芙蕖為蓋。”魏曹植《洛神賦》:“迫而察之,灼灼芙蕖出綠波。”晉潘嶽《蓮花賦》:“遊莫美於春台,華莫盛於芙蕖。”劉宋傅亮《芙蓉賦》:“考庶卉之珍麗,實總美於芙蕖。”蓮,原指蓮子結實之子和蓮蓬。《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蓮謂房也。”《說文》雲:“夫蕖之實也。”郭雲“蓮謂房者,房即其殼,此戶相連,蓮之猶連也。”《本草綱目》:“蓮者,連也,花災相連而出也。”《古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古樂府-采蓮曲》:“采蓮者,窈窕舞佳人。”都是指的蓮子與蓮蓬。到南北朝時便開始指蓮花及其全株。如梁武帝蕭衍《子夜夏歌》:“江南蓮花開,紅光照碧水。”梁元帝蕭繹《折楊柳》:“山似蓮花豔,流如明月光。”
【藕花】即荷花。謂由藕所發之花。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宋曹勳《八音諧-賞荷花》:“望處藕花密,映煙汀沙渚。”宋陸遊《同何元立賞荷-花追憶鏡湖舊遊》:“三更畫船穿藕花,花為四壁船為家。”
【水芙蓉】即荷花。《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因木本拒霜花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稱,為明其區別,故又稱荷花為水芙蓉。稱拒霜花為木芙蓉。
【草芙蓉】蓮花。《廣群芳譜》“荷花:荷花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雲:“杜詩注雲:產於陸者曰木芙蓉,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水花】即蓮花。亦作水華,華古通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宋朱熹《圭父為彥集置酒白蓮沼上,彥集有詩,因次其韻呈座上諸友》詩:“共憐的白樂”水花淨,並倚離披風蓋涼。”
【水芝】蓮之別稱。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本草綱目》:“《本經》謂蓮子為'水芝丹'。”金元好問《泛舟大明湖》:“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風與秋露。”鑒湖女俠秋瑾《獨對-次清明韻》詩:“喜散奩資誇任俠,好吟詞賦作書癡。濁流縱處身原潔,合把前生擬水芝。”
【澤芝】蓮之別稱。《類聚》82引晉郭璞《爾雅圖讚-芙蓉讚》雲:“芙蓉麗草,一曰澤芝,……”《古今注》亦載蓮別名澤芝。劉宋鮑照《芙蓉賦》:“訪群英之豔絕,標高名於澤芝。”劉宋顏延之《碧芙蓉頌》:“澤芝芳豔,擅奇水屬。”梁江淹《蓮華賦》:“若其華璞各名,根葉異辭,即號芙蕖,亦名澤芝。”靈草蓮花之別稱。魏曹植《芙蓉賦》:“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故有“靈草”之稱。
【玉環】蓮花之別稱。《本草經》載:“荷花又名玉芝。”
【君子花】即蓮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之君子,故蓮又稱“君子花”。黃宅中《希濂堂留詩》:“是時夏六月,蓮沼吐芳芬,我愛君子花,遺花如甘棠。”清湖南寶慶知府李益陽《愛蓮池》詩:“劫後亭斯在,花閑猶是蓮,此花號君子,其人斯在焉。”清釋敬安《詠蓮》:“濂溪一賞後,君子德彌芳。”清蒲鬆齡《錦邊蓮》:“花中表之為君子,羞被六郎步後塵。”六月花即蓮花。蓮花盛天在六月,民間將名月最盛之名花按月排列,蓮花為六月花。如湘潭民歌《十二月花》:“……三月桃花朵朵紅,四月石榴在園中,五月梔子配綠葉,六月荷花塘中歇……”宋辛棄疾《卜算子-荷花》:“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占斷人間六月涼,期月鴛鴦浦。”金趙灃《荷花》:“誰離玉濫瀉天光,占斷人間六月涼。”
