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31)
2010 (71)
2011 (150)
2012 (206)
2013 (162)
2023 (1)
清華大學即將舉行建校一百周年校慶活動。清華校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訪問母校,校園戒備森嚴,一片蕭殺氣氛。現流亡海外的清華著名校友萬潤南則被禁止登錄清華校友網站。萬潤南與記者談清華百年校慶時指出:這是一種悲哀。
根據香港媒體報道:20日,胡錦濤訪問母校清華大學當天,清華停止了一切教學活動,包括原定於20日舉行的畢業中期答辯和實驗等科研活動一律停止。20日胡錦濤抵達之前,校內就戒備森嚴:特警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方圓一公裏內,設置三層警戒線,建築物高處布置了手持長槍的狙擊手,而胡錦濤經過路段附近的樓房一律不得開窗。
目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的清華著名校友萬潤南,從網上看到上述消息,在電話中對記者說道:“你一個校友回到母校,你就是一個校友。搞得這麽興師動眾,搞得這麽戒備森嚴,說明對自己沒有信心嘛。當時溫家寶到北大去,還說你們不要搞特別的,你們應該像平時一樣。問題是,共產黨敢嗎?他們不敢。所以,清華100周年,在這樣一種氣氛中來迎接,我覺得是一種悲哀。”
清華校友萬潤南曾創辦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北京“四通公司”。1989年,萬潤南因支持北京天安門廣場學生民主運動,在六四鎮壓後流亡海外。清華大學辦了一個校友網站,懷念清華歲月的萬潤南經常登錄這個網站與昔日校友敘舊交流。但是,就在清華100周年校慶到來之際,清華校方通知網站禁止萬潤南登錄。
萬潤南說:“一個月前就開始告訴網站的主管,說這個階段不要讓萬潤南的名字出現。他們把我的網封了,我上不了這個網。以前,我的名字還可以出現,為什麽100周年了,我的名字就對他們是一個威脅嗎?就這麽恐懼我的名字?一個強大的政權,要懼怕已經在海外退休的這麽一個老人,你說,這個政權對自己還有什麽信心可言呢。”
萬潤南表示:清華百年,隆重慶祝,無可厚非。但是,堂堂清華,靠荷槍實彈的戒備,靠對不同政見校友的封殺,來慶祝百年,不能不令人歎息。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CK發自舊金山的報道。
http://www.rfa.org/mandarin/guojishijiao/sf-04222011092033.html
————————————————————————
清華校友萬潤南評說清華百年校慶(之二)
2011-04-22
清華大學將於二十四日隆重慶祝建校一百周年。旅居美國的清華著名校友萬潤南指出:清華慶祝百年,不談自己來自何處,又閹割了百年校訓,清華已經是一個墮落的清華。
清華大學建校於1911年。清華校友萬潤南在電話中與記者談清華百年校慶他的感慨時,首先指出:木有本,水有源,清華慶祝百年,卻完全回避‘清華是從哪裏來的’這個話題。
他說:“清華最早是留美預備學校,是美國用庚子賠款為中國辦的一件事情。當然美國人用庚子賠款還辦了其他許多事情,比如協和醫院。現在的中國領導人總要講,什麽‘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尤其是美帝國主義。其實從清華100年的曆史看,應該是‘美帝國主義幫我之心不死’。給中國辦教育、辦醫院,他怎麽是要亡你呢?他是要幫你啊,他是要救你啊。所以我想,這次慶祝清華100周年,中國人應該感恩。做人沒有這份感恩心,就枉為人了。”
萬潤南指出,清華百年校訓本是四句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但如今卻隻剩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將“獨立精神,自由思想”閹割掉。49年以後,清華更要求學生“聽話出活”。
萬潤南說:“但是,清華學子之所以能夠在不同的曆史階段作出相當的貢獻,原因我認為是後八個字。一個人沒有獨立精神,沒有自由思想,那也叫人嗎?”
