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中學同學關於信仰的網上討論

(2009-06-20 16:50:02) 下一個


最近在中學同學網上公布了身份,引起了一場大討論。和大家分享一下。讓我驚訝的是,其實在國內,許多人都對基督信仰十分感興趣。(本文所用均為化名)
×××××××××××××××××××××××××××××××××××××××××××××××××××××××
 
一萍:易泓選的都是充滿仁愛和良善的文章,教人善待一切,教人積極向上, 像一本“愛的文摘”。謝謝易泓。
 
譚賓:前幾天我和朋友聚會,人不是很多,但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每次我們聚會,大家都非常的開心。可這次與往常不同,其中的一位朋友就在今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她隻有37歲。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真的不敢相信,以為自己的耳朵聽錯了,連著追問了好幾次,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我的心一陣劇痛,因為我失去了一位好友,我再也聽不到她那爽朗的笑聲,再也不能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了;同時我也很自責,因為事隔兩個多月我才知道,如果我經常打電話給朋友就好了,忙不是借口。
其實,生命是很脆弱的,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它,和那些已經去世的人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活著,健康快樂的活著。想一想那些躺在墓地裏的人,他們除了擁有親人和朋友對他們的思念以外,還有什麽呢。再看看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為了財產,兄弟姐妹之間、父母子女之間對簿公堂,早已沒有了親情;為了一個座位,有人竟會破口大罵,大打出手,早已沒有了禮讓;為了賺錢,有人早已沒有了道德可言。和那些死去的人相比,對於上述的事情,你是不是覺得很可笑。正因為生命的脆弱,朋友之間的友情才更顯得的珍貴。人與人的相識是一種緣分,如果這種緣分能夠更深入一些,就會成為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就應該經常聯係,相互關心,多了解對方的信息,千萬不要用工作忙作為借口。
 
文馨:弱弱的問一下,易泓信了基督教嗎?
 
易泓:文馨,你要的答案在這裏。
——————————————
天父愛的來信
我的孩子,
你或許不認識我,我卻認識你的一切 (詩 139:1)
你坐下你起來,我都曉得。 (詩139:2)
我也深知你一切所行的。 (詩139:3)
就是你的頭發也都被數過了。(太10:29-31)
你是照著我的形像所造的。 (創1:27)
你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我。 (徒17:28)
你也是我所生的。(徒17:28)
甚至在你尚未成形以先,我已曉得你, (耶1:4-5)
在創立世界之前,我已揀選了你。(弗1:4)
你不是一個錯誤。(詩139:15)
我定準你的年歲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
你的受造,是極其奇妙可畏!(詩139:14)
我在你母腹中造你, (詩139:13)
領你由母腹中來。(詩71:6)
我被不認識我的人誤傳,(約8:41-44)
我並非冷漠而憤怒的,乃是完全的愛。(約壹4:16)
我願在你身上張顯我的愛。(約壹3:1)
隻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父親。(約壹3:1)
我能給予你的,遠超過你在地上的父親所能給予你的。(太 7:11)
因為我是完全的父。(太5:48)
你所領受各樣美善的恩賜,都是從我來的,(雅 1:17)
因為我是你的供應者,我必供應你需要的一切。 (太 6:31-33)
我向你所懷的意念是要叫你末後有指望,(耶29:11)
因為我以永遠的愛愛你。(耶31:3)
我向你的意念其數比海沙更多,(詩139:17-18)
我因你歡欣喜樂,(番 3:17)
我決不停止施恩於你。(耶32:40)
因你是我的珍貴的產業。(出19:5)
我全心全意栽培你於此地, (耶32:41)
我要將偉大奧秘的事指示你,(耶 33:3)
如果你一心一意尋找我,就必尋見。(申4:29)
以我為樂,我就把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詩37:4)
因為是我在你心裏動工,使你心裏能立誌行事。(Philippians 腓 2:13)
我能為你成就一切,遠超過你所求所想的。(Ephesians 弗 3:20)
我是你最佳的鼓勵者,(2 Thessalonians 帖後2:16-17)
也是在一切患難中安慰你的父親。(2 Corinthians 林後1:3-4)
你傷心的時候,我靠近你,(Psalm 詩34:18)
如同牧人懷抱羊羔,我懷抱你在我胸前,(Isaiah 賽 40:11)
有一天,我要擦去你一切的眼淚, (啟 21:4)
並帶走你在世上的一切苦楚。(啟 21:4)
我是你的父,我愛你如同我愛我的兒子 -- 耶穌一樣,(約17:23)
因為在耶穌裏,就顯明我對你的愛,(約 17:26)
祂是神本體的真像,(來 1:3)
祂來是表明我要幫助你,不是敵對你,(羅 8:31)
並告訴你:我不追究你的過犯。(林後5:18-19)
耶穌受死,使你可與我和好,(林後5:18-19)
祂的死,是我愛你最極致的表達. (約壹4:10)
我為你舍棄了我所愛的一切,使我或許能得著你的愛。(羅8:31-32)
你若接受了這份禮物 -- 我的兒子耶穌,你就接受了我。(約壹2:23)
無論任何事都不能叫我的愛與你隔絕。(羅8:38-39)
回家吧!讓我為你預備一個天上所見過最大的宴席,(路15:7)
我一直是父親,也永遠是父親,(弗 3:14-15)
問題是…,你願意成為我的孩子嗎?(約1:12-13)
我在等著你。(路15:11-32)
愛你的爸爸
全能的神
 
