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家述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山雨欲來(12)生存空間

(2012-06-29 19:10:16) 下一個




山雨欲來(12)生存空間

正當我們在為四通的股份化和國際化布局的時候,中國知識界刮起了一股“上書”風。繼方先生1989年1月6日上書鄧大人之後,2月23日,北島、吳祖光、湯一介、金觀濤、李澤厚等三十三位文化界名人上書中央。2月26日,許良英、於浩成、李洪林、張顯揚等四十二名科教界人士再次上書。3月14日,又有戴晴、蘇煒、陳奎德等四十三名知識分子的簽名信。其主題都是呼籲政治改革。

中國近代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是1895年康有為領頭的“公車上書”。知識分子上書言事,是一種特有的中國政治文化。我查了一下曆史:“漢製﹐吏民上書言事﹐均由公車令接待。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康有為等人因為上書得以在上書房行走,開啟了戊戌“百日維新”。1989年春,中國的知識分子爭相上書,也是希望能啟動中國的政治改革。就像當年的老佛爺討厭康梁一樣,鄧大人顯然不喜歡這一套。但趙紫陽的心態,一如當年的光緒帝,更願意傾聽民間草根知識分子的呼聲。

當時,我離這一切都很遠。對勇於上書言事的知識界,我保持一種關注和敬意。我更關心的,是四通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具體來說,是四通的三化:管理的職業化、產權的股份化、市場的國際化。1989年2月1日,由談鋒主持的美國四通在矽穀山景城正式開業。

除了三化,我正在為四通的生存和發展尋找更大的空間。這裏講的空間,不是指我們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而是指實實在在的、房地產意義上的生存空間。

四通在急劇膨脹,許多專業公司都擠在一個營業大廳裏,我需要為他們找一個相對獨立的家。人員在倍增,他們需要辦公的空間、營業的空間、開發的空間、生產的空間、生活的空間……應該說,海澱區是個好“婆婆”,對我們幾乎是有求必應,非常配合,甚至是費盡心機:

首先是在中關村南路,原來有一個飯店的項目,海澱區讓我們接手了,這就是四通飯店。該項目由劉東明負責,他是洪學智的女婿,還是我的宜興老鄉。他曾經是海華(清華和海澱合作的企業)倪振偉的部下。1989年初,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開始內裝修了。完工以後,四通的管理部門和開發部門將會用常年包租的方式在那裏落腳。

在四通的主營業廳旁邊,有一家當年在中關村頗有名氣的頤賓樓。海澱區決定把它交給四通,1989年2月25日,我被召到區裏專題談和頤賓樓的合作。

這兩處是近水樓台,是可以立竿見影的空間。長遠規劃的,還有兩處,一處是蘇州街,一處是上地。

有一天,張福森和史定潮區長把我叫去,打開了一份北京市的規劃圖,從西三環北路往北,延伸出一條紅線,就是原來的蘇州街,將要開發成商業街。其中有一大段,是八一中的圍牆。然後建議我們每年提供大約40萬元教學經費,和八一中學合作辦學。將來商業街一旦動工,四通就可以把這一段圍牆改建成鋪麵房。用新型建築材料,兩層樓,一層營業、二樓辦公……很遺憾,後來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暴,把這一切都化為泡影。

但在當時,還熱熱鬧鬧地舉辦過一次合作儀式。1989年1月27日上午十點,四通公司與海澱區教育局合辦“八一中學”的簽字儀式在西苑飯店舉行。出席簽字儀式的,有北京市文教辦史文彬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局楊玉民副局長、海澱區委張福森書記、海澱區張寶章副區長、八一中學校長兼書記徐順意、副校長魏德純、副書記陳瑞林等人。

這個八一中學,原來是軍隊幹部子弟學校。所以,這次簽字儀式,海澱區還特別邀請了原北京軍區司令楊成武暨夫人、原北京軍區政委王平暨夫人。他們的身份是八一中學的老上級、老家長。據說,八一中學這片地,就是部隊進城後,他們出麵找北京市政府要下來的。這次請他們來,也算是為我們的合作背書。

上地,是史定潮區長親自帶我去的。她指著當時的一大片農田,說,你就劃吧,你劃多大我們就批多大!我說過我當時的感受:腦海中浮現出我在美國看到過的IBM在佛羅裏達的工廠……覺得我們離那個憧憬不遠了……聽說,現在的上地已經是高樓林立,而且有地鐵直通。但留在我的印象裏的,依然隻是一片農田。如果我有生之年能夠返鄉,我一定要去那裏看一看。如果我不寫這些文字,人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那個叫“上地”的地方,本來有可能是“四通城”……

當中國的知識分子紛紛上書言事的時候,我沉湎在自己的世界裏,關心的是四通的生存、發展、空間……所以,我不是公共知識分子、更不是邊緣知識分子。不僅不邊緣,還是戴著各種桂冠的“先進人物”:什麽“十大科技企業家”、“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管理專家”……1989年2月28日,我在人大會堂《北京市先進人物報告團首場報告會》上發了言。我說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談,我這裏就不贅述了。但當時人們聽了,也許會感覺耳目一新。記得四月初從南方出差回來,到家已是深夜,一打開電視機,竟是我在人大會堂的長篇發言。我自己都聽得十分乏味了,但我的一位小時候帶我長大的舅媽,說他們全家都聽得如癡如醉。我認為,這裏更多的是因為親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鄧大人有其獨裁的一麵,以方勵之為首的中國知識精英,有其太天真的一麵,等等等等,導致了中國的悲劇。。。。。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中國的病根所在,不是誰可以阻擋的,
看任何問題,一定不能離開時代背景,在當時,每個人看問題都有其局限性在裏麵。。。。。。
不可去做事後諸葛亮。
純銅 回複 悄悄話 正當我們在為四通的股份化和國際化布局的時候,中國知識界刮起了一股“上書”風。繼方先生1989年1月6日上書鄧大人之後,2月23日,北島、吳祖光、湯一介、金觀濤、李澤厚等三十三位文化界名人上書中央。2月26日,許良英、於浩成、李洪林、張顯揚等四十二名科教界人士再次上書。3月14日,又有戴晴、蘇煒、陳奎德等四十三名知識分子的簽名信。其主題都是呼籲政治改革。
========================================================
中國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總以為天下世人皆醉,唯我獨醒。因此哪怕自己的事情都搞不明白,數數還要掰手指頭,卻偏要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一通瞎白話。用老萬的話,其目的無非是"因此而被大用"。很多人並染上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通病,最後害人害己害社會。老萬當年要不是被這些人忽悠的玩政治,而是專心搞四通的”三化“,絕對能在當今的商界成為大佬,真是為老萬可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