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美國人眼中的北京、深圳、上海、廣州(ZT)

(2006-12-02 08:27:39) 下一個
(ZTZTZT)

美國人史密斯1990就來到中國,在中國的北京、深圳、上海、廣州、香港都長期居住過,至今已有16年,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粵語,是個西方人裏的“中國通”,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目前仍頻繁往來於這5個城市,以下是他對中國大陸四大城市的看法: 

  1、中國隻有兩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城市,一個是北京,另一個是深圳。而上海和廣州,與中國的其它省會城市一樣,有著很強的地方文化傾向,缺乏兼容性和綜合性,在經濟和文化上,更缺乏對其它地區的輻射力度。 

  2、北京,這是中國的首都,是權利的中心,當然也就意味著它是中國一切的中心,而上海人成天嚷嚷著想當經濟中心,那也隻能永遠停留在“嚷嚷”的階段而已。 

  北京人是華北自耕農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後代,因此,性格保守卻不乏彪悍,善於語言表達,重視精神生活而輕視物質生活,其市民普遍的道德水準,可能是中國城市中最高的。由於曆史上有著被契丹族人統治過的經曆,因此,北京婦女地位也可能是中國城市中最高的。這個城市的服務質量和態度是很差的,因此,在這裏生活,需要有個很好的脾氣。 

  3、深圳,這裏是中國的“小聯合國”,是上世紀80年代由魄力十足的中國領袖鄧創立的,它是北京之外,另一個對中國其它地區可以產生重大影響的城市,因為血統性的進入門檻不高,加上自由、開放的思想環境,這裏像個能量巨大的磁鐵,在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裏,幾乎吸盡中國之人精,這個城市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像一輛沒有怠速狀態的汽車,始終維持在3000轉的轉速,怠速者,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將很快被這個城市淘汰出去。但這裏提供了中國、甚至整個亞洲最豐富、便捷的生活和質量最高的服務,這個城市還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培養出了中國最優秀的企業群,所以盡管壓力巨大,這裏還是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來自中國其它城市的年輕精英和嫌貧愛富的資金。 

  4、上海,這是號稱中國最大的華東城市,這裏市民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在無太大下崗之憂的單位工作,畸高的房價也使很多年輕人熱衷於為外國老板打工(因為本地企業效益和待遇都不好),當然,這也源於49年以前上海人就已經習慣於歸順西方人的心態。事實上,現在的上海人大都是49年以前上海血汗工廠裏“包身工”的後代(當時有點錢的上海人都跟著蔣逃到了台灣),造就了這個城市文化的主流思想----貧民思想,即克勤克儉、斤斤計較、深刻自卑(表麵自大)、患得患失、熱衷於當官。這些品德在蔣介石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蔣長期混際於上海灘),蔣也因自己的自私、狹隘把自己從孫中山手中騙來的江山拱手交給了共產黨。上海人太愛麵子,喜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百姓生活至今依然貧苦。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強的,但好象上海人有些例外。 

  5、廣州,這裏的市民與上海的市民一樣,堪稱中國小市民中的代表,但與上海人的極度虛榮和好吹牛相反,廣州人雖也斤斤計較,胸無大誌,但他們敢於承認,非常低調,而與北京人相反的是,他們重視物質生活(尤其舍得吃)、輕視精神生活(如果旅遊不算精神生活),由於廣州人比上海人勤勞和頭腦靈活,加上財富積累時間較長,所以他們的生活要比上海人好得多。也比中國大陸除深圳之外的城市居民生活好得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