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短篇小說《商湯的後代》之後,虔謙短篇小說《樸山男孩》英文版 “The Boy of Mt. Puh”再度得 Eastlit (《東方文學》)欣賞,刊載於今年第四期上:
閱讀鏈接: The Boy of Mt. Puh by Minglu Zeng
中文版鏈接:blog_read.asp?id=2806&blogid=76120
底下是關於這部短篇小說的介紹:
短篇小說《樸山男孩》寫於2009年底。樸山是真實的地名。文革期間,我大姑因為姑父的“曆史問題”而舉家遷至樸山。大姑和大姑父幾乎就在樸山這個山旮旯裏窮盡了他們的後半生。我也曾經到山裏去看望過大姑,並到田裏幫忙過。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在樸山“學雷鋒”,幫鄉親們掃過廁所!
就是在樸山那短短的幾天時間,以及孩童時對文革的記憶,成了《樸山男孩》的現實基礎。陳殿興老師說過,和直接寫文革的血雨腥風不同,《樸山男孩》通過對一個男孩和他那充滿哀痛的心靈的獨特描繪,不動聲色地折射出了那個年代。
《樸山男孩》描寫了“我”跟著大人下鄉,因而認識了男孩航航。航航多情,有一顆敏感、柔弱的心靈和聰慧的天資。7歲的他已經懂得詩一般的意象描繪。他和哥哥兄弟情深。哥哥為了給弟弟抓一隻小鳥玩,不僅讓媽媽罵,而且還摔傷了手。這麽一個深愛弟弟的兄長,竟不幸被武鬥的人奪去性命。航航想念哥哥,就經常畫小鳥。他告訴“我”,畫小鳥,就是畫哥哥。
更悲哀的事還等著這個幼小的男童。哥哥去世後,媽媽受了刺激,按人家的話說,媽媽是瘋掉了。航航不信。他回憶說,媽媽“瘋”了以後,還帶著他去寺廟敬佛祖,對著佛祖,媽媽還哭了。瘋掉的人,怎麽會這麽樣地哭了呢?媽媽曾經喜歡唱歌,唱著很優美的歌,歌裏有一條河。航航懷念媽媽和她的歌,她的河,於是就畫著一條一條的線,宛如一條一條的河……
因了媽媽在苦難中向佛祖求救,航航知道了有位佛祖。這位佛祖不似人間那些氣勢洶洶的人,這位佛祖慈悲並且安詳。航航用畫心,來表達他對佛祖的理解,來寄托他心中所有的說不出來的哀傷、思念和迷茫。
男孩航航的身上,體現了一個時代的血腥和那個時代裏善良人們的企盼。倔強並心靈幽深的他,通過他的畫,表達了他對人間的理解,對溫情的依偎。那些印象派一般的畫,同時也是對那一場浩劫的無聲和柔性的怨訴。
《樸山男孩》承蒙陳殿興老師厚愛,首先刊載於《洛城小說》。後來又得北美德維文學協會的伊犁老師賞識,收入了《世紀在回眸——北美華文作家短篇小說集》。感謝遙天,為我把該小說翻成了英文,使得英語世界的人們也能夠讀到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