萬潤南曾創辦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北京“四通公司”。1989年因支持北京天安門廣場學生民主運動,而於六四鎮壓後流亡海外,目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灣區。
他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為清華校友,而且在一個學生團體裏多年相處,卻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萬潤南說:“清華有兩種學生,一種是以我們的胡學長為代表,‘聽話出活’的;一種是以我為代表,還是保持老清華的傳統,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萬潤南指出,自89年六四鎮壓至今,建校100年的清華大學和整個中國的教育一樣,已經墮落了。
他說:“教育是為明天做準備,如果教育墮落,培養出墮落的一代,中國還有明天嗎?1989年法國總統密特朗曾經說過:一個屠殺自己年輕人的政府是沒有明天的政府。那麽我們今天可以講,一個年青一代墮落的國家,是一個沒有明天的國家。”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CK發自舊金山的報道。
閣下以為蒯大富是“被清華請回去參加百年慶典活動”的?閣下也太抬舉蒯大富了!
就我所知,清華校友是否回去參加百年慶典活動,完全是由校友們自己決定的。通常隻是由原來的各個班或各個年級專人組織登記而已。除了象楊振寧,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北大校長這樣級別的貴賓是由清華校方發出請帖邀請來的以外,5萬清華校友99.9%都是自己去的。來時沒人請,在時沒人陪,走時沒人送。清華人“做事低調”也體現在這類事情上。
請蒯大富回去做什麽,想證明清華胸懷寬廣?那麽寬廣為啥不讓萬學長登錄校園網站,啊?你說說嘛。
蒯大富不過是和另外5萬名回校參加百年慶典活動的清華校友一樣,從負責接待的學生那裏得到一個紅色紙條,當場寫上名字和入學時間(還寫錯了,應是1963,寫成了1962)。再領到自行到食堂就餐的餐劵,飯後各處走走,看看,照相,被年輕人認出後簽個名,如此而已!
“榮譽校友”? 從何談起?閣下看到蒯大富胸口別個紅紙條,就認為是“榮譽校友”了?5萬名回校參加百年慶典活動的清華校友,每人都有一個這樣的紅紙條,豈非5萬人都是“榮譽校友”了?
首先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的思想是我們對社會環境的一種反映。沒有人能完全獨立於社會現實。我們的每一種思想也是對某一派別的認同。如果你那派都不認同,你就是一個反社會的自由主義者。這樣的人多半是神經病。
本人的跟帖,想要說明的是:“樓主說主辦清華百年慶典的清華校方完全回避‘清華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而本人陳述,清華校方在主辦清華90周年慶典之前就已通過出版三本書,將‘清華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陳述得清清楚楚!完全沒有回避‘清華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
我這樣解釋,不知閣下是否理解了我的跟帖的意思?
引: "(1)1911年以前,中美商定用“庚子賠款”退款選派中國赴美留學生,具體事務由設立在清華工字廳的《遊美學務處》負責,這是清華最早的雛形。"
---===
好! 但是你卻沒有說到這個事情裏的 "最重要的一個人" --- 梁誠 ---,就是他,才把美國多"非法奪得"的錢、盡力要回來的人!
若是沒有梁誠,錢能夠自動還給你嗎?
(當時,梁誠是清朝駐美國公使,他把美國多得的賠款、拚命追回,因此,才辦了清華大學)
希望所有有良心的清華大學校友們,大家一起同心合力,推動為“梁誠”在清華大學最顯眼的地方設立銅像來紀念他,來讚揚他!
現在還沒有梁誠的紀念碑,是一件不可思意的事! 是清華大學的恥辱!
胡錦濤先生,請你帶頭!
陳寅恪先生在1929年所作王國維紀念碑銘中提出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原句是:"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樓主的說法與事實不符。為了慶祝2001年清華建校90周年。清華於1998年10月至2001年4月出版了一套叢書《世紀清華》共三冊。其中第一冊裏馮友蘭,施嘉煬等最早期的清華校友的文章把“清華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早就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1)1911年以前,中美商定用“庚子賠款”退款選派中國赴美留學生,具體事務由設立在清華工字廳的《遊美學務處》負責,這是清華最早的雛形。
(2)1911-1925年,由於選派中國赴美留學生用不了那麽多的“庚子賠款”退款,於是中美商定用“庚子賠款”退款在清華園建立了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在14年中,共選派1200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1925年暑假起停招留美學生,招考正式大學生。1929年,清華留美預備班正式結束,新製的第一期大學生畢業。
(3)1926年--,清華大學建立和發展時期。1926年起設立了文,法,理三個學院。1932年起增設工學院,除原有的土建係外,增設了機械係和電機係。1952年院係調整後清華成為純工科大學,逐漸建立起來的13個係就是在土建,機械和電機三個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清華建校百年後能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實際上主要是後60年工科的“清華人”埋頭苦幹,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的結果!
