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虔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短篇小說:打碎一尊石膏像 (02)

(2015-10-08 18:03:53) 下一個


建城在蘇家長到七歲時,文革開始了。突然有一天,郭家大門“嘭!”一聲被踢開了,衝進來一群胳膊上有紅袖章的人。“郭立民,跟我們走!”
丈夫錯愕地站了起來:“有什麽事嗎?”
“有什麽事?你老奸巨猾裝糊塗啊?你當年國民黨排長怎麽當的?”
“當年不是為了抗日嗎?”
“假抗日!”
“我可是真的抗日呀,我兩個弟弟被日本飛機活活炸死,我去跟遊擊隊匯合抗日呀!”
蘇秋貞在一旁驚呆了。她不知道這究竟是出了什麽事,可她知道她丈夫說的句句是實話。
“別跟他囉嗦了,”那群人中有一個發話了,“郭立民,立刻跟我們走!到時候批判大會上不許你狡辯!”

丈夫就這麽樣被帶走了;郭家貧困但是平靜的日子被攔腰截斷。從那天起,郭立民一次又一次地被揪到台上去接受批判;批判會後,那些人還給他戴上紙糊的高帽子,胸前掛一個牌子,上麵寫著“曆史反革命分子郭立民”,沿街遊行示眾。

這個突如其來的災禍,一下子把郭家人打懵了。震驚、難受和恥辱使蘇秋貞感到自己比台上的丈夫還要難熬。幾個孩子圍過來問:阿爸到底做了什麽?怎麽會這樣讓人抓起來遊街批鬥?
蘇秋貞又問誰去呢?她能回答的就是丈夫已經跟那些人說過的:你阿爸兩個弟弟被日本人的飛機炸死,你阿爸為了抗日才去當兵的;你外公是看上你阿爸肩上挎著的那杆槍才應承郭蘇聯姻的,誰知道,誰知道……

一次,兩次,四次,五次……郭家人對這無休止的羞辱慢慢生出了各自的耐性和反抗心。大女兒瓊月再也不入校門半步,自己默默去學習女紅;大兒子、二兒子去參加紅衛兵,胳膊上也圍了個紅袖章。他們很少在家,有時甚至晚上也不回來,而是呆在紅衛兵總部過夜。在他們的心底,他們使勁積極表現,為的是洗清父親加在他們頭上的恥辱,掙脫父親加在他們身上的繩索。三兒子土強和母親比較親近。本來常常調皮做鬼臉的他,現在難得看見他嬉笑。秋貞做很多活兒來維持家裏的生計:除了擺小攤外,秋貞還幫人家做衣服、洗衣服。土強就幫母親擺攤、看家、做雜務。小女兒瓊蘭也沒閑著:喂雞養鴨,上山拔草,下池塘撈魚蟲。土強和瓊蘭無疑是父母最大的安慰,讓他們覺得活下去還有意義,還有必要。

時間一晃兩年多,郭立民一直老老實實地接受改造——每天打掃街道。因為他表現還算好,原來他工作的那家百貨店也允許他有時回去,在貨倉裏跑跑腿幫幫忙,這樣多少掙點錢。大兒子、二兒子自己跑到山區上山下鄉去了。大女兒瓊月雖然長得俊,心靈手巧,還是受到父親的牽連,無人敢娶,最後是跟了鄰鄉的一位農民結婚。這樁婚姻是瓊月自己做主,心甘情願的。郭立民、蘇秋貞夫婦都相當的不願意:年紀輕輕就嫁到農村,這當農民的日子,要熬到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土強聽了父母的話,又回到學校讀書了。小女瓊蘭卻隻能輟學守家幫助媽媽操持家務。

蘇家就這麽過著八仙過海、也謹小慎微的日子。這些日子以來,家裏家外總算是過得還算平靜。不料今天一早,秋貞打掃房間時,不小心碰翻了擺在櫃子上頭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看著地上那個碎成幾塊的石膏像,特別是,特別是那頭活生生斷了,蘇秋貞先是傻了眼,接著是心驚肉跳,手心汗出。她記得兩年前和郭立民一起被遊鬥的人中,有一個女的就是因為不小心撕破了一張毛主席圖像而被打成現行反革命。立民已經是曆史反革命了,再來個現行反革命,這個家就真的是萬劫不複了!想到這裏,她魂兒都散掉了一半。她趕緊找來幾張報紙,手顫抖著把石膏像一塊一塊撿起來,放報紙裏包好。打開衣櫃,把那個紙包放進衣櫃的最底層。
郭立民還在外頭打掃街道。蘇秋貞走過去,輕輕對他說她要去看弟弟。
“去看秋明?這麽早?”郭立民有些意外。
“嗯,那頭有點事,我去去就來。”秋貞不想讓丈夫知道,不想給他添煩心事,搪塞兩句,便匆匆趕路。

這會兒,蘇秋貞已經快走到橋的那頭了。她看著腳下的石條,凹凹凸凸,彎來曲去,有的石條甚至斷成兩截,斜落地上。秋貞不覺回過頭望望來路。看著,望著,好像看到了自己半輩子的命運一般;她一陣陣鼻酸。

 

上集: 短篇小說:打碎一尊石膏像 (01)

下集: 短篇小說:打碎一尊石膏像 (0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