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這部小說的創作和我的家庭背景有關。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惠安南下安海。這段曆史父親跟我敘述過很多次,又說閩南人就是西晉時從北方逃難南下的,在我腦海和心裏留下一幕幕遠近錯落的情景。那些和祖輩有關的感覺、靈動和激情就成了《又見洛陽》的一個創作動力。
寫作過程中我堅守朝代、事件和具體事物的曆史真實性。寫著寫著,我跳脫了原先自己家族的局限,站在了魏晉南北朝一整個曆史的視野上,看到的不再僅僅是遷徙,更有這遷徙對曆史的推動,對文化融合的促進等等。
小說也突出地呈現了那個生死存亡動蕩不安年代裏的家族價值觀和奉獻精神。在《又見洛陽》裏,家族的力量和情義的價值得到諸多的展現。左家有一個以古詩形式代代相傳的家訓,它記錄了左家幾百年的足跡、奮鬥和理念。即便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域,左家人也能憑著這個家訓相認。
小說情節跨越三百年,支撐起來的有若幹脊梁式的人物和他們的傳奇,比如率領左家出洛陽過淮河在廣陵重建家業的左江,跟祖逖一同北伐的左民,帶領左家跨越長江二度南遷的左納,加入大別山武功組織的曾小蝶,少年參加東晉北伐,後來到大西南開創實業的左戰英等等。這些人物經曆曲折,性格和情感都十分飽滿。
小說氣勢宏大,但情節又是溫馨親和的,開頭和結尾以第一人稱書寫,第一人稱的“我”為左家後裔。創作時我全然融入,彷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角兒。有讀者告訴我他們讀這部小說的時候也有相同的親近感。曆史越千年,命運一線牽。事實上,作為華人我們的命運真的可以上接到一千七百年前的那次大遷徙。《又見洛陽》以史詩般的波瀾壯闊和力量,喚醒我們基因裏的記憶,傳承我們民族最硬核的那些東西。
-------
《又見洛陽》視頻頻道:華人電視/求醫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