 
文馨:有信仰是好事。我敬仰大多數宗教,因為它們教人向善向上。但由於自己的局限,並沒有很投入地去信某一種。我向往自由,不想讓它們用一些框框把我禁錮在一定的範圍裏。因為我覺得,所有的宗教都是有目的的為某些人服務的,我不願意讓這些因素左右我的思想和行為。
之所以問易泓這個問題,是因為在美國大多數人信仰基督教,而華人在那裏畢竟為數不多,要想融入一個社會,信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一個朋友的哥哥也在美國很多年了,前兩年信了教。家中父母知道後,很是不願意,因為家中相信佛教。他的妹妹來向我傾訴,我也是這麽勸她。其實宗教之間並不應該有什麽衝突,宗旨都是好的。
 
譚賓:基督是世界上信仰人最多的第一大教,這麽多人信,肯定在它存在的理由,它已滲透到西方人的生活中,對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藝術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家鄰居有一老太太,目不識丁,但現在能完整地背聖經及唱讚美詩,這記憶力常人難以想象。
 
展為:有點兒難以想象。尤其是發生在易泓身上。到底有沒有全能的神?這個話題很不適合在信與不信的人之間討論。^_^
 
易泓:是不是你覺得都是要十分絕望,活不下去的人才信呢? :-) 你若是個父親,生了幾個兒子,長大成人離開家。有的兒子是要到窮困潦倒,不名一文時候才想到回家來尋求父母的幫助,有的兒子則不是,他們隔三岔五的打電話,寫信,回家探親。哪一個好呢?
補充:好壞隻是在做兒子的,為父親的,不管那一個兒子,都是一樣的愛,可能對那窮困的,愛還多一些。
我是在懷老大時候,覺得生命太奇妙,叫你沒法不信。
 
展為:不是你所推測的那種原因。我覺得有點兒難以想象是因為過去覺得你不但很感性,而且理智也很發達。^_^ 而理智,我個人覺得,總是會阻止一個人去真正地“信仰”宗教。下麵文馨說的為融入周圍社區而接受基督教,那是功利的做法,是理智的考慮,但與真正的“信仰”關係不大。
前段時間與一個偶然相遇的網友談過類似的話題(我的某些觀點可看
http://www.weweblog.com/node/108 不太想在這裏贅述),後來覺得難以為繼,所以有上麵“到底有沒有全能的神?這個話題很不適合在信與不信的人之間討論”的說法,也算是感慨吧。我很好奇的是,你過去的理智或你過去在大陸受的無神論教育是怎麽被擊潰的。
 
