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儒家'以人為本'的道德智慧(8.2)

(2006-08-04 05:03:31) 下一個
儒家敬畏“天”(上帝),但敬“鬼神”(偶像等)遠之,與摩西十誡的第一、二條是一樣的,但儒家的出發點是人,也就是人與人的具體人倫道德,也就是以人為本。儒家“以人為本”杜絕了違犯最大 三條誡命的機會,同時,儒家在體製和實踐上,道德教育與政府 管理分離,提供了儒生的仕途、人才的選拔和對官員的道德約束等體係。基督教明確闡述了,第一是愛上帝,第二是愛人如己。沒有人真能明白“上帝”是誰,一旦權威 誤用、假冒上帝的名(第三條),往往就帶來了宗教的迫害,以及發動了聖戰等! 儒家堅持宗教信仰的自由,杜絕一切宗教和思想的偏見與迫害。 任何一種體製,都有自身發展的限製,長期曆史累積的繁文縟節,也導致了儒家思想的僵化。戰爭的震蕩對腐蝕的清除,形成了一種周期性發生的社會弊端。從中國文明中,歐洲發掘了技術和思想的珠寶(The Tao of Physics, Fritjof Capra, 1975 Oxford),同時,恢複了古代希臘、羅馬和猶太文化中優秀的傳統,進而,建立了“政”、“教”、“商”分離的體製和科學範式等,發展了政治、文官等更細致的管理係統, 因此,實現了近代文明的後來居上。 儒家思想和歐洲人文主義的“以人為本”,不是不敬畏“上帝”,還是拋棄了空洞、封閉的“一個針尖上能站幾個靈魂”等無聊辯論,走向了具體實踐、理性的探索真理的道路。倫理道德詮釋是法製發展的基礎,沒有斯賓洛莎等的倫理學和法國人本主義等 的詮釋,很難想像能發展近代科技文明。儒家經典,正是從摩西律法第五條誡命的孝敬父母,開始了倫理道德體係的建立。然而,當吸收西方文明時,很多人不加思索地歪曲了中國人的祖先,包括老子、孔孟等的形像,實際上也就違犯了摩西的誡命。甚至,“無神”與“有神”、“唯物”與“唯心”、“科學”與“宗教”、“進化”與“創造”(難道全能的上帝不能用猿 的細胞造人嗎?難道猿細胞就不和人體細胞一樣是塵土了嗎?)的辯論也成了空洞、無實質的辯論。儒家是很現實的曆史、實踐主義,無論是人治還是法治,如何解決具體道德、社會治理的問題是其核心思想。 西方人對中國人性格的觀察,盡管有文化和宗教的偏見,但不能不認真思考自己的問題。中國一些人的性格中,比較大的三大缺點可能是:第一、缺乏追求真理的獨立思考、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精神,易於依附一些權威的現成觀點;第二、畏縮怕事、缺乏見義勇為的正義、膽量,易於被外部的勢力(及非華人 的中文攪亂)所分化、瓦解;第三、缺乏團隊精神、公共意識,太多的內耗、自私的爭鬥。因此,中國華人急需要改善自己的道德精神 -也就是群體智慧的發展,人性的完善是一個社會的發明、創造、進步和建立偉大文明的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