【水宮仙子】蓮之別稱。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麵,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宋張耒《雞叫子-荷花》:“平地碧玉秋波瑩,綠雲擁扇輕搖柄,水宮仙子鬥紅妝,輕步潛波踏明鏡。”
【淨友】蓮花之別稱,又稱淨客。蓮花潔淨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淨友。明都印《三餘贅筆》載:宋代曾端伯擇十種花為友,並各賦以雅號,稱為花友。荼蘼為韻友,茉莉為雅友,瑞香為殊友,荷花為淨友,岩桂為仙友,海棠為名支,菊花為佳友,芍藥為豔友,梅花為清友,梔子為禪友。後有人以蘭花為芳友,蠟梅為奇友,蒲桃為禪友,而無茉莉、芍藥、梔子。唐代孟浩然《大禹寺主公禪詩》:“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宋代陳亮《新荷葉》詞:“豔態還幽,誰能潔淨爭研。”宋代劉過《賀新郎》詞:“水浴芙蓉淨。”王十朋《點絳唇-清香蓮》:“藕花簪水,清淨香無比。”
【子蓮】1、指以結子為主要用途之蓮花。蓮之用途分類,大類分為子蓮、藕蓮、花蓮三類。子蓮結子為主,適宜於湖泊淺處、農田中栽種。全國以湖南湘蓮、福建建蓮、浙江宣蓮稱為中國三大蓮子。其中又以湘蓮中的湘潭寸三蓮最優。有“湘蓮甲天下,潭蓮冠湘”之譽。2、指小蓮花。清代吳儀《徐園秋花譜-子蓮》中,“子蓮”指用蓮子所種,莖葉花朵細小的蓮花,即今所稱之缸蓮、盆蓮、碗蓮。
【藕蓮】以產藕為主要用途的蓮種。藕蓮中又有以脆嫩見長的水果藕和含粉量多的製粉藕,脆粉適中的菜藕。藕蓮在錢國分布麵積很廣,各地均有自己長期栽培的傳統品種。較有名的有:湖南漢壽的毛節、玉臂蓮;杭州近郊出產的白花藕(又稱三家村)菜藕;湖北孝感出產的泡子;武漢沙湖出產的青毛節;安徽慶市潛出縣城內雪湖出產的雪湖貢藕;蘇州市郊出產的蘇州塘藕;廣東出產的海南州藕。
【花蓮】蓮共分類之一種。花色豔麗多樣,有粉紅、桃紅、紫紅、白、淡綠、淡黃、金黃、黃綠等多種顏色。花形多姿,有單瓣、重瓣、並蒂、三蒂、四麵等,有植株細小的盆蓮、缸蓮、碗蓮。多不結子或結子少,蓮子質量低,藕質亦劣,主要以花卉供觀賞,故稱花蓮。現我國已有花蓮品種160多種。傳統品種有千葉、重台、並蒂、品字、四麵觀音、碧蓮、錦邊、金蓮等。在培育的品種中有中國科學院武漢16片左右的“黃飛舞”等。
【盆蓮】、【缸蓮】可在花盆、花缸中栽種的植株較小的蓮花。此品種我國晉時已培育出。東晉王羲之《柬書堂帖》載:“……敝宇今歲植得(蓮花)千葉者數盆,亦便發花,相繼不絕,今已開十十餘枝矣。”這是我國最早盆栽蓮花的記載。因缸栽、盆栽蓮花能夠搬動,適宜造景,故成為近全國荷花展覽中的主要品種,現我國已有160多個品種,花徑12-14厘米,花瓣有數十,數百乃至二、三千不等。其中較突出的有“西子爭妍”、“波焰”、“春暉”、“飛紅”、“紅千葉”、“綺麗”等。碗蓮花株小,可在小盆或碗中栽種的蓮花。碗蓮的品種在現代科技栽培下,日益增多,有錦碗、紅碗蓮、菊紅、絳蓮、小夜菊、貴妃、緋碗、嬌容、豔陽浮酒、佳蕾、小天使、圓舞曲、皎潔、花神如意、玉碗、廈門碗蓮、小舞妃等數十種。花徑一般8—12厘米,花瓣多為複瓣,從15—17瓣(小舞妃)或110瓣(紅碗蓮)和125瓣(玉碗)不等。
【百葉蓮】即重瓣蓮花,古為奇異品種。晉崔豹《古今注》載:“芙蓉,一名荷華,華中最秀異者也。大者華百葉。”現在我國花瓣超過百葉者達數十種。如“綺麗”,紅色,花瓣126片左右;“丹焰托珠,”紅色,花瓣135片左右;“紅台蓮”,花紅色,花瓣在200片左吉;“揚州碗蓮”,花粉紅色,瓣在143片左右;“白雪公主”,花白色,花瓣在145片左右。
【千葉蓮】又名千瓣蓮,指花瓣多的蓮花。佛教以此作為寶蓮。《楞嚴經》:“光中生出千葉寶蓮。”唐李群玉《題金山寺石塘》詩:“千葉紅蓮高會處,幾曾龍女獻珠來?”千葉蓮品種我國晉時已有,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柬書堂帖》載:“……敝宇今歲植得(荷花)千葉者數盆,亦便發花,相繼不絕。”我國夏天時所謂的千葉蓮,並非蓮瓣實達到片,而是指花瓣很多的重瓣蓮花。如名為“紅千葉”的蓮花,花瓣132片左右;“粉千吉”花瓣116片左右;“白千葉”花瓣118片左右。花瓣實數超過千葉者,隻今江蘇昆山培育的“千瓣蓮”,花紅色,杯狀,花瓣達2000至3000片,花徑18至21厘米。
