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朝邊境友誼橋今日封閉 朝鮮可能進行更多試爆 (圖)(ZT) (圖) (圖)

(2006-10-10 04:22:49) 下一個




友誼橋今封閉 邊境解放軍取消休假


綜合消息:對於朝鮮進行核試,據中朝邊境的吉林省居民說,當地並未感到有震動等異樣感覺。但靠近朝鮮邊境的解放軍部隊官兵已全部取消休假,當地地方武裝部長則集中進行了防化訓練。而10日又傳出中朝邊境通道“友誼橋”將封閉的消息。

香港《文匯報》報道,吉林省臨江、集安、龍井海關關員表示他們也很關注朝鮮核試爆,但未接到有關禁止或限製貿易的通知。雖然有消息表示中國方麵的貨物可能會停止出口到朝鮮。但此三地海關仍然開張,也不禁止朝鮮貨物進入中國口岸。在9日下午17時25分,丹東鴨綠江大橋旁的中朝貿易口岸現場仍能看到有六七十輛滿載貨物的車輛陸續出關駛向朝鮮。

下午從中國過境的車輛大都是返回朝鮮的,但其中也會有一些急於過境的朝鮮貨物選擇下午入境。一位經常往返於中朝運送貨物的司機說:“聽說了今天朝鮮要搞核實驗,但是現在還沒看出來對中朝貿易有什麽影響,今天過關的車輛也不比平時少”。

路透社報道,雖然中國武警9日照常在遼寧省丹東市邊境中朝友誼橋上檢查車輛,不過,丹東關稅局官員及商人表示將在10日關閉這條橋,朝鮮方麵提出封關要求,隻準官方車輛通過。一說是這與朝鮮核試爆有關,另一說則是因為當天是朝鮮勞動黨六十一周年黨慶,出於保安需要而封橋。

另外,丹東市原定10月17至20日在平壤舉辦的“朝鮮平壤交流物資展銷會”已因為核試而推遲。當被問到展銷會是否會如期舉行時,一位聯係人對朝鮮此次核試驗影響到展會的正常進行表示極大不滿,他表示:“你該安排什麽就安排什麽吧,估計目前這個情況兩三個月也不能有結果,到時再通知吧”。

丹東市與朝鮮第二大城市新義州接壤,中國數十年來通過中朝友誼橋運送物資援助朝鮮。以前通往這裏的車輛很多,但現在很冷清。原因是7月朝鮮發射七枚導彈和最近的核試驗危機,導致中國援朝物資大幅減少。

韓國《東亞日報》說,守在江邊的朝鮮軍人見有媒體采訪,也不顧忌身分就開口索賄。通過核武裝保衛祖國的朝鮮,現在實際上已經成為“窮光蛋”。

中朝危機早在本月初即在友誼橋上顯現。此前,因中秋節關閉五天的丹東海關於6日重新開放,但是從朝鮮入境的貨車還不到二十輛。而在海關院內排隊等候的中國出境朝鮮的貨車也僅有四十多輛,不到兩個小時就全部通關過橋。

中國商人說:“以前每天通過大橋的車輛達到二百多輛,但是最近好像不到一百輛。”通過該橋進入朝鮮的貿易量和支援朝鮮物資分別僅達到以前的30%和70%。到此投資的韓國商人也稱,朝鮮在7月初發射導彈後,韓國和中國的支援物資急劇減少,並且交易量的減少也顯而易見。



10月9日的中朝友誼橋,仍能看到貨車經過

由於遊客稀少,朝鮮新義州江邊的觀光遊覽船現在均已停業。江邊停滿廢棄船隻,碼頭吊塔旁沒有一艘貨物船,意味著碼頭根本沒有作業。生鏽的船隻和有點淩亂的建築物前可以看到紅字廣告牌,上寫“21世紀民族的太陽——金正日將軍萬歲”。相反,丹東的港口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卸貨作業,其中包括了從朝鮮運來廢鐵的船隻。

中國丹東韓國人協會負責人稱:“朝鮮向中國出口的物質大部分是像煤炭、銅、鐵礦石之類的礦物質,但是最近可能是因為連這些也很難弄到,甚至收集廢鐵。”

《東亞日報》報道說,此時的景象甚是淒涼,讓人不禁遙想1940年代至1950年代初,中國抗美援朝時大批部隊唱著“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歌,從丹東跨過鴨綠江上的鐵橋開進朝鮮,中國人稱這座城市叫“英雄城市”,一直到1965年改為丹東。

也就是在這一場戰爭中,跨越鴨綠江的鐵橋遭美軍飛機轟炸,鐵橋中間斷為兩半,靠近中國的鐵橋未被炸,還剩下四個橋孔,但在朝鮮的全被炸斷,沒入江中。戰後中朝兩國決定不再複建,要留給後人記取戰爭教訓,這座鐵橋稱為“鴨綠江斷橋”,而距離斷橋約一百米的上遊處另有一座鐵橋,稱“中韓友誼橋”。不管是斷橋,還是友誼橋,都是近代日本兩度入侵中國東北期間修建的遺物,鴨綠江斷橋修建於1903年,友誼大橋修建於1943年。