易泓:如果你不是把它看作“信仰”,而是看作真理,那麽理智不僅不會阻止人去信,而是會促使人去信。說到"無神論”, 大陸出來的人,其實口頭上算是無神論,內心裏麵捫心自問,有幾人敢於真正的完全的否認有神呢?既不承認,也不敢輕易否認,就是這種狀態。最能說明這種狀態的是一句俗語“頭上三尺有神明”。曾經看到一篇報道,某明演員去世之後,其妻子說“但願他在天堂裏。。。。" 我看了覺得很荒唐,大多數中國人活著的時候什麽都不想,直到死亡降臨才想起終極的歸宿。既然活著的時候什麽都不信,又怎麽知道死後一定會上天堂呢?
看了你和Sarah的討論,確實是如你所說,這個話題很不適合在信與不信的人之間討論,各人都是自說自話。這些話題在我都不陌生,許多都是大陸出來的知識分子在信仰上共同的問題。如果可能,你可以看看裏程(馮秉成)的《遊子吟》還有範學德的書《我為什麽不願意成為基督徒》。
不過,也許,你什麽都不用看。 我見過許多人,任何的辯論都不起作用,但是就是那麽一件事,或者那麽一個時刻。。。
文馨說對了一點,在美國做個基督徒是很容易的,不像在國內還要麵對各種壓力,或許她所說的自由和信仰的矛盾是指這些吧。否則我就不敢苟同了--就我自己的感受,沒有覺得信仰和自由有什麽矛盾。
 
文馨:我可能以偏概全了,我所說的“框框”,是指任何一種宗教如果你進去了,必定有一些“規矩”要你去遵守,約束自身的倒也罷了,還要叫你去“傳教”,尤其佛教,聽起來“規矩”特別多,而且要向一個自己明知是泥塑的偶像頂禮膜拜,多少是覺得有些別扭的。我讚成他們的不殺生,自己也盡量去做,但要我去那樣地“中規守距”,我做不到。
曾經在醫院看到信仰基督的教徒在那裏勸教,很執著也很虔誠,當時的感覺很佩服也很為他們悲哀。一個人如果懷著某種目的去信仰宗教,那麽結果多半是會失望的。
我還是願做一陣風,哪怕是寂寞的。
 
易泓:文馨,你的這種作為局外人的感覺我很理解。如果以一種功利的態度對“信”的好處做種種衡量,似乎這些可以看作是理由。但是信仰不是這樣的,如果以所謂的信和不信的所謂好處和弊端作為信的先決條件,那麽一個人是永遠不會有真正的信仰的。
信了的人去傳教,並不是象你感覺的那麽悲哀。 那就象是吃了一個蘋果覺得很好吃,就總想與他人分享是一樣的。
有一點,你所看到的基督徒的做法,並不完全代表基督教,如果你把眼睛注目在“人”的身上,就終究會跌倒, 中世紀宗教世界的黑暗就說明了這點,隻有把眼睛始終注目在神的身上,你才不會失望和跌倒。基督教認為所有普通的平凡的人,都可以借助“信”而和神建立美好的關係。
 
