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06 (27)
2007 (28)
2008 (66)
2009 (131)
2010 (71)
2011 (150)
2012 (206)
2013 (162)
2014 (8)
2017 (81)
2022 (22)
2023 (1)
江南英才 惜未潤國。。。
送先生, 願俠歸故裏,飛鴻引路,嘯吟長風!! 【憶江...
一部天歌在,斯人己別塵。可憐心上字,不再有回音。
驚聞萬潤南去世。他曾開時代之先,創辦四通公司。後出...
我沒見過萬兄,但在網上神交已久。他晚年僻居法國。...
親愛的萬先生,安息!
萬先生,一路走好,RIP!
萬老一路走好,RIP!
萬先生一路走好。安息。
之前忘了在您的那篇文章後,評論了柴玲,後來覺得不妥...
老子出關老子出西關,青牛一子牽。行程三萬裏,道德五千言。(2011-09-15)
特別關注·藝術與批評
範曾的畫又流拍了。這是北京榮寶2011年秋拍上傳出的消息。參加當場拍賣的14幅範曾作品中有7幅流拍,而北京匡時之前推出的14幅範曾畫作中有9幅流拍,雲南典藏範曾畫作的流拍率更是達到100%。這或許正驗證了那句話———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
業內人士指出,藝術品的市場價值最終還是取決於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流水線”批量製造出來的產品,其藝術價值自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此次秋拍或許就是一個信號,出了這樣的拍賣結果也不難理解。範曾“流水線作畫”的事實大白於天下,公眾尤其是業內人士更對這種把商品生產視為藝術創作的行為嗤之以鼻,那些收藏藝術精品的人們當然不會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拍下這樣的作品。公眾透過耗時一年多的“範郭案”,開始對範曾“流水線”批量製造出來的所謂“大師之作”有了新的認識,這自然反映到敏感的藝術品市場中。
接連幾次的的流拍將為市場未來的走勢帶來一個明顯的信號,“流水線作畫”的作品雖經包裝、炒作,可能會風光一時,但終歸好景不長,“範曾們”的作品將迎來嚴峻的市場考驗。跟隨郭慶祥練就的千百雙“火眼金睛”當然不會為其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間。
範曾流水線作畫《老子出關圖》。
特別關注·藝術與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