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虔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對傳駱家輝中國人幾點評價的思考

(2013-05-01 21:41:32) 下一個

今天接朋友信,信的標題是:“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對中國人的幾點評價,經典且耐人尋味”。我沒有去證實這些是否真是出自駱家輝之口,但是作為中國人一分子的我覺得這些話說得有理,點到痛處。底下就用“傳駱氏”來代表這些言論的真實來源。

由於朋友來信是轉寄的,我便到網上查詢。果不其然,這個標題已經貼滿網路。令人尋味的是,我隻看到轉貼,沒有讀到分析評論。

這讓我想起我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那會兒。那篇大散文,空前絕後,然而我尋遍萬維,除了百科、教案、視頻性質的文章外,我竟找不到一篇評論或甚至是讀感。《我與地壇》是那樣地感動了我。不管有沒有人寫評論,我都一樣要寫。於是我寫下了《我與史鐵生》。 

現在,我就來寫幾句對駱家輝評價的體會吧。 

1.
非常聰明,但非常相信傳言; 

非常相信傳言就是輕信傳言。輕信的特質就是盲目。輕信傳言還能叫聰明嗎?有大智,有小聰。有自己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是大智;輕信傳言的,頂多隻能說是小聰,是可能會害了自己的小聰。

自己的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從哪裏來?來自知識和實際經驗以及對知識和實際經驗的融匯貫通。也就是說,思維的勤奮是大智的前提之一。 

2.
凡事喜歡搶,從出生搶床位,到臨終搶 墳地,從頭搶到尾; 

“搶”的原因和前提之一是盲目,是不動腦筋不花功夫分析思考,這個和第一點有共性。上次的搶鹽應該屬於這類。

“搶”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安全感,包括對社會的全局處理能力、社會製度和社會其他成員的道德沒有基本的信心。這種基本信任的缺乏構成一個社會脆弱的根基。我們——從社會到個人,個人到社會——需要重建這個信任,這個社會才會真正和諧清明和安寧,“搶”才會從根本上消減。  

3.
在大事上能忍氣吞聲,但在小事上卻斤斤計較; 

這個真希望傳駱氏舉出具體例子。我想這個有觀念的問題。有的事情在西方看來是大事,而在中國人看來不是大事。假如這裏的“大事”是普世價值意義上的大事,那麽我隻能說大事忍氣,小事計較的人,一是沒有遠見,二是沒有膽量勇氣。小事上的計較一般來說比較穩妥,安全,不至於惹出大麻煩;而大事的抗爭是要靠遠見、膽略和勇氣的。 

4.
能通過關係辦成的事,絕不通過正當途徑解決; 

這個是中國近千年人治而不是法治傳統的延續;更糟糕的,這也是一種貪圖便宜和捷徑、把個人利益淩駕於大眾利益和社會秩序之上的表現。像是升學、上大學塞紅包。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有錢的就試圖依靠塞錢把孩子頂上去。假如升學有名額(上大學肯定有),那麽這個就造成了實際上的不公平不合理(也就是不正當)。國人把這個紅包習性也帶到了國外。
 

傳駱氏共有一打評價,今天先做這四點思考和反省,一點一點來。我想,中國人中,有人思考、分析和反省,就有克服自己弱點,趕超自己、往前跨越的希望。最怕的是駱氏和希拉裏數句評語,大家傳抄,無人思考反省,無人評論
—— 這樣實際上又是上述第一點的翻版:非常“聰明”,但非常相信傳言。 

5.
計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和前麵第3點一樣,真希望說這話的人能有具體的例子出來。其實從某個角度看,民主就是開始於計較自己不是受益者。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在那裏計較力爭。在一個成熟健康的民主法製國家裏,這些不同階層人們的計較力爭的結果,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取勝。明顯的例子就是國家領導人和政府的民主選舉。

民主、法製、公平、平等有一個共性,就是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數幾個人的利益。少數幾個人的利益就不叫民主、法製、平等,而是不民主、無法治、不公允平等。民主社會需要妥協精神。假如大多數人得到福祉,少數人受點損失,那是民主的正常結果,個人應該“認民(主)服‘輸’”。 

我想,這應該是民主法製社會裏個人的基本素養和心態。假如一個社會裏的大部分人沒有這個素養和心態,那麽這個社會就不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更不用說成熟的民主社會。這是一個社會不和諧和根基脆弱的另一個因子。  

6.
動輒批判外界,卻很少反思自己; 

我寫這個係列,目的之一也是反思我們自己。中國人由於百年來的恥辱,心理比較敏感一點,很容易把人家的正常批評和排斥歸為對自己的藐視或歧視。於是錯在人家的有色眼鏡(泛指帶偏見的眼光),自身可能有的毛病就被掩蓋了。

