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家述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劉吉: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

(2012-07-31 15:24:53) 下一個



劉吉: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

  未來十年中國怎麽辦?除了要吸取上述世界各國兩難的教益外,最重要的還是按鄧小平教導:一切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世界先進發達國家都麵對結構性兩難問題,不正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曆史性機遇嗎?

  一、兩難的世界

  我們正處在一個艱難的世界,而且是越來越嚴峻的兩難的世界。

  從全球講,大多數人口仍處在貧困與愚昧之中,迫切要求和平發展,要求盡快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另方麵不足十五億人口享受現代文明的先進發達國家已經進入科業化(知識化)時代,在他們幾百年工業化進程中對全球資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現在強烈要求高標準的生態環境保護。這就是一個全球兩難問題。經濟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但是全球化也是“雙麵刃”:不參與全球化,就會被邊緣化,不能分享經濟全球化的巨大效益,失去和平發展的曆史機遇;參與全球化,麵對先進發達國家在資本、科技、人才、管理以及國際遊戲規則等巨大優勢,在競爭中“優勝劣汰”,世界更加兩級分化。這又是一個全球兩難問題。

  除了種種全球化兩難外,不同國家還有著各自不同的兩難。

  1.美國

  美國是當代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成為富有的經濟發達國家,當然有其自然的、曆史的、製度的各種原因,此處不作分析,但成為超級大國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紅利”和戰後冷戰的形勢,建立起兩個霸權:(1) 軍事霸權: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先進軍事裝備,以及高於世界軍費總和的天文數字的軍費開支,保持著強大軍事威懾力量和霸權;(2) 金融霸權:先是布雷頓森林條約確定美元唯一地與黃金等價的地位,使美元成為唯一的國際貨幣,繼而當國際美元保有量超過其黃金兌換能力時,1973年又單方麵霸道地宣布美元與金本位脫鉤,從而美國更可以無限製地印發美鈔,美國既不必兌換黃金硬通貨,又不會通貨膨脹,而讓全世界為她承擔了通脹風險。正是這兩個霸權,美國從全世界廉價地掠奪了她發展需要的八十種戰略資源的七十九種,如美國消費世界石油的26%之巨;美國許多產品曾經壟斷世界市場,如汽車曾達60%-80%,從而取得了超額的霸權壟斷利潤。正是這樣造就美國超級繁榮的社會、超前消費的生活方式和超高規模的赤字預算如此“三超”水平。然而,隨著冷戰結束,世界進入和平發展的曆史進程,不僅歐、日經濟複興,而且先有亞洲幾小龍幾小虎、後有中國改革開放、今日有金磚五國,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從而使美國經濟壟斷喪失,從當年巨大債權國淪為巨大債務國境況!誠然美國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然而,以上種種,特別這次美國經濟危機揭示了美國結構性的“兩難”難題:如果停止搞霸權主義,就無法獲得巨額的世界資源和“霸權利潤”,也就無法維持美國“三超”的高水平生活方式,國內矛盾必將立即尖銳化,失去穩定和繁榮;如果繼續搞霸權主義,違反世界和平發展的曆史潮流,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日益強烈的反對和孤立,“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美國難題給中國的教益是:決不可搞霸權,霸權時代已經永遠一去不複返了。