【五種天華】佛教對各種蓮花的總稱。佛教中的蓮花含義是廣義的,包括不同屬的睡蓮等。佛經上對蓮花的顏色,分為白、青、紅、紫、黃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兩色最為尊貴。
【七寶蓮花】漢譯佛經中對七種蓮花的總稱。印度梵文及巴利文佛典中蓮花的含義是廣義的,對今天的科學分類不同,包括不同屬的睡蓮等。實際上“七寶蓮華”中隻有兩種現在分類的蓮花,即紅蓮與白蓮,其餘五種指睡蓮。蓮花與睡蓮的顯著區別是:蓮花的花與葉高出水麵,睡蓮的花與葉浮在水麵。
【人華】佛教中以花瓣多少所分的蓮花品種,此指花瓣僅十餘瓣的蓮花。
【天華】佛教中指花瓣達數百片的蓮花。
【菩薩華】佛教中指花瓣多達數千的蓮花。這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蓮花,即所謂佛國蓮華,也就是佛的象征。
【優缽羅】梵語音譯蓮花的佛教名稱,簡稱優缽,作烏缽羅、漚缽羅、優缽刺。意譯為青蓮花、黛華、紅蓮花,又為龍王之一。
【千葉白蓮】即多瓣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數百,又名“百葉華”。佛經說:此花生於佛國阿耨達池中,人世間難以見到,故又稱“稀有之花”。佛祖釋迦牟尼稱它為“人中好華”。佛經中說:釋迦牟尼的舌根中閃出千道金光,每道金交化作一朵千葉白蓮花,每朵白蓮花坐著一位盤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所以千葉白蓮便是佛的象征。宋蘇轍《千葉白蓮花》詩:“蓮花生淤泥,淨色比天女。臨池見千葉,謫墮問何故?空明世無匹,銀瓶送佛所。清泉養芳潔,為我三日住。蔫然落寶床,應返梵天去。”現在我國花瓣超過百葉的白蓮花,有“白千葉”、“白雪公主”、“雲蕾”、“玉碗”等多種。
【青蓮花】蓮花品種之一,因色青而得名。梵文音譯為'優體羅',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形似眼睛,佛教以其象征菩薩佛眼,故稱佛與菩薩的眼睛為“蓮眼”。梁簡文帝《佛像銘》:“滿月為麵,青蓮在眸。”即是以青蓮喻佛眼。佛教又以其作僧和寺的代稱,唐代陳子昂《酬暉上人夏日林泉》詩雲:“聞道白雲居,窈窕青蓮宇。”即是以青蓮喻佛寺。唐楊巨源《夏日苦熱,同長孫主簿過仁壽寺納涼》詩:“因投竹林寺,一問青蓮客。”便是以青蓮喻僧人。青蓮花在我國唐代已經出現。唐柳宗元《禮部賀白龍並青蓮花合歡蓮子黃瓜等表》言:“伏見今月日內出……又出西內定禮池中青蓮花。”
【碧蓮】蓮花品種之一。《長物誌校注》卷37“藕花”注7:“碧蓮—碧蓮花,為荷花品種之一,花被呈白綠色。”《花鏡》:“碧蓮花千瓣叢生,香濃而藕勝。”此品種在南北朝時就已出現。劉宋顏延之《碧芙蓉頌》:“澤芝芳豔,擅奇水屬。”現在所見碧蓮品種中有“嵊縣碧功”,花重瓣,白色,碗狀,花瓣103片左右,內輪花瓣之尖綠色,花徑16至20厘米,能結實,但結實率低。
【紅蓮】紅色蓮花。我國文字記載最早,品種最多,詩家吟詠也最多。《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金蓮花】花名,又名金芙蓉、旱地蓮。始見於遼。《遼史-營衛誌中》:“道宗每歲先幸黑山,拜聖宗、興宗陵,賞金蓮,乃幸子河避暑。”清《帝京歲時紀盛》載:“六月六日,避者山莊金蓮映日處,廣庭數畝,金蓮萬本,天下無二。”《廣群芳譜》載:出山西五台山,塞外尤多,花色金黃,七瓣兩層,花心亦黃色,碎蕊,平正有尖,小長狹,黃瓣環繞其心,一莖數朵,若蓮而小,六月盛開,一望遍地,金色爛然,至秋花幹不落,結子如粟米而黑,其葉綠色,瘦小而長,五尖或七尖。《五台山誌》:“山有旱金蓮,如真金,挺生陸地,相傳是文殊聖跡。”查慎行《人海記》:“旱金蓮花五台山,瓣如池蓮較小,色如真金,曝幹可致遠,骨分餉者以點茶,一甌置一朵,花開沸揚中,新鮮可愛,後扈從出古北口外,塞外多有之,開花在五六月間,一入秋莖株俱萎矣。”
