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緊鑼密鼓 2
———————————————————————————————————————
四通故事(08)賈春旺
公司成立三周年時,賈春旺到會祝酒(1987年,北京)
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有公司法。辦公司從哪裏著手?這是個問題。當時,無非是兩種模式:一是從天上掉下來;二是從地裏長出來。去找一個有名氣的大單位掛靠,這是從天上掉下來。老沈比較傾向這種模式。
老印主張從地裏長出來,建議找一塊地盤,從頭靠自己幹起來。我讚成老印,覺得這樣踏實。
其實,在這次東總布聚會之前的三天,1984年3月9日,我就和老印找過當時在海澱區當區委書記的校友賈春旺。
那時候的賈春旺,還沒有後來當大官的富態,細細的瘦條個兒,一臉的舊社會,為人非常低調。劉菊芬一個電話,就把他召來了。他騎著一輛破自行車,趕到魏公村老印家裏,和我們促膝而談。首先,他對我們辦公司的想法表示支持。但那時候辦事情,什麽都強調組織對組織,這樣才名正言順。例如當時的科海公司,就是科學院和海澱聯合辦的,所以叫科海。後來倪振偉辦的海華,就是海澱和清華聯合辦的,所以叫海華。而我們隻是幾個個人,如何和組織掛上鉤,頗費思量。他懇切地說,這事他要再想想辦法。
1984年3月14日,五天以後,賈春旺想到辦法了。他專程騎自行車橫跨大半個北京城,到東總布來找我麵商方案。雖然賈春旺和我是初識,但他和李玉的姐姐樓敘真、姐夫陳清泰,可是多年的鐵杆老朋友。賈和陳曾同時在校團委工作,兩人同住一個宿舍。
賈的方案是他出麵找四季青鄉或東升鄉,讓我們和鄉裏合作。我一聽就理解了他的苦心。實際上是他以自己作為區領導的名義擔保了我們這些個人,讓我們和區管轄的鄉來合作,避開了我們不是一級組織的難題。
我立即表示讚成。後來我把賈的建議轉告了老印和老沈,他們也沒有異議。
又過了五天,1984年3月19日,賈春旺來電話,通知我們,明天晚上七點,和四季青鄉方麵的人士會談。
這件事從啟動到塵埃落定,總共十天時間。在那個年代,絕對的高效率。賈春旺的樸實、勤政、誠懇和聰明,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在仕途上芝麻開花節節高,離不開他始終如一的低調。
那時候,他拚命地工作。記得有一次他感慨地對我說:“現在我最想做的,是找一個地方,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喝一杯酸奶。”
若幹年後,有人畫了一幅關係圖,編派他是賈庭三的兒子,編派我是萬裏的兒子,都純屬無稽之談。就說春旺這個名字,一聽就是北京郊區農村的孩子。大家還記得文革年代,北京大興縣大白樓出了個“小車不倒隻管推”的王國福吧?我們的春旺同學就出生在那旮瘩附近。
賈同學也是從一輛破自行車開始,“小車不倒隻管推”,一直推到最高檢察長,不容易啊。
———————————————————————————————————————
我不認識賈.萬及王等本尊,這些先生的事我都聽說過 但一我曾在廟堂當差的經驗告訴你,萬出國與賈沒一毛關係. 你把事件想複雜化了.
所以我本人更佩服王丹,陳一茲,鮑彤這些為自己信念而承受煉獄之災的漢子.
寥寥數語, 人物, 故事躍然紙上. 一句點評, 切中要害. 恰如其分的典故, 信手拈來. 足見作者不凡的智慧,才氣和功力.
讀萬潤南校友的文章,時而歎息, 時而扼腕, 時而拍案叫絕, 時而忍俊不禁,很是過癮.
期盼續篇源源不斷出爐.
當然了有了2401,就不需要裘伯君/WPS(其實這對裘伯君倒是很好的機會,否則他會跟殷不九一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