  2.歐洲

  近代以來,歐洲一直引領人類前進。歐洲的繁榮雖然有著血腥的炮艦殖民掠奪的曆史,它畢竟是工業革命和工業社會的發源地。歐洲還是近代文明包括人文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潮的發源地,特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後兩種淵源於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都有著飛躍的發展。在西歐、北歐,工人運動高漲,取得完全的選舉權,從而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不斷執政,甚至長期執政(如瑞典),加上科學技術革命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從而,社會主義因素不可抗拒地在資本主義社會母體內誕生並不斷增長。時至今日,在歐洲按照馬克思主義當年定義的資本主義,實際上如馬克思主義的預言正在或已經消亡,德國自稱社會市場經濟,法國自稱混合經濟,特別北歐可以說已是“北歐特色的社會主義”了。歐洲本可以也應該繼續引領人類前進,但是債務危機打破了人們的迷夢!債務危機揭示了歐洲結構性的“兩難”問題。歐洲首創社會勞動保障,依法保障勞動者利益這無疑是人類曆史性的進步,可是歐洲更超越一步,從泛化人文主義的“人權”理念出發,認為隻要是人,都應有權共享人類創造的文明和財富,從而提出社會福利理念並演化為福利社會的理想。加上資本主義多黨(兩黨)競選的議會民主機製,爭相許諾選民的社會福利,越來越抬高社會福利水平。當代歐洲各國已經出現了一個人什麽事都不幹每月都可以獲得1,000歐元或更多福利的現象。這樣越來越高的福利,已經超過了社會生產力創造的價值,隻能靠發行越來越多的國債來彌補,以致達到今日無力償還的地步,債務引發的經濟危機就是不可避免了。另外,這樣高額的社會福利必然造就懶漢,今日各國都有約10%的人一輩子不勞而獲,他們實際上是剝削者,嚴重地束縛了歐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經濟進一步增長。占人口10%的勞動崗位沒人幹,必然引入外來移民,特別是伊斯蘭文化的移民難以融入歐洲社會,其第二、三代移民又享受歐洲民主和福利,於是移民衝突和極右翼崛起也日益成為歐洲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了。總之,歐洲麵臨結構性的“兩難”:不改變當今如此高額社會福利,就無法解決越來越嚴重的債務危機和移民衝突問題;可是要改變高額社會福利和移民狀況又談何容易,勞動者(特別弱勢勞動者)已經獲得的既得利益是不可侵犯的,誰侵犯誰就失去選票而無法執政,乃至引發社會動亂。

  歐洲難題給中國的教益是:要不斷健全和提高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千萬不能搞全民的社會福利和福利社會。

  3.日本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貧困的島國,1868年明治維新後提出“脫亞入歐”戰略。一方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另方麵是尾隨西方列強,在亞洲稱霸。首先侵占朝鮮半島,1895年甲午戰爭打敗中國,中國人每人半兩白銀的賠款,完成了她工業化的原始資本積累。沿著軍國主義道路,與德意結盟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又發動珍珠港事件侵犯美國,終於以徹底失敗畫了一個曆史句號。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立下一部“和平憲法”,但在美國冷戰的軍事保護下,軍國主義沒有徹底清算,相反利用朝鮮戰爭和戰後廣大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戰爭的機遇,依靠工業化的底子和國際廉價資源,完成了“貿易立國”、“技術立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日本可以說不了”,又在重溫亞洲霸權舊夢。但是世界進入和平發展時代,特別是又觸動世界霸主美國的利益,結果在世界人民反對下,特別是在美國政治、經濟和軍事打壓下,簽訂“廣場協議”,日本經濟陷入20多年長期低迷而難以自拔。今日朝鮮半島和中國已非當日衰弱的封建王朝,東南亞新興獨立國家也今非昔比,雖然日本有一股軍國主義勢力總在蠢蠢欲動,但想走戰前軍國主義道路擺脫經濟低迷斷無可能。由於在高新技術上競爭不過歐美,在一般技術和產品上又碰到亞洲和世界新興國家的強大競爭,日本再走戰後靠美國軍事戰略庇護和廉價世界資源道路實現新的高速發展也不可能了。

  當今日本是真正地碰到曆史性難題。日本麵對了兩難選擇:繼續“脫亞入歐”的地區霸權老路已到山窮水盡,不論是複興軍國主義,還是依賴美國和平取得經濟霸權都走不通;徹底以平等一員回歸亞洲,共建共贏的亞洲共同體,就要徹底清算軍國主義以獲得亞洲人民信任,就要徹底拋棄幾百年“脫亞入歐”形成的種種曆史負擔(包括社會心理負擔),就要徹底擺脫追隨美國霸主,擺脫美國控製,這又談何容易?