譚賓:聖經簡介(ZT)
一、聖經素描:聖經是一本世界文學名著,至今已被譯為1829種語言,年銷三千萬冊左右。今日有十多億人把聖經當作靈性生命的寶典和上主啟示的泉源。聖經是一本內容深沉、年代久遠的記錄,在長年累月的宗教生活反省中孕育而成;記載的是先知、詩人、聖賢、使徒、民族英雄等與上主在一起的宗教經曆和體驗。他們在走過了人生偉大的旅程之後,有些人以口述的方式,有些人則以文字的記錄,去把他們生命中酸、甜、苦、辣的遭遇,和他們對人生深刻的觀察寫下來,便成了今日聖經的主要骨骼。
  聖經是一本有關生命的書,也是一本指向生命之道的書,裏麵的角色隻是神、人、生命、天和地。所以它不是科學書,不是曆史書、不是勸世文,也不是任何一本我們可以和其他著作一起歸類的書。聖經充滿理想,也十分腳踏實地;它是超越的,也是落實的。它雖然以神道為中心,卻是為了發揚人道的精神;它有許多來世的敘述,卻是為了教人如何活於今世。它的智慧恍如樹林裏的風聲、曠野中的天籟。純樸的人聽到它的呼喚,熱愛生命的人感到它的吸力。
  這本書計述生、死,以及人在有生之年內的種種變化,和死後種種不同的命運。它曾目睹過一個民族多次的興亡,也曾為一些成功的生命而歌頌,為一些失敗的生命而惋惜。它裏麵的一切,似乎都在隱約地告訴我們:國家、民族有盛衰興替的時機,人類、生命也有生死存亡的“變數”。這原是上主在創世時早已定下的法則,這也是我們習稱的“客觀規律”。
  二、聖經小資料:1、聖經:英文的Holy Scriptures原指“聖的著作”。Bible則原是希臘文,即英文Book的,但要加上定冠詞,成為The Bible,意指“那本書”。在教會傳統中,聖經不必有名稱(就如我們不必叫自己父親的名字一樣)因為聖經就是“那本書”,是“書中之書”,是生命之書,是最重要和最寶貴的書。中文的“經”則是指“天下之大經”,是做人處世或“立身經世”的根本大道,是生活應遵從的典範。 2、新舊約:聖經分為兩大部分,前部分叫舊約,後部分叫新約。約(Testament)是指人神間的盟約、契約。舊約是為新約鋪路的。 3、舊約:(Old Testament)原指天主與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約。舊約這本書所記載的,是耶穌降生前的事跡。4、新約:(New Testament)是耶穌基督以自己的聖血和聖死,為全人類所立的永遠盟約,稱為新約。新約這本書所記載的是耶穌降生後的事跡。5、福音:新約中有關耶穌基督生平的那四卷書稱為“福音”,福音即“喜訊”,因為耶穌基督的降生給人類帶來了救恩的“好消息”。6、群書總匯:聖經不是一本單一的書,它包括舊約46卷,新約27卷,共73卷;先後經曆1500年才完成,作者無數,執筆者40餘人。(因為聖經很長時間先有“口傳”,然後才筆錄成書;所以“作者”多於“筆錄者”)7、聖經的文學類型:聖經不是曆史書,也不是科學書,它就是“聖經”。正如我們不能用曆史的眼光去讀西遊記,不能用科學家的批判態度去對待唐詩三百首,同樣我們也不能以非聖經的眼光去看聖經。聖經各卷的文學類型有傳記、曆史、律法、禮儀、詩歌、戲劇、寓言及神話等。因為上主要透過不同的文體,去啟示他有關生命的奧秘,傳達他對人所顯示的計劃和訊息。人隻有在上主的光照下誠心找尋,才可明白聖經的真理。
 
文馨:我有一本《聖經》,是信教的朋友給的,很完整地讀了一遍,很好!
 
文馨:學習的是其中一些做人的道理,並不是全盤接受。我也一直懷疑有沒有全能的神的存在。
 
譚賓:上學時香港有一個叫荒漠甘泉的收音機節目,為聽聖經,我那時還專門買了個收音機,書是免費送的。
 
文馨:有的時候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有一個歇息的地方,驛動的時候能夠安寧下來。
 
易泓: 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塊空間,是上帝在造人的時候特意留下來的,這塊空間用任何東西:物質,金錢,情欲,甚至親情,都不能填滿,唯有用神他自己才能填滿。基督的愛,賜給人的是豐豐滿滿的生命。我自己可能還沒有做到,但是我看到許多的基督徒,他們或饑餓,或飽足,或得意,或失意,內心裏始終都能保持喜樂和平和的心態。因為神是他們的力量,他們的保護。

摘一段詩篇二十三篇: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穀,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
 
一萍:我不是絕對的無神論者。我們生存的星球相對於整個宇宙是如此渺小,人在其中更是渺若一粒灰塵,幸運的是我們有自己的思維,可以自由選擇。各人生存環境從自然環境到人文環境都有很大差異,各自身處的大環境對自己的信仰難免會有較大的影響,適應環境是最主要的。這無對與錯之分。
在中國人慣常信奉的神中,我比較喜歡觀音菩薩和彌勒佛,逢著廟宇,我也會進去拜一拜。教堂我也進去過,但隻是欣賞,雖然對西方的神我也心懷敬畏,可是從內心我不會認同。
 