【金邊】即金邊蓮。蓮花品種之一。《長物誌》“藕花”注八:“金邊與錦邊通。錦;這蓮為荷花品種之一。花被邊緣呈紫紅色,而其它部分呈白色。”《群芳譜》:“金邊蓮周圍一線色微黃。”《花鏡》:“錦邊白色,每邊上有一線紅暈或黃暈。”清蒲鬆齡《讚錦邊蓮》詩雲:“雅淡妝成照眼新,宿酲初解帶餘春。慵妝一線紅生肉,畫黛連山綠效顰。”
【低光荷】蓮花品種之一。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前漢下》載:“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廣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蓋,日照則葉低蔭根莖,若葵之衛足,名‘低光荷’。實如玄珠。可以飾佩。花葉難萎,芬馥之氣,徹十餘裏。食之令人口氣常香,益脈飾佩。宮人貴之,每遊宴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為衣,或折以蔽日,以為戲弄。”夜舒荷一種月出葉展的荷花。晉王嘉《拾遺記》載:反漢靈帝西園,“渠中植蓮大如蓋,長一丈,南國所獻。其葉夜舒晝卷,一莖有四蓮叢生,名曰‘夜舒荷’。”又載晉武帝司馬炎“太(泰)始十年,有浮支國獻望舒草,其色紅,葉如荷。近望則如卷荷,遠望則如舒荷,團團似蓋。亦雲月出則荷舒,月沒則葉卷。植於宮中,因穿池廣百步,名曰‘望舒荷池’。湣(晉湣帝司馬鄴)之末,移入湖,胡人將種還胡中,至今絕矣,池亦填塞。”
【並頭】即頭蓮,亦稱並蒂蓮,蓮花品種之一。《長物誌》“藕花”注三:“花頭瓣化,並分離成兩個頭,而似一梗上生兩朵花然”。《群芳譜》:“並頭蓮,晉泰和間生於玄圃,謂之‘嘉蓮’,今所在有之,最易生,能傷別種,宜獨種。”《宋書-荷瑞誌》載:“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七月乙酉,建康名頁簷湖二蓮一蒂。”
【並蒂蓮】即頭蓮。因形似一枝荷梗上並頭生兩朵蓮花,故名並蒂。人們用來比喻恩愛夫妻或友好姐妹。王勃《采蓮曲》:“牽花憐並蒂,折藕愛連絲。”以並蒂蓮和藕絲不斷,比喻男女愛情的親密纏綿和恩愛夫妻的形影不離。宋代邵雍《並蒂蓮》詩:“漢室嬋娟雙姊妹,天台縹緲兩神仙,當時盡有風流過,謫問人間作瑞蓮。”借用東漢劉晨、阮肇入天台遇二仙之事,將並蒂蓮比作一雙姊妹。
【合歡】即合歡蓮,也說是並蒂蓮。人們用以比作恩愛夫妻或姊妹。唐韋莊《合歡蓮花》:“虞舜南巡去不歸,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萬古香魂在,結作雙葩合一枝。”
【同心蓮】即並頭蓮,又稱同心芙蓉。南朝樂府歌《子夜四時歌-夏歌》:“青荷蓋綠水,芙蓉發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同心蓮。”梁朱超《詠同心芙蓉》:“未及清池上,紅渠並出房。日分雙蒂影,風合兩花香。”隋杜公瞻《詠同心芙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名蓮自可念,況複兩心同。”唐徐彥伯《詠同心蓮》:“既覓同心侶,複采同心蓮。折藕絲能脆,開花葉正圓。”
【瑞蓮】即並頭蓮,並蒂蓮。唐代以此花為祥瑞之兆,百官上表祝賀,故稱“瑞蓮”。如崔融《為百官賀千葉瑞蓮表》,稱:“非常之貺,曠古未聞。特殊之珍,曆代一見。”唐代權德輿《中書門下賀神龍寺渠中瑞蓮表》稱頌並蒂蓮開是皇上“仁聖感通,宏被生植。”明代申時行《瑞蓮賦》稱:“望舒生於漢圃,合歡產於唐池。……熙時之上瑞,馨德之貞符。”宋代趙以夫《雙瑞蓮》詩:“千機雲錦重,看並蒂新房,駢頭芳蕊,清標豔態,兩兩翠霞袂,似是商量心事。”嘉蓮視為嘉祥征兆之蓮花。即並蒂蓮、品字蓮等稀有品種。《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十年(公元511年)元月乙酉,嘉蓮一莖三花樂遊苑。”唐張仲泰《賀西內嘉蓮表》,稱頌並頭蓮,諳:“明聖有作,天人合應,既彰化本,必降祥符。”明申時行《瑞蓮賦並序》:“大孝潛孚,靈貺昭若,乃有嘉蓮獻異,重台發祥,萬乘臨觀,六宮燕喜。”也有認為隻是偶然出現的一個蓮花品種不足為瑞的,如唐姚合《詠南池嘉蓮》:“芙蓉池裏葉田田,一本雙工化出碧泉。濃淡共妍香各散,東西分豔蒂相連。自知政術無他異,縱是禎祥亦偶然。四野人聞皆盡喜,爭來入郭看嘉蓮。”明代胡侍更直接地指出不足為瑞。他在《真珠船-雙頭蓮》詩序中說:“雙頭蓮,即合歡蓮,一名嘉蓮,一名同心蓮,自是一種,不足為瑞。”
