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虔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海外新移民作家訪談錄》:“一代飛鴻”雁歸來

(2014-06-19 06:56:14) 下一個

作者:陳瑞琳,轉自:中國作家網

        江少川的《海外新移民作家訪談錄》仿佛是一麵大時代的“鏡子”,這“鏡子”裏麵的人如此清晰,如此鮮活,他們在當代文壇留下了最真實的聲音,保留下一份最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鏡子”裏的人在文學的道路上大都走了近30年。2002年10月,第十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我第一次代表海外的新移民作家重返母國,見到了江少川,他是長江流域最早從事台港澳暨海外文學研究的學者,曾出版《台灣文學教程》《台港澳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台港澳卷)》《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教程》等著作。多年從事高等院校講壇及科研工作的豐富經曆,使他深感第一手研究資料的可貴。近10年來他嘔心瀝血采訪海外新移民作家,用心良苦,獨到的學術眼光令人敬佩。

  海外華文文學雖然不是“顯學”,但它的學術內涵和外延在不斷地擴展。向外,它傳播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向內,它挑戰性地引進海外文化。

  說到海外新移民文學的成長,推動的背景正是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百萬大軍乘桴於海,移植到異國他鄉。他們帶著自己紛繁各異的經曆撲入全新生活環境,創造出新一代的華文文學。麵對這道獨特奇異的文學景觀,江少川認為,新移民作家先是在中國生長,後來生活在異國,他們所具有的雙重生活經驗、兩種文化背景以及雙語能力,決定了他們的寫作與原鄉、異鄉的文化不可分割:如邊緣性、跨域性、動態性等,其創作視野、觀點、題材與藝術方法都有其鮮明的特色。

  整整30多萬字的《海外華裔作家訪談錄》幾乎囊括了目前在文壇上最具影響力的海外新移民作家,其中包括哈金、嚴歌苓、張翎、陳謙、施雨、蘇煒、陳瑞琳、錢少君、劉荒田、黃宗之、朱雪梅、呂紅、張慈、沈寧、虔謙、施瑋、沙石、陳河、李彥、曾曉文、林湄、章平、莊偉傑、李碩儒、孫博、張宗子、程寶林、虹影、查建英、楊恒均等,訪問的作家橫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采訪的內容涉及新移民作家的創作曆程、代表作品、創作體會以及新移民文學的發生、發展、形狀及前景,涉及新移民文學與外國文學和中國文學的比較與關係,兼具可讀性與學術性。無論從廣度及深度,都可以說是目前國內出版的惟一一部集中對新移民作家的訪談錄,為海內外的讀者打開了一扇新異的窗口,別具深遠的意義。

  《海外新移民作家訪談錄》的重要特征在於它的深度性:即每篇采訪都是在對作家做了深入的研究之後進行的,江少川不僅閱讀了作家的主要作品,而且撰寫了大量的學術評論。正因為有此學術準備,在訪談中,筆者與作家不時逬發出思想的火花。對嚴歌苓的訪談聚焦跨越中美時空的移民文學;張翎的訪談錄指向對華文文學創作高峰的不斷挑戰;哈金的訪談錄探討小說創作的智性思考;陳河的訪談錄聚焦他遠行天涯追尋的文學夢等。

  回首海外華人的百年曆史長河,中國人走向世界的道路尤為艱難而曲折,更伴有恥辱的血淚。追溯華語移民文學的曆史,最早有書麵文字記載的是19世紀中葉的北美勞工民謠。直到20世紀的中葉,不少從中國出去的留美學生,掙紮在“去”和“留”之間,成為海外“留學生文學”的初試啼聲。直到20世紀60年代,台灣掀起“出國潮”,湧出一批年輕而成熟的作家,其作品充分表現出留學生文學所具有的基本特質,在“無根”的精神痛苦中,在“接受與抗拒”的文化衝突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同時在事業、國家、愛情、婚姻的旋渦中走進了“移民文學”的前沿,並創造了海外華語文學的第一個高峰。海外的新移民文學則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濫觴於90年代,經曆了由浮躁、粗糙到沉潛、過濾的初級階段,從單純描寫個人沉淪、奮鬥、發跡的傳奇故事,逐漸走向對一代人命運的反思,對中西文化夾縫裏的新移民文化心態的表現,進而對生命本身價值的探討。

  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融合已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作為一個變革時代的文學思潮,移民文學的發展之路還將充滿荊棘與坎坷。但是,移民浪潮的歸去來兮正在為中國文學提供著一股來自海外的涓涓激流。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4-06-13/7644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