閣下可能長期與清華失去正式聯係,對這些動態不太清楚,這些,人們是不會對閣下苛求的。但閣下自己立論也應嚴謹才對。
現在中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你們要蛋定。別太失落。你們好好活著,希望你們活得足夠長,看到偉大祖國以老大的身份屹立於世界那一天。
哥們,我覺得你還是有點暈,沒搞清謙虛和假謙虛的界限。
萬大哥還是我挺佩服的一個人。我說那個什麽一個師傅的話,就是開開玩笑了。相信萬大哥不會當真的。
至於你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是一個東西。而世界觀也和價值觀搭界。所以你的帖子裏的最後一句話有點囉嗦。
萬先生何許人也,經曆過什麽,遭受過什麽,他的身上有沒有清華人的精神特點,這個您google一下,想必不難得到答案。
說實話,萬先生若沒點傲人資本的話,也不會在母校百年慶典的關鍵時刻遭到被封鎖登錄母校聯誼網頁的特殊待遇。
至於您的疑問,何以胡萬二人的境遇差別如此之大,難道他們不是一個師傅教的?這個簡單啊,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各人秉持看重追求信守的東西不一樣,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自然就會大相庭徑。
哥們,你是不是暈了頭了?GCD什麽時候謙虛過?自吹自擂,喊自己萬歲,老百姓早就看膩味了。
說萬繼承了老清華的傳統,從何說起呢?萬和胡是校友兼宣傳隊的隊友,當年宣傳黨的政策和毛的思想,又蹦又跳的,貢獻不小。他們受的教育是一樣的,怎麽胡沒繼承老清華的傳統,而萬大哥卻得了獨傳?難道不是一個師傅教的?
作者:肖鋒
來源新周刊
轉自互聯網
清華曾是人文的,後來是工程師的,再後來是官員的。今日之清華離人文清華遠矣,唯有留此存照。
畢業二十六年,我們電力班推選代表出席人民大會堂的百年校慶典禮,同學會再三斟酌,最後還是選定一名官員同學,因為要見國家最高領導人並合影。
為紀念清華百年,《中國周刊》做了期“清華與國運”,被我錯看成清華與官運。百年清華起起伏伏,如今是權力秀場,美國總統訪華必講演之地。
我們班一半人去了美國,清華被諷為留美預備班。想來美國人做成了一筆劃算的生意。1908年,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半數計1160餘萬美元,清政府於1911年開設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彼時即有此稱謂),1924年更名“清華大學”。現在美國人開始收獲了,收獲這個國家的精英分子。
我的大學
能讓你談上一輩子的,也就大學了。
入校被告知第一條即要“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清華口號)。每天下午四點半,喇叭準時響起,同學們齊齊去鍛煉。好身板不隻是你需要的,也是國家需要的。
第二條是這裏是工程師的搖籃。中科院院士中“清華人”占去三分之一。陳丹青抱怨藝術生為何要考英語和數學,事實上,英語和數學是清華生的利器,托福和GRE比美國本土學生考得還高。
我當時不知,1925年清華曾設過“國學研究院”,也不知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國學院導師與我何幹。我更不知前任梅貽琦校長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們隻被告知要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和做一個好工程師。
當然校訓是知道的。石頭上刻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但後一半“思想自由,人格獨立”卻沒了。從校訓的變遷可以看出清華精神是如何被閹割的。
始終沒變的是清華人的國家情結。真的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清華人絕不會說“關我屁事”。上世紀80年代初“振興中華”響徹神州,清華的口號落實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除國家情結外,就是團隊精神。遊行時一看就知道是清華的,男生整齊在外、女生保護於內。不隻是清華女生稀缺,更是一種團隊精神。國慶35周年,北大生物係那位突然打出“小平你好”,這個清華人是幹不出來的。後來不管哪個學校的,遊行時一律不再允許擅自打標語了。清華學生提問小布什,問題順序都是嚴格篩選好的。職場或官場,長久以來有“重用清華的,提防北大的”之現象。