韓國聯合通訊社說,中國政府獲悉朝鮮核試驗僅過了2小時20分就發表外交部聲明,這相對於上次朝鮮宣布進行核試驗計劃時,中國過了十八個小時才有政府發言人發表講話,是非常迅速的反應。

聲明內容也是史無前例非常強硬。中國外交部表示,“朝鮮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進行了核試驗”,這完全暴露了中國政府憤慨的程度。中國政府將官方反應形式也升級到了最高水平。朝鮮預告進行核試驗時,隻是“發言人講話”程度,而這次是“外交部聲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朝鮮半島問題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說:“中國政府如此迅速的做出強硬的反應,充分證明了對朝鮮核試驗嚴重關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說:“朝鮮的核試驗證實了中國的國家目標和朝鮮的國家目標相互衝突。”中國的國家目標是和平發展中國,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主張東北亞以及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才是必備條件。而朝鮮為了維持體製及政權,追求擁核國地位,因此破壞了東北亞和平與穩定。

中國對朝鮮政策的變化很可能以共同參與國際社會製裁朝鮮的形式顯現。也就是說,即使聯合國安理會推進對朝鮮采取更強硬的製裁決議,中國也有可能讚成。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晉林波也說,中國作為朝鮮最大的石油、糧食援助國的影響力,也可能成為牽製及遏製朝鮮的手段。

然而,不少中國朝鮮半島專家分析,中國對於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仍將持保留態度的可能性較高。中國外交部聲明中呼籲各相關國家冷靜應對,堅持通過協商和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反映出中國政府反對武力製裁的立場。


核爆地點異動 朝鮮或進行更多試爆





這是2006年1月5日拍攝的朝鮮核反應堆的衛星照片

韓國最高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9日表示,該機構在朝鮮當天疑似進行試爆的所在地附近偵測到不尋常的跡象。鑒於有消息稱朝鮮目前擁有足以造成七枚核彈的鈽元素,分析稱,朝鮮可能計劃進行更多的核試爆。


朝鮮可能進行更多核試爆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一名聽取國家情報院議員說,該機構在朝鮮9日疑似進行試爆的所在地附近,偵測到不尋常的跡象。報道說,朝鮮東北方豐溪裏下午3時約三十至四十名人員與車輛展開活動。據報道該地為稍早朝鮮當局疑似從事地下試爆的地點。

根據報道,國家情報院院長金升圭說,據信當天引爆的裝置體積小,威力約等同於不到一千噸的黃色炸藥。


朝鮮擁有鈽元素足夠製七枚核彈

韓國一名國會議員引述國家情報院院長金升圭談話表示,據信朝鮮貯存四十公斤的鈽元素,足以製造多達七枚核彈。據報道金升圭也告訴國會,繼首次試爆後,朝鮮可能還會進行更多的核武試爆。

該名國會議員引述金升圭告訴國會情報委員會的談話說:“朝鮮據信已貯存約三十至四十公斤的鈽。”

情報委員會成員、反對黨大國家黨議員鄭亨根,引述了金升圭的談話。金升圭說,這四十公斤的鈽,其中十至十二公斤,是在平壤北方九十公裏的寧邊核設施向國際原子能總署開放前,就已經取得。鄭亨根表示:“由於一名核彈需要五至六公斤的鈽,因此朝鮮能夠製造七枚核彈。”他說:“我們不能排除朝鮮進一步進行核武試爆的可能性,舉例來說,巴基斯坦就進行六次核武試爆。”


韓國情報當局未能事先掌握跡象

韓國國家情報院初步分析認為,朝鮮當天上午進行核試驗的地點,是位於朝鮮東北部的鹹鏡北道花台郡舞水端裏、標高360公尺的一座山的地下水平坑道。

報道引述曾擔任過國家情報院前國家安全企劃部第一次長、現為在野大國家黨國會情報委員會幹事鄭亨根議員的話,作出前述報道。鄭亨根在參加由國家情報院院長金升圭出席的不公開國會情報委員會全體會議,聽取有關朝鮮核試的最新情報分析報告後,向韓國媒體公開了上述信息。

鄭亨根指出,當天上午9點30分左右,金升圭還曾報告指出,“朝鮮尚無核試的跡象”,並表示“今後進行核試爆時,鹹鏡北道吉州郡鳳溪裏萬塔山是最有可能的核試地點”,充分凸顯了韓國情報當局根本就未能事先掌握到任何跡象。

他透露,當朝鮮於當天上午9點35分左右進行核試驗後,韓國初步推測的核試地點,竟然距離原先韓國分析認為最有可能的地點——鹹鏡北道吉州郡鳳溪裏,卻偏東了三十公裏,距今年7月5日朝鮮發射大浦洞II導彈的鹹鏡北道花台郡舞水端裏導彈發射基地,西北方不遠的一坐標高360公尺的山的地下坑道內。據國家情報院透露,從山的高度來看,應該是在水平坑道內、而不是垂直坑道內進行核試驗。

(記者:胡軍) (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