  日本難題給中國的教益是:絕不能依附美國霸主,也永遠不做地區霸主,融入世界首先融入亞洲,與亞洲各國平等合作共同發展。

  4.發展中國家

  拉美發展導致出現“拉美陷阱”這樣一個經濟學術語。亞洲發展又出了個“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都是當代後現代化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發展中一個兩難陷阱。

  拉美由於未直接受到二次大戰的破壞,一直是美國後院按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和製度發展,戰後拉美國家經濟狀況是令人矚目的,像阿根廷當年人均GDP已達7,000美元,居世界第六位。戰後世界總形勢是工人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崛起,又是西方自由選舉民主製度大發展,於是左翼政黨上台,左翼基本政策是:反美的民族主義,批判自由主義經濟,實行國有化;給工人農民廣大草根勞動者更高收入和更多的社會福利。於是外國資本(外企)和私有資本(私企)外逃,經濟發展停頓乃至倒退,而勞動者超前獲得超出其勞動價值的收入又造成通脹,結果陷入滯脹,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均下降,加上左翼領導人多出身底層,一旦掌權貪汙腐敗醜聞不斷等等,於是左翼政黨下台。右翼政黨重新上台後實行新自由主義政策,重新引入外資,進行非國有化,發展私有經濟等等,經濟上去了,人民生活也改善了,但同時貧富差距拉大,失業率增加等等,右翼政黨再次競選失敗,左翼政黨重新上台……如此左右折騰,人均GDP增長緩慢,甚至停頓下降,形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個“陷阱”。在亞洲新興發展國家也不同程度下出現這個問題,被稱為“中等收入陷阱”。國家要得到發展,人類實踐證明市場經濟最有效,同時人們收入差距也拉大。當生活處於不得溫飽階段人們拚命努力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狀況,無暇旁顧,拚搏成為社會主流意識。而當人們獲得中等收入水平時,吃飽了,穿暖了,也有些文化了,在一個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工人也多是剛從農村流入城市的一、二代農民工。許多知識分子也剛從農民中誕生。總之,工業化未完成還是農業社會主導的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占人口大多數的工農草根勞動者開始對分配差距敏感了,而長期農業社會封建“士大夫”傳統,也使某些“公共知識分子”憤起“為民請願”,從而使經濟發展優先變成盡力解決社會矛盾了,平均主義的“公平”、“共享”成為社會主流意識。

  於是,一方麵,要按照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行工業化,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經濟,就必須承受相當長時期分配差距拉大的陣痛,而這在當代發展中國家,農民還占人口大多數,農業還未被市場經濟改造,發展與分配的矛盾是難以闖過的關口;另方麵,在蛋糕尚未做到足夠大,就把分蛋糕當作社會主題,必然是農業社會的反市場經濟和平均主義分配思想占得上風,一個好端端的蓬勃發展的經濟就不可避免地停滯下來。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兩難。

  發展中國家的“拉美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對中國的教益是:中國必須堅定地進行市場經濟改革,避開或超越“中等收入陷阱”。

  綜上所述,兩難的世界都是結構性的兩難,不是短時期和一般政策可以解決的,全世界都要進行根本性改革。兩難世界同時也必須是大改革的世界。


  二、中國向何處去

  未來十年中國怎麽辦?除了要吸取上述世界各國兩難的教益外,最重要的還是按鄧小平教導:一切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世界先進發達國家都麵對結構性兩難問題,不正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曆史性機遇嗎?鄧小平曾反複地告誡我們:“要抓住曆史機遇”,“千萬不要錯過曆史機遇”,遺憾的是中國是個發展資源不足又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中國雖不是超級大國也永遠不做超級大國,但14億人口卻是世界最大的超級社會,各種社會問題都是人類史無前例的;中國自古以農立國,世界上最發達的農耕生產力造就了幾千年最發達完善的封建主義社會,封建政治和文化等曆史負擔沉重;中國雖然有上百年工業化曆程,特別是鄧小平開拓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工業化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至今中國農業人口仍在60%以上,農業仍在小農自然經濟的窠臼之中,尚未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市場經濟改造,中國工業化還沒有走完一半曆程。根據2008年世界銀行分類,中等收入國家年人均GDP為976-11,906美元,中國現在年人均GDP 5,000美元左右,處在中等收入國家中間偏下。凡此種種,中國正麵對日益嚴峻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如何避開或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是未來十年的根本使命。

