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閑話

古今同一笑,淡然赴春秋。
正文

隨感

(2006-05-29 01:23:21) 下一個

前言:這是十年前、國內研究生學業結束時附在畢業論文後的一篇隨筆,它凝聚著當時對人生的思考,現在貼出以紀念那一段激情洋溢的歲月。


三年讀碩期間,走過了漫長而又艱難的心靈曆程,做畢業課題隻是一個小小的層麵,但這一小小的層麵竟也能折射出幾許令人回味的光澤。

將近兩年實驗室裏的辛勤勞作換來了一本外表並不華美而內容卻還充實、同時也不乏新穎的碩士論文,幾分感慨、幾分欣慰。做課題原本隻是出於責任,而如今卻也能感到對它淡淡的喜愛。

導師張先生年輕而富於才氣、樸實而不失可愛,醉心於活性聚合的基礎研究領域以致早生華發並常常煩惱於科研經費之匱乏卻依然一往情深、無怨無悔。對他很深的一次記憶是剛下課題的一次聚合實驗中,他一失手碰碎了裝有引發劑的反應瓶,玻璃片紮進了他的手指,鮮血也順著指尖流下,而在用創口貼裹住傷口後,他便立刻用著受傷的手開始了引發劑的重新配製和各種相當複雜的實驗操作。在當時,受傷的若是我,我一定會堂而皇之地宣布“今天實驗到此結束”;而如今,我則一定會淡然地繼續著自己的工作。正處在創業之初,時常感到步履維艱的困窘,但我相信張先生一定會有大展鴻圖的一天,憑他的才氣、更憑他的執著。

與張先生對活性聚合的癡迷相異,我卻留連於另一片極端廣闊、同時也更加寂寞的天地。

人來自於虛無,又走向虛無,同時又不能確知更高存在的存在和相應的對人的存在性的規定,那麽人的存在的目的和意義何在?! --- 在於“愛”。從某種視角看,“愛”並不需要任何對立麵便必然存在,因為人的存在本身就決定了必須去“愛”。由外而內地看人,人是客體,人的存在的價值在於對外界的正向影響,這是愛的奉獻;而當自視時,人是主體,人的存在的價值在於對自身存在的正向體驗,這是愛的收獲。愛的奉獻與愛的收獲分別對應著人的存在的客體性價值和主體性價值,從而構成了人的存在價值的完整坐標。

人來到世界上並非出於自己的選擇,每人也都在不能自覺之中走過了漫長的一段人生路。而對自身存在背景的認識和對自身存在的深刻返思可以說是人第二次生命的開始 --- 在原有生命的基礎上再生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也意味著自己的選擇和對自身責任的承擔。人群之中不乏明者,而敢於堅持自己的價值方向、將自己留身於孤獨寂寞則需要更大的勇氣,這是一種難以從自身存在背景中尋找到充分的支持,卻在以自己的方式奉獻出自己對世界的至愛的一種人生選擇。象燃燒著的蠟燭一樣,消耗著自己,卻給世界帶來了縷縷微光,世界也因此增添了點點明亮。

想起了<<莊子 - 秋水>>中一則寓言,但卻不便寫出。

“仰首問天天不語,俯身嗅花花自香” --- 以此語同所有在孤獨中奮進、求索者共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