易泓:在我看來,沒有什麽西方的神和東方的神,也沒有中國的神和外國的神,這世界上隻有一個神。
佛教本來出自印度,隻是因為唐朝時一度興盛因而對中國影響更深罷了。如果仔細研究佛教最初的經典,它實際上更應被稱之為一種哲學觀。
 
譚賓:關於基督教和佛教(ZT)
基督教和佛教為這個世界上兩個主要的宗教,不管你信不信,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受到它們或多或少的影響,包括各種社會現象和我們的各種世界觀。這兩個宗教卻是有很大的不同,而最核心的不同在於基督教講求的“信”,而佛教講求的是“智”。
基督教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就是信者得救,一個最高標準的基督教徒,他最終的目的是信任這個世界上有上帝,信任上帝的安排,其次再是按照上帝的行為準則來辦事。所以基督教講求立場堅定,講求接受考驗。
佛教最核心和最基本的卻不是信,雖然我們經常會說究竟信不信佛,但是對佛教來說,單單相信有佛祖的存在並不是一個最高標準的佛教徒,最高標準的佛教徒必須有充分的智慧按照佛教的理念來理解這個世界是怎麽運作的。他需要對存在、死亡、生命、形式等一切包含哲學的概念有完滿的自我理解。所以佛教經常會看一個人是否有慧根。沒有慧根的話,你是難以理解到佛教的概念的。所以很多所謂的高僧都有極其聰明頭腦的人。往往可以對世事作出讓人恍然大悟的解釋。
假設眼前有一片樹葉掉落。對一個基督徒來說,他除了要相信這個樹葉最初是上帝創造的,最多再考慮一下這個可能是上帝的安排。那麽這就夠了。隻要他對此深信不疑,那麽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基督徒。
但是對一個佛教徒來說,他很可能必須考慮到輪回、滅道、這個樹葉的存在代表什麽,這個樹葉的消亡又代表什麽。這個存在和消亡的過程又代表什麽之類的一係列深奧的問題,他必須對這些問題獲得一種自我完滿的回答。
由兩個宗教的創始人的若幹事跡也可以看出這麽一點。
在聖經裏麵。耶酥經常做的事情就是通過總總神跡來堅定信徒對他的信任,對不相信他的人給予懲罰。人類的第一個祖先,亞當夏娃就是不相信神的說話被逐出伊甸園的。其後耶酥受難也是為了讓世人相信這個世界是存在神跡之類。所以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信”。
而佛教的創始人釋達多,他出家的目的是為了理解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麽回事,雖然他是一個王子,有不盡的榮華富貴。當他由當時的宗教找不到答案時,相當的苦惱,他曾經了花了幾年的時間在樹林裏麵思考,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麽運作的,為什麽會存在生老病死,究竟怎麽樣才能讓人脫離痛苦之類。經過七年的思考。他終於獲得“一切智”,於是真正創立了佛教的理念。此後他的一生就是到處講法,向世人和徒弟不斷灌輸他的理論,希望它們憑著自己的智慧來獲得人生的解脫。佛教的基本教義“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其實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多”為到達彼岸的意思,也就是由當前的此岸獲得解脫。所以佛教的基本教義就已經說明。隻有智慧才能讓一個人到達解脫的彼岸,按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維模式,說不定你信不信佛的存在都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佛教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智”。而不是“信佛” 。佛教是“智者得救”,基督教則是“信者得救”。
 