  1.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進行到底

  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徹底改變了前蘇聯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防止兩極分化,最後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第一位的,是硬道理。全民公有製和計劃經濟不再是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真正的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發達的市場經濟基礎之上。

  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基本建立,大大解放了生產力,中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在引領世界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目標的改革開放還遠未完成。從內容領域講,還有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製改革、農業體製改革等等,盡管不斷受到市場巨大衝擊,但作為根本性體製變革還剛起步,甚至尚未起步。同時,從市場質量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準則是“社會需求、等價交換、自由競爭、法製公正、宏觀調控、優勝劣汰、化劣為優”,相應的運行機製尚未完善,特別健全相應法製保證更是薄弱。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法製薄弱,從立法不足到執法不嚴,正是今日中國市場秩序混亂之源。因此,必須以鄧小平那樣巨大的理論勇氣和革命膽略,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擺脫封建農業社會小生產意識,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改革開放是中國解放生產力、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基本動力。“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增長,有利於國家實力的增強,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提高,是黨和國家一切方針政策的依據和檢驗準繩。離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發展方式和生產結構轉型都是空談,中國經濟必將停滯乃至下降,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會錯失曆史機遇。

  2.一切上層建築都必須隨之相應改革

  隨著經濟基礎發生根本性改革,政治、文化等一切上層建築都必須相應的改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上層建築不改革或改革滯後,必將阻礙經濟體製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甚至已有經濟體製改革的成果還會喪失。鄧小平提出的中國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個全麵性的社會改革,他稱之為“第二次革命”。如果說毛澤東領導了第一次以奪取政權為目標的“政治革命”取得勝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那麽鄧小平開創以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為旗幟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場更加偉大更加艱巨也更為複雜的“社會革命”,它是中華民族複興和富強之本。三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曆程,使我們深刻而痛徹地體驗了“第二次革命”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一切舊的上層建築決不肯自動退出曆史舞台,用各種形式反抗和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甚至打著深化改革的口號恢複它們在改革中“失去的天堂”。因此,今後十年必須鮮明地提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繼續以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為先導,同時一切上層建築都必須隨之相應改革;既是相應,上層建築改革必須以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經濟基礎為目標、為檢驗準繩。

  舉一個例子。既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基本準則已如前述是“社會需求、等價交換、自由競爭、法製公正、宏觀調控、優勝劣汰、化劣為優”七大準則,那麽,除了用相應法製建設來保證外,還要求並必然導致服務、自由、競爭、開拓、創新、法製、公正、誠信、合作、學習、崇尚科學、崇尚人才、崇尚強者和成功者等等,以至民主、人權、穩定等一係列價值觀和社會道德。今日中國社會上之所以有“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哀歎,正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七大運行準則的新秩序尚未完善,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這些新文化新道德更沒有得到充份認可與宣揚,而那些封建主義的、資本主義的文化和道德還在頑抗、哀鳴乃至打著市場名義張揚(如拜金主義)。他們還製造一種道貌岸然的理論,即所謂“經濟可以市場,社會絕不可市場”。這是完全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理論,試問與經濟基礎對立的社會除了混亂還能是什麽?

  3.政治體製改革四層次

  政治體製是首要的上層建築,及時相應改革尤其重要。同時,它的改革又是一個極為複雜和敏感問題,必須高度審慎推進。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製的改革一直在推進著。今日中國人民所享有的自由和民主都是空前的。否認這一點,不僅不符合事實,也無法正確解釋中國經濟和平發展與崛起。今日中國人民可以自由出國走向世界,隻要那個國家接受;近代以來包括當代的世界名著均在中國翻譯出版,廣泛暢銷,這恐怕在美國也未做到;言論自由更可從盛名全球的“北京出租汽車司機”、世界第一的網民自由言論,到最近馬立誠先生專著《當今中國八大社會思潮》,也是許多國家無法攀比的。

  當然,中國政治體製改革仍然任重道遠,舊的體製仍然在阻礙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今後十年中國政治體製改革有如下四個層次選擇:

