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正文

初登清源山

(2008-05-23 00:51:56) 下一個
 

 

不知是誰把宋代大書家米芾的手跡刻在這裏, 或是米芾撰此題寫了這“第一山”, 因為是刻在石碑而不是摩崖上, 雖有下款, 我卻更相信前者, 不過此君也頗有遠見, 這清源山原以泉清得名,又叫泉山,泉州也因此而名,最高峰海拔498米。

據說清源山開發於秦、漢,中興於唐、宋,鼎盛於元、明清,曆代留下了許多廟宇寺觀,大型石雕七處九尊,摩崖石刻五百多方,有三十六洞天、十八勝景之稱, 有 “閩海蓬萊第一山” 之美譽。

十二月廿五日, 聖誕節, 我卻跑到福建泉州的清源山, 訪老君, 拜觀音, 觀泉窟, 品茶天湖, 好不悠遊逍遙。。。。。。

約了一位中學同學, 他又帶來一位三十幾年沒見過麵的同窗, 而且還是參與清源山規劃的測量專家, 跟着遊清源山, 如入無“門”之境 - 門票全免。

先訪老君岩, 這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道教始祖,被尊稱為“老子”。石像依岩雕琢,就勢造型,高5.1米,寬7.3米,厚7.2米,端坐崖上,右手按膝,左手憑幾,兩眼平視,雙耳垂肩,神態安詳,是我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 

記得在華僑中學念書時也曾到此一遊, 爬上老君肩膀, 想要摸摸老君的耳朵和鼻子, 皆因坊間有言“摸到鼻, 吃百二, 摸到目, 吃百六”(用閩南話說來才押韻), 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摸到眼睛可以活上一百六。當時周圍荒蕪, 不像現在這樣經已大樹成蔭, 石徑通幽, 還要十五元門票。表哥走在前麵率先買了八張, 門衛見到專家同窗後, 毅然又把票款退回來。 

 

 

辭別老君, 就登清源山去, 山門旁的三個大字是方毅題的, 石頭不够大, 放上這三個大字就越顯得小氣了。

牽着小女兒拾級而上, 很快就見到了“第一山”石碑, 是上山後的第一個地標, 中學時就見過這塊碑, 上了大學才知道這米芾為何許人也, 還學寫了一陣他的法書。

現在這個時節來到清源山已見不到甚麽泉源或清水了, 山澗乾涸, 亂石靜臥, 徒有“泉窟”石刻多處。然信步其間, 有樓閣廟堂、石桌欄杆、林壑輕風, 香煙輕繚, 曲茗芬芳, 也蠻寫意的。

 

 

 

李叔同弘一大師之舍利子塔以及他的最後一道遺墨“悲欣交集”石刻最為矚目, 我們拾級而上, 經過一嘯台, 佛字石刻, 記憶中以前曾經到過的壽字石刻卻不見了, 可能就是這佛字吧! 當然還有不少很有典故的景點或石刻不在路邊, 造就了清源山的清名, 這次就無緣一一拜訪了。

我背着女兒走在前頭, 每到開揚處便停下來看看風景, 等人齊了再一起走, 沒想到, 叔叔、表哥和老同學這些老泉州都是第一次上到這麽高, 第一次來到這個山頭。

 

 

 

 

 

 

 


鯉城新貌 - 有山有湖有樓

 


泉州新富看着他發家的地方感慨萬千

 

山頂上正在修建觀音蓮池, 相思樹林傳來陣陣風嘯聲, 山腰一彎石壩撐起一座“天湖”來, 據說天湖茶座每逢周末及節假日都座無虛席, 我想大家這時心裏都想着茶香, 不約而同逕取天湖而去。

路經久負盛名的景點虎乳泉, 泉水從大石中間汨汨而出。傳說很久以前清源山上一蘋母老虎饑無可食, 來到大石邊便飲泉充饑, 飽而生乳, 跑回去喂四蘋小老虎, 後來直接帶小老虎來飲泉水, 日繼一日, 很快就長大了, 虎乳泉因而得名。據說用虎乳泉水泡出的茶特別的清香甘甜, 以前有不少人來這裏接水泡茶。

可現在眼前這虎乳泉卻被一蘋石虎所占, 這蘋虎守着的石窟, 一點水也沒有! 石窟上刻着幾個大字: 泉州清源啤酒朝日有限公司, 俗不可耐, 連泉水也不願再流出來了, 這種汙染行為真是有辱泉州這麽一個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令人哭笑不得。

下到湖邊, 漫步走過石拱橋, 在小茶室門口小坐品茗, 老同學早已準備了幾樣小吃, 有地瓜片蜜餞等, 煮水泡上自帶的上好鐵觀音, 我才發現這包裝盒上的茶名還是他題寫的。

就着這一小片湖光山色泡一壺茶, 好像自己和山水都融為一體, 使人放鬆, 令人陶醉...... 

 


正在修建人的山頂觀音池

 


虎乳泉被泉州清源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汙染” - 俗不可耐!

 


蓄得虎乳溢茶香, 閑引茗客醉八方

 


茶座假日無虛席, 童叟雅士似雲來

 


高士雲遊自逍遙, 樓閣依水空惆悵

 


小橋悠悠獨徘徊, 欄杆依依思故人

 

隨後一行人驅車出山進酒樓, 午餐後又到閩台紀念館門外走一回, 兩支巨大的雕龍石柱巧奪天功, 看上一眼就讓你難以忘懷......

 


龍行兩岸, 台鯉情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