可是還有另一個清華,人文清華,被我們忽略了,隻留有一些名字的殘跡,比如新齋、工字廳、荷塘月色。新齋是女生宿舍,一個齋字就把女生宿舍變成了禁區。
人文清華源自工字廳,掛有鹹豐禦筆“清華園”的匾額。園內“曲廊迂回,樹木扶疏,青竹成蔭”。1914年秋,梁啟超曾在工字廳著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出自他當年一場題為《君子》的演講。工字廳曾是文人雅聚和清談的場所,但也有悲傷的記憶。
1927年6月1日,王國維來此參加畢業宴會,席散,王與人一一作別。第二天,他便自沉於頤和園的昆明湖。用現在的話說,王國維跟他的那個時代擰巴了。擰巴固然不好,但首先你得有這個資格和勇氣。
1948年7月23日,朱自清來此出席題為“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的座談會,朱的發言要點是,知識分子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幫凶幫閑,向上爬的;另一條是向下的。不足20天後,朱自清便離開了這個世界。現在看來,朱自清早就預言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困境。人以文傳,他留下的《荷塘月色》被廣為傳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自清先生當年不吃老美的救濟糧,這樣的骨氣恐怕今天沒有了吧。
有道是,滿清王朝北大荒啊。百年清華的人文傳承幾絕,變成工程師和官員的搖籃。北大稱對思想偏激學生進行學業會商並非管製。格式化正在進行中。如果大學不容異類,哪裏還能容?社會上,成功學是另一種格式化。滿清王朝北大荒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百年清華,不再自豪於人文精神,而自豪於出過300多位部級以上幹部,政治局常委中有過多少清華係。“工程師的搖籃”也回到了留美預備班。
有人會說,美國的耶魯哈佛不也以出過多少美國總統為榮嗎?是的,但它們更自豪於出過多少諾獎得主,更沒讓官場文化侵占校園。美國總統進校,要事先得到校長的許可。奧巴馬就被擋了一次,說有政治宣傳之嫌。
我們是否生活在精神最貧困的時代?
正值西安音樂學院大三學生藥家鑫撞人殺人案開庭,全社會開始檢討教育問題。幾年前,清華生劉海洋虐熊事件,有評論也指責清華教育模式的“命門”。我在校時幾乎每年都發生學生自殺事件,這不能不部分歸因於那個冷冰冰的工程師文化。
有人說,清華北大是全國唯一文氣壓得住官氣的地方。豈知學校也是官場,是強大的官場的一部分。於是大學不以大師為傲,卻以政客為榮。大師們的遺跡蕩然無存。據說李敖想捐一百多萬新台幣建一座胡適塑像,未果。隨著五四一代逝去,大師遠行,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快絕跡了。
就連武俠,也隻能看港台。大陸導演的武俠不能看。因為俠與義的文化精神絕跡了。所以,江湖在港台,漿糊在大陸。繁體字中的愛字無了心,義字無了我,導師的導字無了道,誌氣的誌字無了言。無心,無我,無道,無言,這正是當下。
清華曾是人文的,後來是工程師的,再後來是官員的。今日之母校離人文清華遠矣,唯有留此存照:先有國學研究院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開創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境界,後有中文係朱自清、聞一多等,外文係吳宓、葉公超等,哲學係金嶽霖、鄧以蟄等,曆史係吳晗等,社會學係潘光旦、費孝通等,發揚光大。——這些大師可都是民國範兒。網上展示過一張“史上最強的畢業證書”,導師欄裏的人名是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
我不知人文與政治經濟的確切關係。我隻知道我們設計出冷冰冰的城市和毫無創意的產品。我們培養了一代代有知識、沒文化大學生。我們是手機用戶和產量全球雙料第一,卻隻能去追逐郭台銘代工生產的喬布斯的機子。外媒評論中國是工程師治國,清華出官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我們電力係沒出國的,除兩位像我這樣的不肖書生,都去了國家壟斷的電力部門,與其他大型國企一樣,都是官文化唱主角。清華成了混官場的金字招牌。
大學是一個社會的精神地標。百年前,西風東漸,東風凋零;百年後,金風席卷,歪風施虐。我懷疑,我們是否生活在精神最貧困、最沒文化的時代。
按社會學的理解,文化就是一些軟件,用來運轉社會的,一旦軟件丟失或出現BUG,社會肌體就易遭病毒侵害,甚至潰敗。
大學人文精神的抽離,中國大學無論如何恢複人文學科,都是形同虛設。這不隻是清華的問題,也是中國所有大學的問題,也是中國社會的問題。
