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著的聲音

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 雨果
正文

【專輯】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By 拉赫曼尼諾夫

(2007-09-09 14:43:02) 下一個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假如我隻記得拉赫瑪尼諾夫的一部作品,那一定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謝爾蓋·瓦西裏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 (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俄國作曲家、鋼琴家。曾就學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他的創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響,有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旋律豐富,擅長史詩式壯闊的音樂風格。作有《第二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畫練習曲》,歌劇《阿萊科》、《利米尼的法蘭契斯卡》和《第二交響曲》、管弦樂《死之島》、《鍾》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以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N. Paganini,1782—1840)的第二十四首小提琴獨奏《隨想曲》(a小調)的主題為基礎,用變奏曲的形式寫成。帕格尼尼的這個主題曾經吸引過許多作曲家的注意,李斯特為這首作品所作的鋼琴改編曲,可能甚至比它的原作更為人們所熟知;另外,勃拉姆斯的一首《鋼琴變奏曲》也是根據這同一主題寫成的。拉赫瑪尼諾夫的這首《狂想曲》共包括二十四次變奏,篇幅較長,相當於一首協奏曲的時間,鋼琴的演奏技術,用作者的話說,也“相當之難”。

這首《狂想曲》的曲式結構比一般變奏曲更豐富和複雜。首先,音樂的發展並不局限於帕格尼尼的一個主題, 作者在這首作品的若幹段變奏中,其中的第七、第十、第二十四變奏都引入他所偏愛的中世紀教會歌調《末日經》;此外,這變奏曲的結構還兼具大型器樂套曲的特點——它的主題和二十四次變奏很明顯地可以分成三組,相當於套曲的三個樂章,前後兩組都是戲劇性情緒的體現,當中一組明朗而抒情,可以說是對幸福的一種幻想,也可以說是在激烈的生活漩渦中對幸福的過去的回憶。換句話說,這首作品由兩組對比的形象構成,一個是陰暗的色彩占優勢,它的一係列變奏]描繪出越來越令人驚心動魄的景象,特別是當《末日經》的主題進入時更是如此。另一個則是詩意的抒情形象,它在前麵的陰暗色彩的強烈對照之下,顯得更加感人。

這首為鋼琴與樂隊而作的狂想曲OP.43作於1934年,主題選自帕格尼尼第24首隨想曲(A小調),共24段變奏。序曲為活潑的快板。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

最好忘掉下麵方便下載的曲目,閉上眼睛在音樂中狂想。


專輯曲目下載:

1. 引子 活潑的快板
2. 第1變奏 速度同上,樂隊單純的節奏,小提琴表現主題
3. 主題 速度相同
4. 第2變奏 速度相同,在圓號、長號伴奏下,鋼琴表現主題
5. 第3變奏 速度相同,小提琴、長笛交互奏16分音符音型主題片斷,鋼琴奏對位
6. 第4變奏 活潑的,鋼琴表現主題,木管與弦樂表現片斷
7. 第5變奏 如前速,鋼琴強有力變奏,弦樂與木管斷奏伴奏
8. 第6變奏 速度相同,鋼琴以華彩技巧奏主題變奏,英國管加入兩次主題片斷
9. 第7變奏 不太快的中板,鋼琴奏《末日經》旋律,低音部表現主題
10. 第8變奏 原速度,鋼琴斷奏主題
11. 第9變奏 原速度,樂隊以三連音符伴奏,鋼琴穿梭於伴奏之間
12. 第10變奏 稍有力的,鋼琴再度出現《末日經》旋律,樂隊奏主題片斷
13. 第11變奏 中板,鋼琴以華彩表現主題,豎琴滑奏
14. 第12變奏 小步舞曲節奏,以木管表現為主
15. 第13變奏 快板,樂隊奏主題,鋼琴奏出和弦
16. 第14變奏 原速度,先樂隊後鋼琴進行強有力的進行曲格式變奏
17. 第15變奏 鋼琴更多活潑諧謔的變奏,並加入弦樂和木管
18. 第16變奏 小快板,雙簧管奏優美的旋律,鋼琴奏主題片斷
19. 第17變奏 在樂隊背景上鋼琴作自由變奏
20. 第18變奏 如歌的行板,鋼琴加入弦樂和木管
21. 第19變奏 原速度,在弦樂斷奏上,鋼琴奏三連音符
22. 第20變奏 稍活潑,在小提琴細致音型上鋼琴奏主題變奏
23. 第21變奏 鋼琴以斷奏奏三連音符
24. 第22變奏 進行曲風格始,樂隊出現主題片斷,鋼琴奏和弦,變為三連音符音群
25. 第23變奏 原速,鋼琴奏主題,樂隊承接後鋼琴奏華彩
26. 第24變奏 更活潑、華麗的到達頂峰後,樂隊奏《末日經》,鋼琴奏主題而結束




唐伯貓編輯

音樂來自網絡,向上傳者致意!請購買原版收藏!
    全曲播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