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23)
2008 (108)
2009 (123)
2010 (88)
2011 (127)
2012 (167)
2013 (94)
2014 (145)
2015 (232)
2016 (119)
2017 (81)
2018 (78)
2019 (73)
奶奶離開我二十幾年了,可她的音容舉止、一歎三息,仍然活生生地留在我的心裏。人生代代間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前代人的優良品格,前代人對後代人無私的奉獻和摯愛,後代人常要等自己也到了一定的年份後才能真正理解體會; 而最愛自己的親人已逝,自己隻能在綿綿的回憶及幽思裏和親人神交,互通思情愛意。
根據父親的記載,奶奶是惠安塗寨鎮張坑村人,是明代理學大家、大學士張嶽的嫡親裔後。奶奶五歲失恃,外曾祖父續弦後,她便跟兩個哥哥相依為命,小小年紀就承擔生活重負。感情的無依和人生的磨難,造就了奶奶的堅韌。有一次家庭遭難,奶奶靠著勇敢和機智,挽救了全家。之後,我們曾家離開世代居住勞作的惠安,漂流到晉江安海鎮。
奶奶辛勞一生,勤儉克己一生,缺失母愛卻慈愛一生,擔驚受怕、虔心祈福一生……
現在體會起來,奶奶也是很寂寞的。我小時候,奶奶時而會向我傾吐心聲。提到五歲沒媽時,她黯然神傷,每次都是這樣。母愛,對一個人生命的影響,是多麽的深遠!也許是因為這樣,奶奶對我格外疼愛。我出生後一個月,媽媽因工作所迫不得不遠走安徽。家裏請來一個奶媽,可是奶媽乳兒眾多,輪到我就沒剩下多少奶了。有一次,奶奶不放心跑到奶媽家,見我躺在一旁哭,沒人照看,頭上滿是瘡包。奶奶不忍,一把將我抱回了家。那時我大概三、四個月。從此,奶奶開始一點一點煮米糊喂我。我是奶奶用米糊喂養大的。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那米糊的味道,記得爐子上的米糊冒泡的聲音和樣子。缺奶使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每捏著奶奶豐胰的脖子,嘴裏作著吮奶的姿勢,經常就這麽入睡。奶奶常會疼惜地說:明路太缺奶了。
我上麵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我們三兄妹全都是奶奶帶大的。用奶奶的話說,她背當床把我們拉扯大。這個形容真的很形象,為了我們三兄妹,奶奶是多麽的辛苦!那時候物質貧乏,吃飯是一件滿大的事情。奶奶說:隻要孫兒一哭,她吃進嘴裏的東西也會吐出來讓我們吃。
祖孫連心,情意互動。我稍省人事了以後,聽奶奶又提五歲沒媽的時候,我會摟著她的脖子,在她臉上親,說:奶奶,你有我啊!“明路懂得心疼奶奶!”奶奶說著,笑了。想到我幼稚之年能讓奶奶笑,我自己也笑了。
奶奶的幸福,和所有女人的幸福一樣:和男人有關。她一直不清楚爺爺為什麽喜歡她,但每次提到當初鄰村的爺爺喜歡上她時,她臉上就會露出既飽滿又含蓄的幸福表情。奶奶的幸福還不止於此,她還每每會拿爺爺和當時許多有三妻六妾的男人相比,頗為自豪地說:你爺爺就隻守著我一個。
說到奶奶一生的擔驚受怕,話就長了。奶奶生了六個孩子,由於各種條件的欠缺,隻有兩女一男活了下來。那種喪子之痛隻有做母親的自己默默忍著。成了獨子的父親,幼時頑皮,稍大了後參加地下黨活動,建國後經曆了多次政治運動的衝擊。奶奶就這樣時時擔驚受怕。我記得是在文革的時候,有一次,好像有謠言傳來對我父母不利。奶奶因此昏厥,不省人事。父母聞訊趕回家來,在奶奶床前涕泣呼喚,奶奶這才清醒了過來。也許是那一次的後遺症,後來奶奶夜裏常夢魘囈語,我要費好大的勁才能把她推醒。
家道不易,奶奶很早就信神拜佛。幾乎每天,我都會聽到她在觀音菩薩像前為丈夫和兒孫祈福,她的祈語如泣如訴。每年一次,她要步行近二十裏路,到安海名山靈源山上去敬拜佛祖。
奶奶八十多歲以後重病過三次,最後那次一臥不起。父親問她想吃點什麽,勤儉克己一輩子的奶奶不假思索就說想吃“紅膏蟳”(蟹黃很豐富的閩南海灣螃蟹)和鹹帶魚。那時我人已在國外,父親為治奶奶的病已經耗盡錢財(包括我寄回的錢)。一問市麵上“紅膏蟳”和鹹帶魚的價格,父親退縮了。真假參半地說:紅膏蟳太熱,而鹹帶魚買不到。這是父親回憶錄的原文:
“母親對我說的真話假話概不計較,隻淡淡地說了一句話:平暉啊,我隻是說說,你不要當真。
母親的話已過去二十幾年,至今言猶在耳。我的母親,今天兒子要對你說,兒子很慚愧,很沒用,很對不起!
母親一生,那個勤儉,那個節約,我這當兒子的說出來,一定有人覺得不可思議。母親年屆九十三,沒有吃上十個雞蛋,沒有吃到一條魚,沒有吃到一隻雞、一隻鴨……
每年,母親都會自己醃製一壇醬瓜,一壇豆豉。這就是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主菜食。一生辛苦勞累,嚐盡心酸苦辣,僅用醬瓜、豆豉過日子的母親,竟然壽終百年!這真是個奇跡!是千千萬萬中國勞動婦女的奇跡!”
幫父親整理回憶錄至此,我喉嚨哽堵:從來沒聽奶奶提過任何要求,萬裏之外,無法滿足奶奶這最後的一點點欲望 …… 永遠的情何以堪啊,此時此刻,我好心疼奶奶,隻有虔誠地為祖母向神祈禱,願慈愛萬能的神安慰保守我奶奶的在天之靈……
整理父親的回憶錄,我仿佛重回生命的本初。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切地意識到,我不僅深愛祖母,我也從祖母身上看到了自己。一個流落他鄉的惠安女,奶奶的勤儉和刻苦耐勞,她的十足韌性,奶奶之作為一家的靈命守護……如此種種,甚至她的愛擔心操勞,似乎都傳遞給了我。難怪有一次奶奶見我因家事眉頭緊皺,就說:明路像我。
而今,在經曆了種種家庭波折以後,在自己的孩子也已離家奔赴前程以後,從孫女的角度,更從女人的角度,我才真正懂得和理解奶奶的許多期盼、不舍和苦痛,懂得奶奶對家的付出和守護。我當更堅強,更克己,也更知足、虔敬、不忘本。(發表於美洲文匯周刊第5472015年8月8日)
奶奶和父親在一起,這時奶奶應該是三十歲不到吧。
我在奶奶的臂彎裏,左右是姐姐和哥哥。
由於愛他們,則稱賞梅人。
你也是mz阿?我們可能很近哦。謝謝留言!
感謝你的評論,我自己的感覺比較遲鈍。謝謝你的由衷美言!
謝謝你的讚!
謝謝閱讀和留言,問候!
謝謝閱讀,謝謝同感!問候!
謝謝評論,我知道,其實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曆。
謝謝你的閱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