看今日清華,居於中關村核心,好一個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卻再也無法做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清蓮。百年了,盛典了,可我心裏明白得很,百年清華,失去了什麽。
作者:李承鵬
轉自李承鵬的新浪博客
昨天貴陽寒冷,我發現房間裏的遙控器又中病毒了,各個頻道統一靜止在一個隆重的畫麵上,不動。後來我又以為這是應廣大中老年影視觀眾要求,兩會又在趕拍續集。再後來才知,是滿朝文武都去朝賀清華大學百年。清華大學,確實百年了。
為了表明這代表民意,本次朝賀被放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為了顯示萬源歸宗,五萬學子齊齊回家,包括當年那些為了更好地愛國才毅然打入美國內部的企業精英也不怕暴露,回家,並注明,這筆會議巨資大多由他們捐贈……搞了很久,遙控器才自動修複,此時,地方新聞愉悅地說,西南片區的孩子們,終於吃上可口午餐。
我們需要這次盛會,我還看到一個清華製做的紀念百年特刊封麵照片,上麵當然是有很多亮點的。比如它並不按國際慣例以進校先後順序或學術成就排列校友頭像,居頂的人物很清晰,下麵依次模糊,在李毅吧網友指點下可才發現……胡適置於一處陰影中,陳寅恪也顯得很渺小,費孝通應該在吧,聞一多麻煩大家幫忙指點一下在哪兒,我一時沒發現。好在有梁啟超。總之,這不是一張校友圖,是人事幹部組織圖。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近些年來清華大學的人才成果,發現它主要是倒金字塔形狀地培養了好多好多的部省以上級官員,以及次多的建築師,以及次次多的兩彈一星元勳,所以一個叫嘟嘟美女的博友說它可以是黨校清華分部,我說它也可以是一所原子彈研究學院。但不要問梁思成,他的思想其實是違章建築,隨著北平古城一起浮雲了,有詩為證:有了新中國,不必梁思成。
更也不要問朱自清、沈從文、王國維、趙元任、曹禺這些文科巨匠,打我高考報誌願那會兒,我一直以為清華其實是出品建築師的地方,技術歸魯班傳人管,編製歸建設部管,思路歸拆遷辦管。總體來講,建築文學更安全,比曆史更安全,看吳晗,腦子一發蒙就寫出了跟紅寶書教科書不一樣的話。
昨晚盛宴,清華校長興奮得腎上腺素都快從頂上悶出來了,看著那張迫切的臉,我知道他很想建世界一流大學。但不必迫切,其實在上麵看來,清華早就是世界一流——雖然耶魯的畢業生中有三位諾丵貝爾物理學獎、五位諾丵貝爾化學獎、八位諾丵貝爾文學獎和八十位普利策新聞獎、以及無數格萊美獎。但你得知道,那些獎是不必要的,耶魯畢竟沒獲得過“魯班獎”“五個一進步獎”“雙擁建設獎”以及“精神文明獎”,不僅耶魯而且哈佛,都未得到,整個世界學術都自絕於中國,是它們之人生汙點。想通此節,友顏和蟲顏都大喜,讓我們蕩起雙槳,聽高曉鬆和李健放聲高唱,今夜清華,韶華似水,百年輝煌。
隻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要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想必見此盛景北大也很著急,此恨綿綿無絕期。這許多年,清華和北大很像傳說中的少林與武當,兩派一直爭誰才是武林正宗,清華勢大力沉,北大輕靈飄逸,一言不和,拔刀相見。不過最近改了打法,兩派忽然明白崆峒、峨嵋、華山、衡山等小派環伺在側,打打殺殺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擴大實力拉動GDP,由此院長、教授頭銜後麵統統都加上跨國托拉斯CEO、CFO。由此不賺四千萬,不要來見為師。到最後,易筋經就練成了洗腦經,你以為是清華大學堂,其實是清華大食堂。用食堂的思路辦學,不見學者三千,隻見食客如雲。
眾雲雲,食客如雲。就是這樣,全國都這樣,連五虎斷門之類的小派也這樣。不見學術之獨立,用食欲代替了求知欲,把學堂變成食堂,少林武當是通吃江湖的大飯票,崆峒、華山、五虎斷門刀是小飯票,條條大路通羅馬,票票學曆都騰達,每一個飯局就是文憑大聚會,每一次盛會都見大胃。你要是小心,可搜到一張從背後拍攝的盛會照片,清一色的禿頭中年人,深色西裝,一臉,不,灑滿一背的正氣凜然的食色性也。
所以清華的也不要來罵了,我說的是中國教育,一方麵我們被喂著藥,一方麵我們被包著飯,其實我也卑賤地屬於五虎斷門派的小食客,自清華腰斬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那八字後,我們都沒了教育。最後說,等會兒我將前往樂山一所更五虎的大學講座,我想了一想,要講那裏有個叫沙灣的地方有個姓郭的老鄉,怎麽從一個引吭高歌的戰神,變成一個半月板軟掉的文人。
或者不講,直接開飯吧。鞠一躬,向用無敵胃酸消化了我們青蔥年華的大食堂。
老萬啊,謙虛點行不行?