  1)針對現實中不良政治製度與現象對症下藥。就像當年著名的《英國病》一樣,中國也有自己的“中國病”。如果有心人認真研究羅列起來恐怕可以數以百計。例如跑官賣官的吏治腐敗;各級政府和官員說假話做假事,所謂“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人民代表不與自己選區的選民見麵和匯報工作等等。如果能夠選擇危害巨大的,采取切實措施,每年有效改正十項,十年積累下來,其政治效能也是十分可觀的。

  當然,解決“中國病”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必須有像當年英國號稱“鐵女人”的撒切爾夫人那樣的強人意誌與手段。

  2)行政體製改革。當中國從奴隸社會轉化為封建社會時,經曆了幾百年的春秋戰國大動亂。生產力從青銅器時代發展到鐵器時代,生產關係從奴隸排耕,經“井田製”到地主農民之間的“租田製”,與此相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一次根本性行政體製改革,即從夏商周的分封製變革為中央集權郡縣製。中央集權郡縣製與小農生產的自然經濟相適應,有效地鞏固並完善了“租田製”小農經濟體製,建立起舉世無雙的高度發達的封建社會,長達二千年。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雖然發生了巨大的深刻變化,特別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消滅了地主階級,廢除了地主剝削農民的“租田製”,建立起許多大工業基礎;特別是鄧小平開創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先進的城市已經是高度分工協作的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二億農民進城務工開拓了小農經濟消亡的曆史進程,然而,中國的行政體製基本上還是“中央集權郡縣製”,政府作為“父母官”統管至上,多級政府層層“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種行政管理體製與社會化大生產的市場經濟完全不適應,形成越來越多尖銳的矛盾和對立,阻礙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鞏固和完善。必須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建立起與社會化大生產的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三級分工協同製。

  這種嶄新的行政體製包括:

  ——政企分開,政府不參與微觀經濟活動,企業成為市場經濟自由馳騁的主體;

  ——中央政府主管政治,確保國家領土完整統一和社會穩定(包括宏觀經濟調控),以及外交合作等;

  ——地方政府重在建設基礎設施和科學文化教育,以創造經濟發展良好的條件;

  ——基層政府直接麵對人民,重在社會保障和社區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如果政府三級分工協同製改革成功,就從根本上鞏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的構架,其偉大的曆史意義絕不低於秦始皇當年創新中央集權郡縣製,功彪史冊!

  3)黨內民主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製的核心和重大特色,改革黨的執政方式,以加強和提高共產黨的執政水平和能力,自然也成為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不可分割的和最重要的一環。中國共產黨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造自己,永遠站在時代的前列,才能擔負起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全新的黨建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改革的根本指針。中國共產黨改革的當務之急是吸取近代以來人類民主實踐的經驗,實行和完善黨內民主。

  黨內民主建設是一個從提高黨員和幹部素質以及完善黨紀黨規開始的係統工程。鑒於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曆史中民主集中製累遭踐踏和破壞的教訓,黨內民主建設急中之急是黨委集體領導法製化。集體領導不應隻是口號,必須有明確而詳盡的組織和行為規則。例如借鑒權威的《羅伯特會議規則》製定《黨委議事和決策規則》,以防止黨委書記一言堂,乃至個人崇拜獨裁;以保證黨的決策正確,不犯大的錯誤,有效領導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實現偉大複興。一個不民主的執政黨必然成為時代民主潮流的對立麵;黨不民主而發展社會民主必不可免地衝擊黨的執政地位,必然造成黨與社會的巨大衝突。一個充分民主的共產黨必將引領中國建設起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社會。

  4)社會民主。社會民主就是在全國全民範圍內實現普遍的全民民主。這是當代中國承受國內外輿論最大的政治壓力。這裏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民主?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這無疑是一個崇高的目標。問題是14億人民如何當家作主?這就要有一個係統的嚴謹的科學準則和科學程序來實現,保證作出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決策,以推動社會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民主是正確決策的手段。