易泓:佛教是“智者得救”,基督教則是“信者得救”。
說的很對,所以人們說佛教更大意義上應該是一個哲學觀,而非宗教。(一萍的問題)
為什麽基督教是“信”者得救呢?
首先問自己你能不能否認有神,如果不能----你是否認為神是萬能的,擁有高於人的智慧和能力。如果是,那麽就應該承認人的智慧永遠參不透神的智慧,這就像要求一個地上的螞蟻來理解一個人的心意一樣的困難。用所謂的人的理智和智慧是永遠也不能解決信仰的難題的。(展為的問題)
如果神是萬能的,那麽神就是唯一的,也就是說這世界上隻有一個神。
如果神是唯一的, 那祂就是排他的,就像是父親是唯一的,如果一個父親的兒子不認親生的唯一的父親,那麽父親是什麽態度,難道會是:“好吧,你愛認那個做父親就認那個吧”?
神向著人的心意是美善的,創作者對受造物的心意,就如同父親對兒子的心。隻是人因著罪惡而墮落,不理解神的心意,悖逆神。在聖潔和公義之神看來,一切罪惡都需要受到應有的懲罰,而因著神的慈愛,他又不忍讓世人受懲罰,神因而差派耶穌基督,以他的十架寶血來贖回人的罪。而人所要做的,就隻是相信這一切。
人借著相信,就得到永生的生命,與神重建美好的關係,明白神在人的身上所要成就的旨意是聖潔和美善。這就是基督教因信稱義的道理。
 
譚賓: 我更喜歡中國本土的道教的灑脫和超越. 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複、不到頭的生死輪回中。隻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回。那麽怎樣實現涅磐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我更喜歡中國本土的道教的灑脫和超越
 
易泓: 道教是本土的,這個不錯,但是道教的本質是多神論,但凡曆史上有點名氣的人死了後都造個廟供著,稱之為神,那神和神打起架來,你信那個?^_^
 
易泓: 說灑脫和超越,你指的是老莊吧
?老莊更加是哲學,也不是宗教。哲學和宗教有交叉的地方,但二者絕非一體。
儒家是盡“人道”,釋家求“佛道”,道家窮(窮通、追究)“天道”。“人道”和“佛道”比較明白,而“天道”是什麽呢?天道應該包括很多東西,例如“天機、天意、天命”,其本義不是講迷信,而是講“天”的規律或自然規律,包括我們已經知道的規律和我們尚不知道的規律。
那麽“天道”的背後是什麽?是誰在左右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的規律和我們尚不知道的規律”。
 
易泓:不知道國內能否看到這個,是原來《河殤》作者之一遠誌明辦的神州傳播協會的網頁,強烈推薦先看錄像《生命泉》。
http://www.chinasoul.org/c-yy.htm

譚賓:看不到,但好多關於遠誌明的介紹,網友褒貶不一:
遠誌明是中國大陸80年代末轟動一時的電視紀錄片「河殤」撰搞人之一,他1989年離開中國,91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受洗成為基督徒,隨後入讀神學院,畢業後在《海外校園》侍奉,現任神州傳播協會總編導。因為他本身是大陸背景很了解內地百姓的心理,所以其編導的影片《神州》和大型紀錄片《十字架——耶穌在中國》大受歡迎,並在中國內外均引起巨大回響。
 
易泓:展為可以看看馮秉誠的,在最下麵。 馮秉誠: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係。一九八二年赴美,一九八七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俄亥俄大學和西方儲備大學工作。一九九三年後,在威斯康辛醫學院從事基礎醫學研究工作。一九九二年復活節受洗。一九九七年蒙召專職傳道,二零零一年夏天,畢業於美國海外神學院。現任中國基督徒作家基金會專業作家及威斯康辛州米城中華基督教會差傳牧師。
 
展為: 是人造了神.既然你提到了我,我就隻好簡短了。本來不想參與這個討論,前段時間和Sarah的探討讓我再一次明白了在信者和不信者之間想去說服對方很有可能是件很難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以後會對這個問題禁言。^_^
你說:=====你是否認為神是萬能的,擁有高於人的智慧和能力。如果是,那麽就應該承認人的智慧永遠參不透神的智慧,這就像要求一個地上的螞蟻來理解一個人的心意一樣的困難。用所謂的人的理智和智慧是永遠也不能解決信仰的難題的。(展為的問題)=====
對我個人來說,我從不覺得信仰是個難題。不信仰宗教並不意味著沒有信仰。還是高中時政治課本上教的,你可以認為我是被洗了腦,但我認為是經過了自己的思考:是人創造了各類的神,而非各類的神創造了人。當人覺得有高於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存在時,是因為人有了比原來更高的智慧和能力(然後才有了這樣的感覺)。一個人覺得自己無知,是因為他有了知,他知的範圍越廣,才能知道自己不知的範圍也越廣。對整個人類來說,當然也同樣如此。而這些未知,有的人可以保留,用敬畏的心態。有的人不能忍受,就造出了神,認為神知道。
 