新聞紀錄:
中國前總理朱鎔基2011年4月22日訪問北京清華大學,針砭時政,多次提到要講真話,還提出要給學生送“禁書”,在中國引起熱議。朱鎔基在清華訪問的情況被網友網絡“直播”。據網友微博介紹,朱鎔基向清華經管學院贈送了他的新書《朱鎔基講話實錄》,並稱“讓你們和現實情況對比一下,看看我是不是說的實話,真話”。據香港《明報》報道,朱鎔基還在訪問中提到要給學生們送書,特別提出要送《中國農民調查》。這部由安徽作家陳桂棣、吳春桃所著的書對中國農村政策及農民困境提出尖銳批評,出版後引起轟動但長時間以來一直是中國內地的“禁書”。作者還被安徽當地政府領導人告上法庭。據報朱鎔基在清華表示“這本書受到很多國外異見分子追捧”,送書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有批判意識,用事實去對比書中的內容。訪問清華期間,朱鎔基多次談到要講真話,講實話。並據網友微博透露,朱鎔基揶揄中央台說“每天七點到七點半必看中央電視台,看他們胡說些什麽”。
《明報》報道說,朱鎔基還對中國現行教育製度,大學擴招,假論文現象以及政府補貼汽車工業等問題提出尖銳批評。
朱鎔基1947年19歲時考上清華大學。就讀於電機係電機製造專業。1984年起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17年。
(新聞紀錄 完)
朱鎔基與俾斯麥的簡單比較
朱鎔基平民出身,故鄉位於湖南長沙縣安沙鎮和平村棠坡。朱鎔基的父親在其尚未出生時已去世,九歲時,母親病死。在湘西讀書時,染上了霍亂,後痊愈。1947 年,以湖南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讀書,曾任學生會主席,曾經反對過毛澤東的“大躍進”政策,之後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再次被肅清,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改造。曾任上海市市長(1988年-1991年)和中國國務院總理(1998年-2003年)。
中國是社會主義,醫療和教育最不應該產業化,而平民出身的朱鎔基執政時,做了。
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貴族出身,德意誌帝國首任宰相(總理),人稱“鐵血宰相”。 當時的德意誌是貴族的天下,貴族完全可以將醫療和教育產業化,而貴族出身的俾斯麥沒有做。
朱鎔基,俾斯麥,一正一反,到底為什麽?