【重台蓮】花之複瓣者曰重台。重台蓮即重瓣蓮花。《長物誌》“藕花”注四:“花托末瓣化,雌蕊已瓣化。”《花鏡》:“花放後,房中眼內複吐花,無子。”
【品字蓮】即一梗三花之蓮花。《長物誌》“藕花”注五:“花頭瓣化為三個頭,作品字形排列。”《群芳譜》:“‘一品蓮’,一本生三萼。”《花鏡》:“一蒂三花,開如口字,不能結實。”我國品字蓮梁時已見。《梁書-武帝本紀》:“開監十年(公元511年)元月乙酉,嘉蓮一莖三花生樂遊苑。”
【四麵蓮】蓮花品種之一。《長物誌》‘藕花’注六:“花頭瓣化成四個頭。”《群芳譜》:“四麵蓮周圍共四萼”。《花鏡》:“四麵蓮色紅,一蒂千瓣如球,四麵皆吐黃心。”
【省事三】蓮藕品種之一。藕隻三孔。宋代陶穀《清異錄》載:“北戎蓮,實(蓮子)狹長少味,出藕頗佳,然止三孔。用漢語轉譯其名,‘省事三’。”
【古代蓮】上世紀50年代,在遼寧普蘭店的泥炭層中,發所掘出古蓮子,經鑒定已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以上。經增學家精心培育,發芽並結子,被命名為“中國古代蓮子”。“古代蓮”葉綠色,表麵粗糙,花單瓣,粉紅色,杯狀,花瓣19片左右,花徑13到17厘米。雌蕊發育正常,能結實。花托漏鬥形,蓮蓬扁圓形。大花形品種,適於湖塘栽植及缸栽。
【孫文蓮】1918年,孫中山先生帶了九顆遼東半島普蘭店出土的蓮子去日本,經日本古生物學家大賀博士鑒定,為千年以上的古蓮子。經大賀精心培育,古蓮子栽培成功。大賀將中國古蓮子與我國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後培育的“唐招提寺蓮”進行雜交,培育出一種蓮的新品種,命名為“孫文蓮”,又稱“唐招提寺蓮”。孫文蓮,葉深綠色,表麵粗糙,花單瓣,紅色,碗狀,花瓣17片左右,花徑17至22厘米,雌蕊發育正常,能結實,花托杯形,蓮蓬扁圓形。大花形品種,花期遲,適於湖塘栽植及缸栽。
【茄】蓮花之地上莖,即荷梗,又指荷。《爾雅》:“荷、芙蕖,其莖茄。”《說文》:“茄者,芙蕖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茄,音加,加於密上也。”以上作莖解。《詩正義》引樊光注引詩:“‘有蒲與茄’,蓋在詩‘荷’作‘茄’也。”《漢書-揚雄傳》:“衿芰茄之綠兮,被夫蓋容之朱裳。”注:“茄亦作荷字也。見張揖《古今字譜》。”
【密】今稱蓮鞭,即藕節上初發之細小如鞭者。《爾雅》:“荷,芙蕖……其本密。”郭璞注雲:“乃莖下白蓀在泥中者。”《說文》雲:“夫渠本係。”《係傳》雲:“藕節上初生莖時萌牙殼也在泥中者。”《本草綱目》雲:“密乃嫩弱如竹之行鞭者,節生二莖,一為葉,一為花,盡處乃生藕,為花葉根實之本,顯仁藏用,花成不居,可謂退藏於密矣,故謂之密。”又雲:“藕芽種乾最宜發,其芽穿泥或白蓀,即密也。長者至丈餘,五六月嫩時沒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絲菜。”《辭海》:“根莖最初細瘦如指,稱為密(蓮鞭),上有節,節再生密,節向下生須根,向上抽葉和花梗。”
【藕】蓮花橫生於淤泥中的地下莖,色白如玉,有節。《爾雅》:“荷……其根藕。”《韻會》:“,產芙蕖引根如竹鞭,節生一葉一花,花葉常偶,故古時謂之藕。”《說文》作藕,雲:“夫渠根。”《本草綱目》:“花葉常偶生,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雲:藕善耕泥,故字從耦也……”古人對植物的觀察有時不盡科學,藕為蓮之地下莖,產東根,古人誤作根。