易泓:人們因著承認自己的有限和無知,才有可能產生對神的敬畏之心。讚成這一點。
 
譚賓:一個令所有宗教徒都不敢真正麵對的問題 (ZT)
作者:閑言 2006-12-15
問題很簡單:你怎麽知道你所信仰的對象是上帝(正神)而非撒旦(魔鬼)?此問之所以無解,其因有二:
一,既然信神,就承認了超自然物的存在;既然存在上帝(正神),當然也可能存在撒旦或其它七七八八的東西。
二,既然涉及超自然,人類理性的作用就有限,換言之理性已不具備判別真偽的能力——你已經無法判別真偽了,你怎麽知道你所信的、向你顯示的,是上帝而不是撒旦或其它什麽東西,哪怕它就站在你的麵前?世界上那麽多宗教,有哪一個不是聲稱隻有自己信仰的才是正神?撒旦如果有智商,為獲得信仰者,它也必然會以上帝的麵目出現,對此你如何分辨?
宗教本身也談到了這種可能性。基督教說,末日審判前,會不斷有假先知出來欺騙世人;佛教也說,在末法時代,所謂高僧大德,其實很多隻是邪魔外道。有人說聖經上、佛經上已經記載了一些特征,告訴人們怎麽分辨。且不說對這些記載的解釋人言人殊,就算這些記載所指明確;但既然明確,那怎麽保證撒旦、邪魔不會利用這些記載來裝扮自己?難道你以為撒旦就看不到這些記載嗎?更進而言之,你又怎麽知道:這些聖經、佛經是不是撒旦拋出來騙人的,一開始你就在受騙?
有人說,可以憑善惡推測。但善惡隻是人間的道德標準,你怎麽知道超自然界也流行這個?基督教的上帝雖滿口仁愛,但其行為屠城滅國、幾乎毀滅全人類,何曾守善?伊斯蘭的先知也是一手拿《可蘭經》,一手執劍,殺人不眨眼。即便神也講善惡,你又怎麽知道你所麵對的那個不會隻是偽善,其善言善行背後其實隱蔽著某種你所不能理解的、涉及超自然的大陰謀?
還有人說什麽自己與神建立了特殊的精神聯係,所以絕不會上當——你怎麽知道與你建立聯係的就是神、而不是撒旦?至少,那個小布什所時時念念叨叨的,就八成不是神,而是撒旦;餘傑搶著和他“分享經驗”,當然也歸於撒旦了。
由此可見,信神的風險極大。除非你並不在乎你所信仰的究竟是個什麽,隻要有得信就行——這或者才是信神者真正需要的正確心態。說到底,信神的作用是心理自慰,它也就僅僅隻是一種精神自慰而已,說再多就是胡扯了。

易泓:不能證明,就不去信,就像你不能證明他是對的,你也不能證明他是錯的。事實上人類所有知識的絕大部分是未經(易泓的親自的)證明的。
人類曆史上有如此多的知識都是借助書籍,他人或先人的經驗傳承下來,就像有人告訴你地球圍著太陽轉,有幾人是親眼看到的呢?都是通過晝夜,四季交替等外在的現象間接的證明的。再比如曆史書上的記錄,你為什麽就能不經自己親眼目睹來證明就全盤接受呢?
 