  民主有三要素。第一,充分的言論自由。它包括:每個人都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和平台;每個人都充分尊重別人發表意見的權利,“我可以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必須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充分自由的討論乃至爭論,從而全方位揭示事物的矛盾,使大家認識全麵;各種意見發表了,理由講清楚了,討論就應該終止,相同意見和理由不應重複,以免以勢壓人和無休止的爭論下去;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不應為個人利益和門派之見所左右,更不應形成派係對立。所以,充分言論自由就是不容易的事。第二,少數服從多數。包括最低限度的行動上服從,不可一成少數就上街鬧事,搞街頭政治;心理上服從,不陽違陰違,隻有大家都貫徹多數人作出的決定,這個決定正確與否才可得到真正的實踐檢驗;少數派有責任監督多數人是否真正執行決議,而不是口是心非或政治作秀等等。第三,多數尊重少數。少數人對正確決定也作了巨大貢獻,兼聽則明,值得尊重;有時真理是在少數人手中,如果實踐檢驗多數人意見是錯誤的,少數人意見正是糾正錯誤的現成成果;如果不尊重少數人意見,甚至打擊少數人,那麽民主僅此一次,而不可持續了。三要素缺一不成其為民主。三要素都充分正確實現實屬不易。

  民主有二個條件。要實現民主三要素,參與民主的群體至少必須具有二個基本條件,一是大致相同的素質,包括選擇能力、守法精神以及相互寬容和尊重的胸懷等;二是能夠獲得對稱的有關決策的共同信息。

  民主還必須有一個保證,即完善的相應法律保證,並有相應的獨立的法治機構依法嚴懲一切破壞民主的行為。

  隻有全麵實現民主的三要素、二條件和一保證,才是真正完全意義上的民主。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尚未有真正的完全意義上的民主。西方先進國家幾百年的民主實踐,雖然不斷改進積累了豐富經驗,但是從未擺脫過形形色色“階級民主”、“金元民主”、“黑道民主”、“家族民主”以及“競選作秀”等陰影。當年華盛頓、傑弗遜時代,美國婦女沒有選舉權,因為婦女不懂政治;黑人沒有選舉權,因為是奴隸;即使白人男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財產,也沒有選舉權,因為沒財產的亡命之徒要胡來的;沒有中學以上文化沒選舉權,因為沒有選擇能力,還有宗教、居住時間等限製,最後隻有7%的人有選舉權,是真正的民主嗎?婦女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有選舉權,黑人選舉權直到1965年才最後解決。即使現在實行了“全民自由選舉”,當代西方民主投票率越來越低,甚至低於50%-40%,這已不是民主的“棄權”,而是廣大人民對這種民主製度的厭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得票率超過50%,當選執政者也隻是25%以下人民意願的代表,這就從根本上破壞了上述民主必須“少數服從多數”這一基本要素,何談真正民主?

  新的科技革命造就網絡社會和微博的出現,更敲響了多黨政治的喪鍾。任何個人都可以通過微博、網絡發表自己的政綱,在一夜之間獲得數以千萬、億萬人民的支持。這種“電子民主”是人類偉大的曆史性進步,將是二十一世紀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同時也是對現有政黨存在合理性的根本性挑戰,或者更根本地講是對傳統民主致命的一擊。網絡極容易地實現了全民得到共同的對稱的信息這一民主條件,但如果網民不具備較高的素質,就容易被輿論煽情左右,被野心家操縱,乃至成為重複古希臘民主蛻變的“多數人的暴政”。所有這些表明,中國的社會民主不必去趕西方多黨自由競選的“末班車”,但中國共產黨也必須清醒認識並認真應對電子民主的挑戰,自我實現馬克思主義預言的“政黨的消亡”。

  中國社會民主當前要努力不懈做的是認真準備民主二條件和一保證,以及可能的某些試驗。

  中國社會民主最後是怎麽樣的,這當是幾代人以後的事。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相信我們的子孫比我們更有智慧和能力創造出最好的高度而切實的真正民主方式。