【靈根】藕的別稱。晉夏侯湛《芙蓉賦》:“臨清池以遊覽,觀芙蓉之麗華。潛靈藕於玄泉,擢修莖乎清波。”唐李德裕《白芙蓉賦並序》:“且謂降玄實於瑤池,徒靈根於天漢。”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無藕生卑汙而潔白自若,質柔而實堅,居下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碧藕】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優質藕。晉王嘉《拾遺錄》卷三“周穆王”載:“三十六年,王東巡大騎之穀,指春宵宮,集諸方士仙術之要……西王母體乘翠鳳之輦而來……進萬歲冰桃,千常碧藕。”又載:“水鬱在磅石唐山東,其水小流,在大陂之下,所謂‘沉流’,亦名‘重泉’,生碧藕,長千常,七尺為常也。”宋晏幾道:《小山詞-鷓鴣天》之十:“碧藕花開水殿涼,萬年枝外轉紅陽。”
【雨草】藕的別稱。見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卷34“果蘿”。
【玉節】藕的別稱。藕為蓮花的地下莖,色白如玉,有節,故名。
【玉瓏腕】藕的別稱。藕白嫩如腕,故名。
【玉臂】藕蓮的一個品種,產湖南省漢壽縣城郊的西湖窪裏,色白如玉,狀如臂,因名玉臂藕。其特點是潔白、脆嫩、鮮美、清甜、被稱為“泥水深處的鮮水果”。
【玉臂】龍藕的別稱。相傳唐末崔遠家別墅在長安城南,中有一楔池,從池中挖掘出一特大巨藕,形長如龍同,故名“玉臂龍”,又名“楔寶”。
【玉筍】藕的別稱。清代翰林學士朱彝尊幸得皇帝賜藕,有感,寫下《七月晦日賜藕恭記》詩:“冰條玉筍淨無瑕。”
【光旁】藕的別稱。古代幽州(今屬河北)稱藕為光旁。
【藕絲】藕中的絲。藕斷絲相連,又“絲”與“思”諧音,故人們常用以比喻未斷的感情或思念之情。如唐王勃《采蓮曲》:“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藕腸】即藕絲。唐代沈亞之《為人撰乞巧文》:“細綃縷於藕腸兮,差蓮跗以齒致。”唐代溫庭筠《舞人曲》:“藕腸纖縷抽輕春,煙機漠嬌娥頻。”
【婽】即荷葉,又用葭,《爾雅》:“荷……其葉婽”。《說文》:“芙蕖葉。”《類聚》引作:“其葉葭。”《本草綱目》:“葭音遐,遠迂密也。”
【荷錢】指初生的小荷葉,形小如錢。《本草綱目》:“荷葉”釋名:“嫩者荷錢。”唐張籍《春別曲》:“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杜甫《絕七大漫興九首》:“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迭青錢。”宋呂謂老《聖求詞-南鄉子》:“萍點荷錢又滿地。”
【藕荷】荷葉之貼水者。《本草綱目》:“荷葉”釋名雲:“密乃嫩弱如竹這行鞭者,節生二莖,一為葉,一為花,貼水者藕荷。”
【荷蓋】即荷葉,言其大如蓋。《九歌-湘夫人》:“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這裏是指用荷葉蓋房頂。《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這裏的荷蓋指用荷葉做的車蓋。後來人們經常引用,並逐漸形成為形容荷葉如蓋,並衍化出雨蓋、翠蓋、青蓋、綠蓋等。如漢代王褒《九懷-尊桔》:“抽蒲兮陳坐,援芙蕖兮為蓋。”
【翠蓋】指荷葉。原意為翠羽裝飾的華蓋,後人們用以形容荷葉,逐漸成為荷葉的代稱。晉代潘尼《芙蓉賦》:“或擢莖以高立,似雕輦之翠蓋。”梁元帝蕭繹《采蓮賦》:“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唐代杜衍《雨中荷花》:“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宋代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橫湖》:“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宋代辛棄疾《卜算子-荷花》:“紅粉靚梳妝,翠蓋低風雨。”宋代楊萬裏《曉坐荷橋》:“四葉青蘋照綠池,千裏翠蓋護紅衣。”