俾斯麥於1815年4月1日在普魯士的一個名為興奧森的小鎮(今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出生。其家族為傳統容克,擁有很多土地及莊園。俾斯麥父親,斐迪南•馮 •俾斯麥(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軍官,終日隻與友人打獵,並以35歲之齡娶了17歲的妻子,即俾斯麥的母親。俾斯麥的母親與其父親的出生背景大為不同,自小生活在資產階級的家庭,並且長居市區,因而有著較為開放、先進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舊。俾斯麥有一個比他年長5歲的哥哥及一個妹妹。俾斯麥父親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軍人,為國盡忠。但是其母則希望他成為政治家,在政界大顯光芒,雖然其雙親的期望大為不同,但最後俾斯麥同時達成了。
俾斯麥是一個膠片衝印師,他把普魯士放大,卻從未想過要拆散德意誌大廈;朱鎔基同樣是一個膠片衝印師,他把中國放大,卻想重新重新組裝中國大廈。
俾斯麥是一個建築設計師,深知帝國大廈的穩固在於底層的堅實,他心中充滿著貴族的榮譽與責任,以對國家的忠誠與貴族的榮譽創建了國家的上層,使得容克和軍隊成為國家的支柱,他又以貴族的責任心深知,保衛自已領地上農民的小康與安全是自已的責任和義務,於是他將這責任放大,成為國家的福利,俾斯麥通過立法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和醫療保險製度,《社會保障法》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網,罩住了千千萬萬的貧困者,澆築了一塊雷打不動的堅實基礎,把巨人煉成了鋼筋鐵骨。
俾斯麥用“鐵和血”為德意誌創造了這套製度,1871年以來的德國,依靠這套製度而發展和鞏固,超越他國。
俾斯麥推行的“鐵血政策”,向右打擊天主教中央黨,向左打擊社會民主黨,卻把雙方保護勞工主張收歸他名下。在他執政最後時期,簽署了6000餘條法令,從工傷保護到醫療保險,事無巨細,全由王朝強令推行。
俾斯麥說:“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國王對俾斯麥說:“我很清楚結局,他們會在歌劇廣場、我的窗前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朕的頭。”而俾斯麥則回應道:“既然遲早要死,為何死得不體麵一些?……無論是死在絞架上抑或死在戰場上,這之間是沒有區別的……必須抗爭到底!”從此,國王和他的首相間形成了十分特別的牢固關係。
俾斯麥的“帝國社會主義”因社會福利,而提高了勞動力價格,卻迫使德國工業向新興科技索要生產力。50年內,德國科技拔得歐洲頭籌,工業起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實體,有實力向工業革命的鼻祖英國挑戰。
俾斯麥的社會福利從王朝而來,共同體大家長成為近代德意誌的國家認同。依賴國家進行二次分配,共同義務壓倒個人競爭與責任,幾乎成全民共識。
俾斯麥1891年曾這樣說:“既然軍隊士兵殘廢了,可以領撫恤金,為什麽勞工不能?再過不久,這種見解將被大眾承認。我堅信國家社會主義一定會行得通。凡是要實行這種政策的政治家,都將嶄露頭角。”
德意誌曆史和今天的現實,都被俾斯麥言中。
相反,朱鎔基是一個建築施工員,他未必知道,中華帝國大廈的穩固在於底層的堅實。所以,朱鎔基施工時,拆東牆補西牆。
朱鎔基重新組裝中國大廈的“鐵腕政策”,第一是教育產業化,第二是醫療產業化。
朱鎔基把公共醫療衛生係統,當作商品投入市場競爭,讓病人當作榨取暴利的對象。
朱鎔基執政的時候,2002年的GDP總額10.4萬億人民幣,中國衛生總費用5084.2億元,占GDP的5.3%,但是這筆開支的63%是由患者個人承擔的,人均403元。那時,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191個成員國的衛生總體績效排序中,中國排在第144位。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全球191個成員國國家衛生係統的業績,做出量化評估後,對這些國家的衛生績效進行了排名,中國在“財務負擔公平性”方麵,位居尼泊爾、越南之後,排名188位,倒數第四,與巴西,緬甸和塞拉利昂等國一起排在最後,被列為衛生係統“財務負擔”最不公平的國家。
朱鎔基執政的時候,開始教育產業化,把教育當作是一個產業來運營,大學都蓋上了漂亮的教學樓、宿舍樓,這些樓都是拿學生父母的血汗錢建立的。中國教育產業化的改革,迫使有些貧困地區的家庭更加貧困,“哥哥賣腎、妹妹賣血供養兄弟上學”,這樣的底層,如何穩固堅實地支撐中國大廈?
如今道德淪喪,學術腐敗,朱鎔基有多少曆史責任?今後書寫曆史的人如何書寫朱鎔基? 中國是否要悔改朱鎔基的“鐵腕政策”(教育和醫療產業化)?
請教學長,校訓共有四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出處是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