  4.公正解決分配問題

  分配問題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一個突出的複雜問題,同時往往也成為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陷阱”的入口。中國要避開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公正解決分配問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仍是一個自然經濟為主的農業社會,現代工業隻占10%,農民占人口90%以上。即使工人、知識分子、幹部大多也出身於農民,加上幾千年封建文化傳統深厚,“不患貧而患不均”,因此,渴望和要求平均主義分配是很自然的事,並把它當作與舊社會區別的社會主義優越性。然而長期實行平均主義的結果,幹不幹一個樣,多幹少幹一樣,貢獻大貢獻小一個樣,滋長越來越多的懶漢,嚴重壓抑了勞動者特別是掌握先進生產力的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後經濟發展越來越低迷,平均主義分配導致普遍貧窮,貧窮導致無休止的階級鬥爭,又進一步破壞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到1978年,世界銀行按國際標準調查當時中國絕對貧困人口達64%,中國官方數字是2.5億人口(25%)不得溫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發動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發出振聾發聵的呐喊:“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不改革死路一條”,“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實行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生產力解放了,生產力大發展了,短短二十年中國人解決了溫飽,實現了基本小康。這在中國乃至人類發展曆史上都是一個奇跡!當人們吃飽了,穿暖了,日子過好了,於是發現了分配收入差距越來越大了。近十年來,中國媒體關於“分配不公”的呐喊,要求“公平分配”、“共享改革成果”的呼聲,可謂響徹雲霄,成為“媒體共識”。雖然曆史又前進了幾十年,幾十年畢竟還是曆史的一瞬間!當今中國,農民仍占人口大多數,幾千年封建文化影響仍無法忽視,這種“媒體共識”既是可以理解的,又是不能不認真思考和對待的。

  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麽是“分配不公”?如果因為收入差距拉大就是分配不公,那麽人們心中“公平分配”的潛在標準仍然是平均主義的。如果不是平均主義,那麽呐喊“分配不公”的人們應該先講清楚什麽是“公平分配”?什麽是社會主義“公平分配”?

  人生而不公平。不僅由於自然條件和曆史發展等原因,出生在美國與在非洲,出生在上海或青海,能公平嗎?即使出生在同一個家庭,由於基因差異,有的孩子天賦聰明,有的孩子殘疾或弱智,能公平嗎?馬克思曾質詢道: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如何公平?公平雲雲隻是道德家的幻想。當年歐洲人文主義啟蒙學家提出“人皆生而平等”,這是非常正確的,它是指社會權利和競爭機會平等。這種平等既是人類的理想,同時也是可用法律保證來公正實現的。這正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社會公正。所以,在中國,分配問題,不應是公平分配之類道德幻想,而應是可以切實實行的依法“公正分配”。

  社會主義的公正分配,首先是消滅剝削,這是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核心要素之一。什麽是剝削?就是無償地占有他人的勞動價值,就是“不勞而獲”。它包括“血汗工廠”利潤、貪汙腐敗收入、壟斷違法等反市場惡性競爭利潤、以及非勞動保障的社會福利等等,都必須依法堅決徹底消滅之。在消滅形形色色剝削者同時,在勞動者之間應該如何分配?社會主義公正分配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早已指明:“各盡所能,各取所值”,即按照勞動者的才能和社會貢獻進行分配。勞動者的才能有高有低,貢獻有大有小,按統計學規律是常態曲線分布的,即兩頭小,中間大,呈橄欖形。因此,“各盡所能,各取所值”分配的結果,勞動者收入分布也必然是橄欖形:富人與窮人都是小頭,中等收入階層(所謂“中產階級”)居大頭。所以,社會主義公正分配不是平均主義要求的沒有差距,而恰恰是有相當大差距。當然,隨著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社會財富“蛋糕”做大了,即使窮人也可以過著溫飽乃至小康的生活。同樣當然,這無疑要經曆一個相當長艱苦奮鬥建設的曆史時期,這就是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所指明的“最後達到共同富裕”。

  要“各盡所能”,就必須把發展作為社會第一要務,讓人們各有展示其才能的機會,還必須人才自由流動與公正競爭;要“各取所值”,就必須把“等價交換”作為鐵的行為準則,並用完備的法律保證。一句話,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公正分配唯一正確之途。


  三、中國和世界的關係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未來十年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幾個基本結論:

