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的精神》-情愛與權利場(2.1)

(2006-08-04 04:52:23) 下一個
當羅馬政治與宗教團體聯合、思想探索與宗教信仰結合時,就是對異端迫害的開始。科學誕生於富於自由探索精神的富裕家庭,科學是他們的事業和愛好。不少偉大的科學家為了自然界的真理不但奉獻了自己的財富,而且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在德國哥根廷大學最早開始了科學的教育,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最早建立了大學實驗室,愛迪生在美國最早開創工業實驗室。當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教育已經成了生存的前提,科學家也成了實驗室裏的老板。科學界不再是象牙塔,還是一個與經濟和政治不可分割的社會。科學給人類到來了偉大的創造,也帶來了毀滅性的武器。大家都在科學界裏為了名利而奮鬥,科學工作不但是一種就業機會,而且是創造經濟和財富的來源。 中國文化中,佛教忽視終極因的“因緣”循環理論是看破人塵的虛無思想,真正導致文化發展的是儒-道家“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演變觀念。宇宙的大爆炸理論,闡述了從太極演變到萬物的道德經理念,也即是星係、生命和人類的起源過程。從中東的人類搖籃到現代全球化文明的世界大同是人類精神的文化創造過程。從個人與社會,從社會與人類形成文化係統結構的自組織化過程,是民族性格和文化多樣性的構建化。星星似魚網,歲月如穿梭,行人是網中魚。我已經記不起這斷詩歌來自哪本科學史書。時間和空間決定了一切事物的命運,作為高級生命的人類也逃不脫這種命運,這就成了影響人類行為的重要原因。個人生命的延伸有限,生命的價值卻可以完全不同。個體繁殖和文化創造可使生命及心靈得以繼續;因此,愛情是肉體生命延續的本能,教育和傳播是心靈延續的功能。當科技文明誕生以來,這種靈(SOUL)與肉(BODY)的爭戰也就滲透到了這個新的社會中來。 元月一天的清晨,歐洲的火車站台上聚集了一群大學教授、講師和博士後和博士生。唐生與黃彩也在其中,他們要去大學的一個郊外的學術俱樂部開一個學術交流會。天氣晴朗,萬裏無雲。大家在談笑風生,因為今天開始的一種新的研究氣氛。突然,唐生望見站在前麵不遠處的博士生琵麗墊起腳跟一起一落幾次。琵麗是一個很飄亮的女生,與唐生在同一個實驗室裏。唐生很奇怪她的這一動作,於是回顧四周,隻見女博士生腩珊正背對著琵麗在與教授坎姆談話。腩珊剛要畢業了,他的老板是剛上任的係主任坎姆。但是坎姆似乎並沒有看見琵麗的動作,繼續與腩珊熱情地交談。幾分鍾後,火車進了站,大家各自上了車。當唐生與黃彩一同進入會場時,坎姆伸手去問候黃彩卻完全對唐生視而不見,唐生於是轉過身去欣賞廚窗的工藝品。一天的交流會時間按排得很緊,因為唐生和同實驗室的博士後黃彩都是中國人,所以這個組的報告由琵麗來講演。會上主持人彌爾教授提出了一個難題,於是琵麗的老板醉花轉向唐生求援。會議結束後,大家結夥乘坐火車回各自的住處去了。幾天後,黃彩問唐生的車票報銷了沒有,事前係上將為大家出車費,但後來一直就沒有了這回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