易泓: 一。 對,基督教從不否認撒旦存在;二。見我上麵一帖。
關於舊約中的記載:首先,神的震怒是針對罪惡,而非人類,否則就不會有諾亞方舟。其次,神必定有著和人完全不同的時空觀,人隻看到今生的幾十年。神的作為必定有人的智慧所不能參透的奧秘,就像人的眼界不能和一隻螞蟻的來比(原諒我不能找到更好的比喻)。就像原帖中提到的天使因為救了那個母親而被貶,而後認識到神的安排才是最好的。
關於異端邪說,這點在國內由於許多時候信仰不能公開,情況更為嚴重。這又回到原來我提到中世紀宗教世界罪惡時所說的,不要看人,看人必定跌倒,因為人是有限的,人是有罪性的。關於小布什的戰爭,也是同理。
 
文馨:當有人勸我信仰某種宗教時,我總是大言不慚地說:在這個問題上,我站的高度高於宗教。其實意思就是展為所說的,是人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神。
 
易泓:不信的時候,都是這種感覺(認識)。
 
文馨:神曾經是人,包括耶穌,包括釋迦摩尼……
 
易泓:對,道成肉神,既是人也是神----又一個“參不透”
 
文馨:內心深處的那塊空間,確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去填補。那種孤寂是與生俱來的,任和誰在一起都無法排遣,包括神。我還在問自己:到底有神嗎?我想我是否定的。
 
易泓:文馨,先去經曆,再來否認
 
文馨:要想有這個經曆,也是很不容易的
 
易泓:我承認。在國內尤其難。

易泓:不過,如果你能看到我上麵推薦的《生命泉》你會很驚訝的--國內基督徒數量增長的速度飛快, 現在已經不再隻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村老太太做基督徒了,在城市裏,大學校園裏,很多地方都有基督徒。
 
譚賓:國內基督徒數量增長的速度飛快,在礦一中邊上就有一個教堂,現在市區就有好幾處大規模的,但和他們聊天時聽說,國內教父不被梵岡授權,不被承認。

易泓:若提到梵岡授權, 那可能是天主教,不是基督教。大主教係統跟基督教沒有關係。本人認為(可能不對),天主教跟基督教的最大區別是天主教認為普通人必須通過牧師等神職人員才能跟神建立關係,極端是時期,普通人甚至無權閱讀聖經。而基督教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禱告和神溝通。

譚賓: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是這樣的嗎?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於:在世界範圍內,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被統稱為基督教,都以“聖經”為經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稱公教,信徒稱其所信之神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岡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以教皇為最高領導,實行“聖統製”和“教階製”。天主教的《聖經》有73卷,其中《舊約》46卷,《新約》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聖母、耶穌、聖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天主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天主教主要節日有複活節、聖誕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等四大瞻禮。教徒在天主教節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彌撒。 在中國,基督教則專指“新教”,又稱為“福音教”或“耶穌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製,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基督教《聖經》隻有66卷,《舊約》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隻掛一個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職人員是主教、牧師、長老、傳道員。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結婚,基督教不主張信徒離婚。基督教主要節日有複活節和聖誕節。基督教節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禮拜。
總括來說,天主教的教義和基督教的教義不單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國人拜菩薩的原理相似。雖然天主教用了聖經的人物和名詞,卻是民間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兩樣的宗教。
有人建議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這不是從信仰的立場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屬世利益方麵或對世界政治影響力方麵而提出的主張。從信仰立場來說,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應當分開的,絕不應當合一。

易泓:總結的很完全。

文馨:是的(回複易泓)
我身邊就有。而且,關於“六四”過後去了西方的人物們信教的曆程的影碟我也看過,隻是不知為什麽頭腦中總是會畫“?”走不進心裏那塊田(*^__^*)

易泓:不奇怪了(回複文馨)我見過有人做了好多年的慕道友(教會裏對願意接近和了解但是還不願意相信的朋友的稱呼),自稱是永遠不可能信的,最後居然就信了。
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情。
 
文馨:我也是有限和無知的
不管怎麽說,人類確實隻是茫茫宇宙中的蟪蛄而已,不知春秋。我好像做了一個繭,將自己一層又一層精心包裹了起來,任誰也不能進去,包括神。
 
文馨:許多人在默默奉獻著,對於真正的基督徒,我心存敬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