【青蓋】指荷葉。原意為青色的車蓬。漢製王者用青蓋,後人們用以指植物枝葉青翠如蓋,又用以指荷葉青翠如蓋。蘇軾《荷花媚》詞:“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宋代薑夔《念奴嬌-吳興荷花》:“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宋代嶽琦《荷花盛開以病旬食不至亭上偶成》:“病襟慷策杖,無鏡恰開奩。青蓋迷前浦,紅妝間曲欄。”明代王夫之《水龍吟-蓮子》:“指引渺渺波無際,難認舊時青蓋。”
【綠蓋】指荷葉。寧趙以夫《雙瑞蓮》:“倚綠蓋,無言相對。天蘸水,彩舟過處,鴛鴦驚起。”宋萬俟詠《芰荷香》:“水仙朝罷,間列綠蓋紅幢。”
【雨蓋】指荷葉。趙長卿《新荷葉-詠荷》:“折得曾將蓋雨,思歸如狂。”宋代葉夢得《鷓鴣天-雨後湖上看荷花》:“小雨初收報夕陽,歸雲欲渡轉橫塘。空回雨蓋翻新影,不見瓊肌洗暗香。”
【荷衣】1、即荷葉。李白《贈閭邱處士》詩:“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2、用荷葉製成的衣。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後來人們用以指隱士衣服。南齊孔德璋(稚圭)《北山移文》:“焚芰製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
【荷鼻】荷葉之中心與荷梗相連的部分,又名“荷蒂”。《本草綱目》載:“蒂名荷鼻。”
【芰荷】指伸出水麵的荷,包括荷花與荷葉。《本草綱目》“荷葉”釋名:“出水者芰荷。”《楚辭-招魂》:“芙蓉始發,雜芰荷些。”唐代杜衍《蓮花》:“鑿破蒼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綠參差。”王安石《晚樓閑坐》:“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裏芰荷香。”前蜀李王旬《南鄉子》:“沙月靜,水煙輕,芰荷香裏夜船行。”
【菡萏】即蓮花,或指未開之蓮花。《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詩傳》雲:“荷華也。”《說文》作菡萏,雲:“無蕖未發為菡萏,已發為夫容。”《易林》雲:“菡萏未華是。”《本草綱目》:“菡萏,函合未發之意。”唐代劉商《詠雙開蓮花》:“菡萏新花曉並開,濃妝美笑麵相隈。”明李夢陽《去婦詞》:“菡萏鴛鴦不羨,人生一別何由見。”唐李商隱《贈荷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不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緗房指蓮花,或作“緗荷”。緗,原意為淺黃色,因蓮蕊黃色,故稱蓮花為“緗房”。晉孫楚《蓮華賦》:“潛緗房之奧秘兮,含珍藕之甘腴。”劉宋鮑照《芙蓉賦》:“森紫葉以上擢,紛緗蕊而下傾。”唐王勃《采蓮賦》:“折紺房與緗的,攪紅葩及碧枝。”朱昂《水龍吟-白蓮》詞:“記輕舟琪倚,緗房翠蓋,塵不染,花深處。”
【蓮須】即蓮花之花蕊。《本草綱目》:“六七月開花……花心有黃須,蕊長寸餘。”即蓮須。
【佛座須】即蓮花蕊。《本草綱目》“蓮蕊須”釋名:“佛座須”。
【蓮房】1、即蓮蓬。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杜甫《秋興》詩:“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司馬光《房蓮》詩:“蓮房前後熟,供啖不須齊。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馬蹄。”2、指僧人的居室。明張羽《寄述古道上人》詩:“聞師剩有藏書在,擬借蓮房未有緣。”蓮蓬即蓮房。蓮子所居之蓬殼。宋黃庭堅《清人怨戲效徐瘐慢體詩》之一:“試煩春筍手,聊為剝蓮蓬。”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茄房】蓮蓬。因蓮荷有茄之稱,故蓮蓬亦稱茄房。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遊者記》:“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蓮子】蓮花所結之實。因蓮與“憐”諧音,人們又用以喻意憐愛。如樂府《西洲曲》:“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以蓮子隱喻“愛憐”,以“蓮子清如水”表示愛情的純潔。