  1.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曆史負擔沉重的國家,麵臨著加速補上工業化和趕上人類科業化(知識化)雙重曆史性任務,實在是極其艱巨的。中國要堅定不移搞改革,聚精會神謀建設,專心致誌求發展,做好自己的事情。簡言之,中國要幾代人“韜光養晦”埋頭苦幹。

  2.人類至今不足15億人口享有現代文明成果,如果14億人口的中國實現了現代化,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現代化的水平和前景,中國人做好中國的事就是對世界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3.因此,中國需要也必須致力於一個長期的國際和平環境,特別與亞太周邊鄰國都友好合作,共同繁榮。“中國永遠不做超級大國,不當頭,不爭霸”的莊嚴承諾,既是中國現代化建設成功的一項保證,也是促進世界持久和平的一大貢獻。

  4.適應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曆史潮流,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事業,作為世界負責任的一員,與世界各國一起共建和平共贏的世界新秩序。

  無庸諱言,當今兩難世界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國際霸權主義依然存在,總把中國和平崛起視為“威脅”;某些國家為轉移國內經濟、政治和社會矛盾也常常挑起種種事端……中國和平發展的進程不能不受到這樣或那樣幹擾。但是,有兩點是肯定:首先,中國堅持上述四條原則是堅定不移的,因此與中國友好,你必定得到了一個真誠的全天候的朋友;與中國敵對,你就自己製造了一個難纏的不可戰勝的敵人;第二,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巨大的世界資源,大大有利於世界和平和經濟繁榮,反之,一旦中國經濟、政治和社會出現動蕩和衰退,14億人不安寧必將帶來一個不安寧的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飛來寺 回複 悄悄話 劉吉先生最好是出來自己作點研究。不然以鄧小平的話為圭臬,不識廬山真麵目,寫出來的文章隻不過是炒冷飯,了無新意。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怎麽可以談是垃圾文章呢,80%的觀點是客觀的,平和和真摯的。
美國在很多問題上說的和做的事自相矛盾的,隻能理解和承認該國的領導非常具有戰略眼光,他打的口號是捍衛和平,然而卻幹了許多違背和平的事情,在世界稱霸無人敢惹,難道不是事實?
yuan222 回複 悄悄話 垃圾文章。看世界要以一顆平常心去度量,要有一個盡量公平的基本原則。美國在世界上充當世界警察難道都是負麵的嗎?那為什麽中國幹嗎要千方百計的加入美國一手成立的聯合國?美國要在世界上一手遮天嗎?那麽為什麽美國成立聯合國時設立的一係列規則要規範限製任何一個大國獨斷專行?美元作為世界貨幣難道隻對美國有利?它對穩定世界經濟,促進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強國,他持強淩弱侵占他國的土地了嗎?搶占他國的資源了嗎?美國領導世界上的近50個國家打下薩達姆的伊拉克,美國從伊拉克掠取了多少石油沒付錢?在伊拉克阿富汗戰後的經濟好處上,是貢獻最多的美國得到的多,還是中國得到的多?當世界的一些海域海盜橫行,危害了世界的通航安全,是誰派出了最多的艦隻,領導了多國艦隊,保護這些海路的安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船運國家中國派出了多少艦隻去護航?明顯的占其他國家的便宜?

中國在過去30年的發展到底其根本原因是什麽?是那個馬恩列斯毛主義指引的結果,還是馬恩列斯毛主義徹底破產,中國共產黨不得不順應社會發展潮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結果?

美國目前在世界上究竟是失道寡助,還是朋友盟友遍天下?美國在過去70年裏在全世界竭力推行的民主自由理念究竟在世界上是越來越得到世界人民的反對,還是越來越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全世界是不是越來越認同民主自由世界的發展方向?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個超級大國,要在世界推行什麽理念?什麽理想?你有什麽理念可以在世界上推行?你在道德層次上得到了多少的鄰國的認同?得到了多少世界國家的認同?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首先應該明白美國,歐洲的當今的困境是資本貪婪廉價的勞動力,從而獲取最大利潤造成的。和促成歐洲,美國過去的發達和當前中國近十年的發展的道理或說“動力”是一樣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