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我的印度同事阿叔克在旅行中結實了一些華裔朋友,並且一直保持著聯係。不久前,他和他的馬來西亞華裔朋友一家再度結伴出遊,碰到了一件他認為是非常令人驚豔的事情。
他們在挪威時,他的素食妻子找不到一家素食西餐廳。剛好他的馬來西亞同遊想吃中國菜,於是幾個人開始尋找。結果居然給他們找到了一家中國餐廳。中餐老板特地為這位遠道而來的印度客人專門開小灶做了一份中式素餐。不僅如此,阿叔克的華裔朋友竟然和那位老板用廣東話聊了起來。
是的,這是多麽美麗而溫馨的故事。挪威,離中國多遠啊!一個印度人,結識了一個馬來西亞中國人,在北歐的冰天雪地裏際遇了另一個中國人,並且用他們共同的母語交談……
我在想,從廣東到挪威,那家餐廳的老板(或他的祖輩)淌過多少水,走過多少路,經曆多少艱辛……
中國人和猶太人有類似的地方。幾百年來,由於種種的原因,原本十分戀家守土的中國人,主要是沿海的中國人,離鄉背井,漂洋過海,或謀生,或尋找新路。不管到了哪裏,他們都帶著故鄉的“一把泥土”。這把沃土包含:自己的母語和習俗,自己故鄉的信仰 (觀音菩薩,關公,媽祖等等),還有,對自己祖國一份永遠無法分割的心。
我一位白人同事的妻子,是一位漂洋過海的潮州人的後代。上次部門年終聚會,她跟著丈夫一起出席。我們自然而然地挨著坐,交談了起來。我問她叫什麽名字,她說:“我叫‘鳳’,是我爸爸給我起的名字。”她爸爸告訴她:“‘鳳’在中文裏是一個美好的女孩子的名字。”“明年是雞年,對嗎?”她問我。我說是的。“我爸爸說,雞年就好像是鳳的年。” 她又說。
哦,她的父親,還真的滿有中國文化的素養。
天下華人一家親。
中華文明是世界史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國本土人民對自己國家的向心力以及華裔對本民族文化習俗的堅守,在世界上也是出類拔萃的。這兩個方麵合乎邏輯地聯係在一起,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特出屬性。
上個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的普遍傳揚和植入人心,民族的隔閡與界限也有消融的趨勢。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民族以及文化和心理的差異完全消失?果真會,那應該就是所謂的大同世界了吧。在那樣一個世界裏,許多美好的族裔間概念都將因為不再需要而消失:團結,融合,理解,包容等等。
反過來講,在民族和文化的不同仍然存在的今天,珍惜我們本民族的文化,熱愛我們的故土,並不表示我們就不能去實踐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流以及互相的包容和欣賞。我和阿叔克之間有過許多交流。我和他分享了中國的玄奘一千多年前到印度去取經的故事,他也跟我分享了許多印度的曆史和文化。從交流中我才知道,孫悟空這個形象其實源自印度古老的一個威力無比的神明。阿叔克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羨慕中國現代的飛速發展和繁榮。他經常通過特別訂購的電視頻道觀看和中國有關的電影和報道。有一次我回國,他特別請我幫他帶回一個中國的小工藝品。到了蘇州,在七裏山塘街上,我買了一尊搪瓷的少林小僧侶。這個禮物我算是買對了。阿叔克見了是愛不釋手!而就是那一次的挪威行,阿叔克回送了我一尊挪威小工藝,是當地民間信仰中的福神小雕像。
那尊挪威福神小雕像一直在我的工作台上放著,一方麵,它代表著我對同事情誼的記念,另一方麵,也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印度人以及那我從來沒有去過的國度之間的心靈連接。
不管民族和文化有多麽的不同,我們都住在地球上,互相聯係著,不是嗎?
(本文刊載於《上海觀察》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5860)
在挪威的一個小村莊,到一家挪威飯店吃午飯居然出現了一個上海移民在做跑堂,我二話不說就直接用上海話跟他問候,他驚訝的不得了。
最後我們一齊在村子裏遊玩,開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