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稿:中國在南太平洋麵臨的真正博弈(ZT)

(2006-08-22 18:01:52) 下一個
在地理上,南太平洋上有一個澳洲大陸,還有一個紐西蘭島,另有眾多星羅棋布的小島。自它成為國際體係的一部分以來,這片相對孤立的南方海洋就一直是這個星球上一個頗為特殊的地理區域。 首先,在曆史的視角中,這個地區是大英帝國遙遠的海外行省。雖然早已經陸續獨立成為了一些主權國家,但仍屬於英聯邦的傳統範圍,女王陛下仍在這個地區維持著她的權力象徵,英國仍在這個地區施加著宗主國的特殊影響,歐裔移民仍是這個地區主流社會的基本構成。 第二,在區域經濟的視角中,這個地區卻被視為是亞太經濟圈的一部分,而且正在越來越深地卷入亞太經濟合作的框架當中。盡管全麵地“脫歐入亞”並未成為澳紐等國堅定持續的國策,但至少在經濟方麵,這個地區早已深度卷入了亞太經濟體,成為了其中一個子區域。 第三,在地緣政治的視角中,這個地區又與北美洲、南美洲一起同屬所謂的“外新月形區域”,是歐亞大陸這個“世界島”的外層邊緣地帶,既不屬於全球霸權的製高點,也不屬於陸權爭霸的生死地,但卻因為與美國同屬同一地緣政治帶,而天然地具有某種潛在的戰略意義。 簡言之,這個地區在傳統上屬於歐洲的一部分,在經濟上卻屬於亞洲的一部分,在戰略上又屬於美洲的一部分。歐亞美三大力量中心都會對它分別產生影響,而它同時也對這三大中心分別具有其重大意義。這就是南太平洋大陸和諸島在國際關係中的特殊性之所在。 基於這個宏觀框架,可以對中國與這個地區之間關係作一簡要分析。 首先,中國與南太平洋關係的基本盤是經濟合作關係,這是最自然、最成熟、最少爭議性和敏感性的一層關係。中國的經濟規模、國內市場、發展前景、地區影響等方麵都對這個半隔絕的地區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在當今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南太平洋地區必須靠依附於大的經濟體來尋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正是確保該地區不被排除在亞洲經濟特別是東亞經濟之外的根本保障。 經濟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單純,其中的關鍵要素無非就是一些數字。2005年,中國的GDP總值約為澳大利亞的12倍,約為紐西蘭的84倍;外貿進出口總額約為澳大利亞的6倍,約為紐西蘭的30倍;經濟增長率約為澳紐兩國的3-4倍。當今世界就是經濟機會主義時代,經濟牌打到哪裏都有理。 可以預期,隻要不出現大的變局,經濟合作這個基本盤將會穩定地發展下去。重要的是,中國與這個地區之間沒有大的曆史遺留問題,也沒有大的政治衝突和安全關切,所以不太會出現中日關係那種“經熱政冷”的現象,也不太會出現中俄之間那種“官熱民冷”的現象。隻要經貿關係處理得當,雙邊關係也有望達到某種“曆史上最好時期”的水平。 但經濟關係並不意味著全部,中國在這個地區所麵臨的真正的博弈將在東西方文明衝突和中美全麵對抗這兩個大的戰略格局之內出現。 一般情況下,在東西方文明衝突或所謂基督教文化圈與儒教文化圈的衝突這個格局內,南太平洋地區(主要是澳紐兩國)會以西方價值觀的捍衛者、歐洲殖民主義勢力代理人的身份出現在亞洲共同體當中,形成對中國乃至其它亞洲國家的製約和遏製態勢(正如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先生所描述的)。而在中美全麵對抗這個大格局之內,南太平洋地區(也主要是澳紐兩國)則會以美國的政治-軍事同盟、盎格魯-薩克遜全球霸權的同夥甚至美英加澳紐這個盎格魯-薩克遜大帝國的組成部分的身份出現在中國的東南方向,形成戰略包圍態勢。 在表麵上,這個陰森森的衝突對抗的局麵,有關各方目前都在盡力避免。上個月美國國務卿賴斯女士訪問澳大利亞時,曾公開否認關於“遏製中國”的說法,這一次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澳大利亞,也著重強調雙方的政治互信以及中國的和平發展。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中國的和平發展將得到世界各國普遍的理解甚至支持,中國與南太平洋地區目前的經濟合作勢頭繼續向前推進,形成共贏局麵;同時,導致上述衝突對抗的各種因素被逐漸化解,暖洋洋的經濟貿易合作將陰森森的政治軍事對抗無限期地向後推遲。 一位哲人說過,人類的未來永遠是意願的未來和命運的未來之間的混合。的確,有時候意願會勝過命運,有時候命運會勝過意願,但無論如何,人類的樂觀天性永遠都會在最壞的命運中堅持最好的意願。這也許就是中國人與南太平洋人在今天所共同致力的事業。至少,南太平洋的陽光總是暖洋洋的,令人無緣無故地心生樂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