在一種心態上,反思改變自己比指責他人要難上許多。但是在另一種心態上,恰恰相反。我的基督徒同事凡佩在她的工作台上寫道:假如我無法改變他人,願上帝給我勇氣和智慧改變我自己。我在教會裏也多次聽過人際關係的討論,除了互相尊重這一基石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樂意從改變自己做起。 

7.
自己爽不爽沒關係,反正不能讓別人爽;8.
不為朋友的成功歡呼,卻願為陌生人的悲慘捐助; 

7和8合在一起思考,因為它們其實來自一源:嫉妒心態。我知道有一位華人父親,曾經叮囑兒子說:世上能同情你苦難的人多,能喜悅你成功的人少。原則上我並不認為這是中國人才有的毛病,因為嫉妒是人類通病。說到爽不爽,說到計較自己不是受益者,美國也顯然有此種人在,並且用很激烈的形式表露出來。遠的有郵局槍擊案,近的有校園慘案及原同事之間的槍殺案等等,都和嫉妒心理,和自己不是受益者等心態有關。 

嫉妒會釀成嫉恨和更大的人際危機,在聖經裏,嫉妒屬於罪性。大概上帝清楚人性愛嫉妒吧,聖經裏多處告誡人們不要嫉妒,並指出了克服嫉妒的途徑。加拉太書5章26節說:“不可貪圖虛榮,彼此觸怒,互相嫉妒。”哥林多前書13章4節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耶穌為人設立的第二大戒命就是:愛人如愛己。他臨別門徒前諄諄交代:“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達到愛人如己的境界,達到像神愛人一樣彼此相愛,還會有嫉妒的空間嗎?
 

所謂的駱氏評語,有的毛病更“中國”一點,有的更“普世”一些。同一封信的底下還有希拉裏對中國人的評價和以此為根據對中國未來的預測。傳言中希拉裏的評價更加尖銳、嚴峻和根本。

無論如何,中華民族本是一個心胸瀟灑並富有自信和自新能力的民族。有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樓外有樓,天外有天”,“良藥苦口”等等。批評和表揚一樣考驗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胸襟。除了以上所列的,非常重要的,這個胸襟還包括一顆謙卑的心。上帝高抬謙卑的人而扼製高傲的人。
駱家輝、希拉裏也好,其他人也罷,願這些反麵的話,能夠從一個層麵上推動中國人走向信仰、道德、價值觀、心態和思維的重建攀升和一個民族性格的新生。(希拉裏的評語稍後分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Mister986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愛傳謠言,這篇博文就是例證。
lily60 回複 悄悄話 真是駱說的?說的真好,精辟。不論誰說的,條條精準,透徹。
刀客行 回複 悄悄話 駱家輝一個第三代的華裔移民,能寫出這種文章?不用問別人,就問問自己家裏的第二代華裔孩子,看看他們能寫出這些文章嗎?就是翻譯成英文,明白的都少。指望他們的孩子(第三代華裔)能寫出這種文章,腦袋裏還是有水呀。


刀客行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聰明,但非常相信傳言”這篇文章一定是假托駱家輝的傳言。相信是駱家輝寫的人都非常“聰明。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 需要判斷能力!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筆的評論:

我文章一開頭就說我沒有考證,也不知道如何考證。但是重要的是這些評論有些道理,至於是誰,並不那麽重要。我也沒有就相信是駱氏所言。現在我把題目稍微改了一下,以免不慎誤解。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就第一條:“非常聰明,但非常相信傳言”,看來真是任何時候、任何對象都適用啊 ,嗬嗬。

請博主展開談談對此條的體會?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俺朋友也給俺發來一篇同樣的文章,俺飄過。俺覺著,這篇文章是對駱家輝professionalism 的褻瀆,因為外交官的職責就是以委婉含蓄的外交辭令嚐試解決最複雜的國際問題。這篇文章顯然不是。
zephyr2012 回複 悄悄話 well said.
SUNNE 回複 悄悄話 絕對正確!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駱家輝 不可能說這些話的!

隻有傻瓜才相信是他說!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所謂“駱評”也是很不靠譜的傳言,說中國人輕信傳言的傳言。說實在的,現在世界上扭曲或虛假的傳言比真話要多,輕信傳言是普世現象。中國特色麽是人多,傳話快。也因為人多,資源相對緊缺,所以搶是一種生存適應。其它幾評似乎沒有什麽憑據說是中國特色。不如幹脆就說醜陋的中國人,何必冠以什麽駱評希評的,把人家外交高官描述得一點也不專業。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cu29的評論:

打腫臉,充胖子。
cu29 回複 悄悄話
8. 死要臉, 活受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