【蓮實】即蓮子。《本經》稱為“藕實”。《爾雅》謂之“藋”、“薂”(音吸)。
【藕實】即蓮子。《本草綱目》載弘景雲:“藕實即蓮子,八九月采,黑堅如石者,幹摶破之。”
【菂】或作的,即蓮子。《爾雅》:“荷……其中的,蓮中子也。”郭雲:“即蓮實,是即的也。攢簇房中,皮青子白的,故曰的也。”《實逮記》引《詩義疏》曰:“的,五月中生,生啖脆,至秋,表皮黑,的成可食,或可磨以為飯,如粟飯,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又可為糜。”晉夏侯湛《芙蓉賦》:“若乃用回榮外散,菡萏內離,的出豔發,葉恢花披。”晉潘嶽《芙蓉賦》:“丹輝拂紅,飛須垂的。”唐袁允《清露點荷珠賦》:“映翠帶狀蓮的這剖開,對青霄仰星文之亂點。”紫菂蓮子,也作“紫的”。烴代王廣考(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窟吒垂珠。”南朝宋-鮑照《芙蓉賦》:“青房兮規接,紫的兮圓螺。”宋代歐陽修《荷花賦》:“墜紫菂以欹煙,斂紅芳而向夕。”
【黃螺】即蓮子。嫩時色黃,形如螺,故名。晉夏侯湛《芙蓉賦》:“葉恢花披,綠房翠蒂,紫飾紅敷,黃螺圓出。”梁元帝《采蓮賦》:“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綠,素實兮黃螺。”唐王勃《采蓮賦》:“風低綠幹,水濺黃螺。”
【玉蛹】蓮子別稱。又稱白玉蛹,山蜂子。蓮子色白如玉,形似蜂蛹,故名。《本草綱目》:“蓮子在房如蜂子在窠之狀,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古無名氏《蓮子》詩雲:“不是荷花窠裏蜜,方成玉蛹未成蜂。”故蓮子又有白玉蛹之稱。
【湖目】因藕生湖中而蓮子似目,故名。唐代皮日休《夏景衝澹詩》:“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為生。”
【石蓮子】即蓮子。《本草綱目》:“至秋房枯子黑,其堅台石,謂之石蓮子。”蘇頌《圖經本草》雲:“其至秋,黑而沉水為石蓮子。”陳藏器《本草拾遺》曰:“經秋正黑石蓮子,入水必沉,……此物居山海間,經百年不壞,人得食之,令發黑不老。”孟詵《食療本草》雲:“諸鳥猿猴取得不食,藏之石室內,人得三百食之,永不老也。雙雁食之,糞於田野山岩之中,不逢陰雨,經久不壞,人得之,每旦空服食十枚,身輕,能登高涉遠也。”石蓮子能入藥,言食之不老,乃誇大之辭。
【蓮肉】蓮子去殼後之肉體。《本草綱目》:“八九月收之,斫去黑殼,貨之四方,謂之蓮肉。”
【蓮心】蓮實中的胚芽,有苦味。因蓮與“憐”諧音,人們又以其喻愛憐人心。如南朝民歌《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便是以“蓮心”喻“憐愛之心”,“徹底紅”便是相愛之深。唐李群玉《寄人》詩:“莫嫌一點苦,便擬棄蓮心。”亦有雙關意。薏蓮子中這綠色胚芽,即蓮子心。《爾雅》:“荷……的中薏。中心苦。”李巡曰:“薏,中心苦者也。”陸機疏雲:“的中有青為薏,味甚苦。故裏語雲:‘苦如薏是也。’”《爾雅義疏》按:“薏是其萌芽。薏者,意也。”《本草綱目》雲:“薏猶意也,含苦在內也。古詩雲:‘食子心無棄,苦心生意存’是也。”
【源自
清心論壇qxbbs.org原創,歡迎轉載,禁止修改。
清心論壇動態域名】最新大陸直接登陸域名 https://qxbbs.scrapp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