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2025 (21)
過了長江,隊伍就地休整,重新出發,加快速度,走了九天的時間,來到一個叫舒縣的地方。左玄英指著這個河流縱橫、林木豐美、綠野舒坦的地方,告訴大家:這裏好山好水,可漁可牧可耕,我們就在這裏落腳了。從閩越地來的人們,看這裏地形的確比他們原先的山嶺丘陵地要好一些,既來之,則安之,不言語,默認了這個新的地方。
左玄英所率的漢軍開始分頭行事。玄英、小環和幾位士兵忙著去訪問當地人,請他們幫忙接應移民,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地方這麽大,很多地都荒著。現在大漢皇上從南方遷來一些居民和你們一道種稻子種茶果,以後江淮之地會興盛起來的。”當地居民一邊稱許,一邊貢獻出他們的工具器物糧食等,幫助安頓移民。一些士兵開始搭帳篷,燒篝火,為一段時間的野外生活做準備。另一些士兵領著百姓開始伐木,搬石頭,準備蓋房子,還有一些士兵跑去打獵,取水……
當地的男男女女也一起出來幫忙,一些女人端過來當地特別的蘭姑茶和河魚瓦罐湯。中秋時節在野外,喝下一碗茶,或是一碗瓦罐湯,全身暖透。一個閩越中年婦女問當地女人:“這茶怎麽叫蘭姑茶呢?”送茶女人說:“上古的時候這裏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自己種茶,自己采茶泡製。她泡出來的茶特別清香好喝,流傳下來,就叫蘭姑茶。”
剛剛離鄉背井的人們,目睹漢朝士兵和當地人如此熱心地為他們建立新家,心裏開始暖和起來,光亮起來。在這裏,他們看到了新的生活和希望。
牛嘯東的浦城分隊飛馳來報,浦城的遷徙情況沒有南平的好,他們落腳舒縣東南的衡山郡,如今群眾情緒不穩,希望左玄英能抽出一些人馬前去支援。玄英看得出來,沒有幾個月,他們是無法將這些移民安頓好的。不安頓好,情勢就會不穩,江淮之間還可能出亂。他本想讓小環率幾人回京城,但小環堅決要留在他身邊。於是他寫下簡書,另派兩名傳令兵,六百裏加急,飛馳長安,向皇上請求物資增援。左玄英在簡書中向皇帝仔細匯報了這次閩越大遷徙的經過,告訴皇上:六安地區,依山臨江,元狩二年(前121年)曾有過二王謀反之事,如不小心處置,恐埋下隱患。他計劃稍留一段時日,協助閩越遷徙之人重建家園,以圖彰顯朝廷君威和皇恩浩蕩。
傳令兵很快帶回了皇上的旨意。皇上讚賞了玄英部眾的行動和努力,並說他早有先見之明,補給物資已經在路上。不過,皇帝否決了左玄英原來留駐三個月的請求,命他們在兩個半月之內拔營返京。
砍來的樹,一根一根運往空曠地。玄英騎著馬四處奔走,請來了當地木工,自己也一起幫忙刨木頭,削木榫,甚至還爬到屋頂上去。
幾天下來,不知是勞累過度,還是水土不服,還是都有,他開始覺得身體不適,體力下降。小環看出來了,拉住他說:“玄英哥,我看你太勞累了,這裏氣候又溫濕,你一個大漠人怕是不太適應。你趕緊去營帳裏歇著。有什麽事情交代我,又不缺你這個勞力。”左玄英一開始聽話進營帳躺了下來。無奈,他天生不是一個會安心歇息的人,聽著外麵人聲鼎沸,他又起身,跑了出去。這一次,他是跑去幫忙挖水溝。雖然是深秋了,可活兒幹久了還是會出汗。索性,左玄英學當地人,脫去衣衫,光著膀子幹。
兩個月後,許多新的木頭房子已經立起,有的家門口甚至架起了織布機。人們終於能夠趕在入冬前入住房子。原先荒著的原野,撒下的菜籽已經發芽,茶樹也開始綻出新綠。閩越人善種水稻,如今,準備用作明春插秧的稻田也理出了田壟。
當左玄英告訴大家兩天後他將率領他的軍隊離開時,舒城的新居民們竟然依依不舍。
當天下午,舒城閩越居住區的人們,在他們的紋身的頭領帶領下,聚集一起,燒火燉湯,載歌載舞,為左玄英餞行。他們用的閩語,左玄英聽不懂。一個紋身的閩越小夥子便幫他翻譯。小夥子說:這些詞都是臨時編的,套進原來的曲子裏。這次新編的詞大概的意思就是:閩越人世代居住在美麗的閩江邊上,與蛇為友以龜為福。天有不測風雲,南平不太平。閩越人跟隨大漢左將軍,翻越武夷,過了大江,到了大別山東麓,江淮之間。這裏好山好水,連百獸都歡迎閩越人的到來。閩越人勤勞不怕苦,在舒縣建立了新的家園。
這動人的詞曲,叫漢軍將士們感動不已。
唱著跳著,幾個婦女手捧她們燉的野鮮湯,犒勞左玄英和他的將士們。
左玄英和小環並肩坐著。眼前帶著濃鬱閩越風情的歌舞,不約而同將他們帶回了當年在河西的情形。冰封的祁連山下,一片粗獷的山川曠野,他們所擁有的隻是一條神秘的金泉,還有一壺皇帝賜的喜酒。左玄英心裏既感歎時光的流轉,也讚歎大漢疆土的遼闊。
眾人中一位頭領聽說左將軍和男裝打扮的小環竟是夫妻,相伴相隨一起南下,便捧上一隻百裏迢迢從閩地帶來的龜,為玄英和小環祈福、求子。
其實這個時候,小環已經有了四個多月的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