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大新商幫重畫中國經濟版圖(ZT)

(2006-09-29 16:14:06) 下一個
據中國時報彭誌平報導,五大新商幫正逐漸改寫中國大陸的經濟版圖。據中新社報導,大陸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沿海的山東、蘇南、浙江、閩南、珠三角五大新商幫已然形成;當前大陸二十五個最具發展前途的城市,絕大部分都在五大新商幫的版圖範圍。()

五大新商幫各有特色,以最北的山東商幫而言,國有企業色彩鮮明,「魯商近官」是最典型的形容。魯商並且還帶有孔子、老子的基因,「一手拿著孫子兵法衝殺,一手拿著道德經,相互陰陽調和」也是魯商的寫照。()

魯商近官蘇南商幫台商多()

魯商的地域分布包括濟南、青島、煙台、威海,魯商代表人物之一,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說,「要做大商人,不做大官」,而實際上在魯商背後就站著堅定的「大官」。()

相對於山東的魯文化,蘇南商幫背後的文化底蘊則是吳文化。吳文化重格物致知,強調均衡、集體、等級,特點是集體所有製模式。再相對於「魯商近官」,蘇南商幫堪稱「又紅又專」,在此一背景之下,蘇南過去盛行「社區政府公司主義」,但亦因此出現產權模糊、所有者不明的弊端。()

不過,經過「二次改革」之後,蘇南商幫逐漸轉型為資本經營、個體私營經濟、園區經濟。蘇南商幫的地域分布主要在蘇州、無錫、常州,這些地方也是台商相當密集的區域。()

浙商吃苦耐勞團結善滲透()

再往南就是受到最多關注眼光的浙江商幫,代表性人物之一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每天要簽閱公司所有發票,簽過才能生效。有次看到一次采購十枝掃帚,宗慶後還說,「買十個掃帚還不批發,太浪費了!」()

在永嘉文化(浙東文化)的薰陶下,浙商普遍吃苦耐勞,而且傾向功利取向。以溫州來說,原本靠的就是勤奮吃苦,在體製和意識形態的邊緣完成資本累積後,再逐漸從分散的家庭作坊過渡到現代私營企業。浙商滲透力強,全大陸隻要能做生意的地方幾乎都能找到浙商;同時,浙商相當團結,被形容為「隻要有浙江人的地方就會形成類似軍隊班排連營團師軍的完整建製」。()

閩商家族企業粵商最精明()

閩商則糅和「愛拚才會贏」的閩南文化以及閩西的客家商業文化,在地域的分布方麵,泉州、漳州、廈門是閩南商幫的重要根據地,最能代表閩商崛起的案例,當屬晉江的造鞋運動。閩商的特色是家族企業較多,優點是有經營企業的意識,生產開發能力強;但人力資源較為單薄則是最大的弱點。()

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廣州、深圳、東莞、順德、中山的粵商經常被拿來與浙商比較。受到嶺南文化影響,珠三角粵商膽大務實、精明靈活、擅長貿易,並與港澳及境外資本關係密切,同時對市場策略、產品策略的研究相當重視。()

不過,珠三角粵商被批評為過度注重利潤,進而影響到企業的胸懷與格局。因此,雖然珠三角粵商有著中國商人少有的自由開放、冒險開拓、務實創新的精神,但由於太過務實,天天圍繞著利潤轉,戰略方麵的前瞻性較為遜色。 ()

明清3大商幫僅存潮商()

中國商幫之興盛可上溯至明、清時期,當時商幫的活動範圍已擴及全大陸。而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大陸出現十大商幫,其中以晉商、徽商、潮商影響力最大。對照起五大新商幫,隻有廣東商幫依然挺立。()

晉商崛起於明朝,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達到顛峰。而晉商的事業版圖中以金融事業最為強大,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晉商幾乎占盡全大陸匯兌業務,所謂「北號南莊」指的就是由晉商控製的南北兩大票號、錢莊集團。 徽商與晉商齊名,徽商的滲透力更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明清時期徽商控製長江、淮河水運要道,分布範圍更遍及廣東、福建、湖南、四川、雲貴、山東、河北、北京、東北,甚至遠征日本從事商貿活動。「無徽不成商」道盡了當時徽商勢力之旺盛。()

而潮商指的是廣東潮州商幫,潮商真正強大起來已經是近代、現代的事情了。潮商一向是以冒險性個強烈、肯吃苦耐勞著稱;潮商也積極向外拓展版圖,離鄉背井遠赴印尼、馬來西亞打天下。也因為這種開放心態,使得廣東商幫在改革開放之後得以迅速發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